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东部海域卫星遥感PFSST和现场观测资料的差异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海表面温度(SST)是海洋-大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也是气候的指示因子之一,在海洋学研究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2.
渤海、黄海热结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在多年观测资料基础上,以月平均风应力和周平均海表水温(SST)作为外强迫,对黄海、渤海热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渤海的热结构特征自10月至翌年3月为水温垂直均一的冬季型;5~8月为分层结构(由上混合层、跃层、潮混合层组成)的夏季型.4月和9月为两型的过渡期,最低水温出现在2月,最高水温表层出现在8月,底层则在9~10月.黄海沿岸浅水区与渤海有相似的热结构,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对其中央槽深水区的热结构有重要影响.对底层水的影响而言,前者夏季显著而后者冬季显著,从而导致黄海(槽)的底层水与环境相比呈现夏季冷而冬季暖的特征,底层水温基本上与表面水温的年变化反相;深水区的热结构与渤海相比,均一型结构(1~3月)变短,分层型结构(5~11月)变长,底温年变幅(5℃以内)变小,跃层强度增强.模拟结果还表明,黄海暖流的动力仍然是季风环流,而对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和发展有无动力影响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73.
渤海、黄海、东海AVHRR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海表温度场表征了海洋热力、动力过程和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它不仅是研究海面水汽和热量交换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也为海洋环流、水团、海洋锋、上升流和海水混合等海洋学课题的研究提供一种直观的指示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工作者在历次海上观测和台站资料的基础上,对渤海、黄海、东海表层温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1~4],并绘制了系列的水温气候图集.这些研究成果对认识黄海、东海海域的平均海表温度场的分布、变化以及相关物理海洋现象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黄、渤海表层海温对台风过程响应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渤海夏季由台风引起的异常海温的主要特点 ,构造一个简单而典型的台风过程模型 ,利用“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海表层温度进行了数值试验 ,对台风过程中引起异常海温的各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 ,给出台风中心及其附近各点由各因子引起的变温率变化。试验表明 ,在台风作用下 ,冷水抽吸是引起异常低温的主要原因 ,大风夹卷的贡献占第二位 ,蒸发潜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数值模拟还清晰地显示出台风所引起的左弱右强的不对称降温效应以及表层暖水向外输运并在台风边缘下沉的现象。另外 ,还对近海异常海温预报模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模式需改进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TOGA-COARE期间的一组锚系仪器阵列资料的分析得出:在赤道西太平洋1°45′S,156°E.海域存在显著的半日潮频内波,它的水平波数(波长)、垂向波数、水平传播速度和垂向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3×10-2 km-1 (210 km),-1.6×10-3 m-1,2.0 m/s,-3.8 cm/s.波形向斜下方传播,亦即波能向斜上方传输.它在观测点西南方生成后,向东北方向传播,到达观测海区.流速矢量旋转谱水平随深度的变化呈马鞍形,低谷及深处的峰所在深度分别与南赤道流及赤道潜流的南边界所在深度大体一致.旋转椭圆主轴方位角随深度变化,在浅层(40 m处)为北偏东30°,到深处(324 m)转为东偏南14°.总体上呈东北方向,表明波来自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76.
北黄海冷水团温、盐多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76~1999年的海洋调查资料,主要研究了北黄海冷水团温、盐的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该时间区间内黄河径流量及海洋站的气温、风速等资料探讨影响北黄海冷水团温、盐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北黄海冷水团在这24 a间温度稍呈上升趋势(0.005℃/a),盐度升降趋势则不明显.其温度主要受冬季气温影响,黑潮现象会使温度变异.盐度主要受黄海暖流、渤海热通量、海域冬季大风的共同作用;黄河径流量可能不是影响北黄海冷水团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其径流量的大幅度变化也会影响北黄海冷水团的盐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7.
In this paper,we characterize the North Yellow Sea (NYS) water masses in summer by analyzing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surveyed in 2006.The Liaonan Coastal Water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salinity westward and southward flow paths.The westward path flows parallel to land,turns to the south,then to the southeast adjacent to the mouth of the Lüshun River,where it mixes with other coastal water directly to the southwest.It becomes the main source of low salinity water in the deep water area west of 123°E.The...  相似文献   
78.
东海陆架环流季节变化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改进POM模式基础上,建立1个中国东部海域斜压准预报模式,利用全球海洋模式结果并结合实测资料以及高精度卫星遥感SST资料,进行了东海陆架海域温盐及环流年循环的数值模拟,并系统分析了东海陆架环流系统及其季节变化、各暖流的路径等广为关注的问题。模式结果表明:黑潮主轴主体沿陆架坡折走向,中段黑潮流幅由南至北增宽,流速变大,流核所达深度变浅。浙闽沿岸流是一典型的季风环流,台湾暖流终年表现出东、北两分支结构,其分支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东海东北部陆架海域,冬季黑潮以其分支形式向北入侵,夏季则主要以大陆边缘流的形式向北进入陆架。论文对各暖流的水源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79.
胶州湾跨海大桥对海湾水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海大桥的建设有利于环湾经济的发展,但桥墩入水不可避免地会对海湾内水动力和水交换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胶州湾为例,利用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建立了能够描绘胶州湾跨海大桥入海桥墩的高精度网格,构造了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胶州湾建桥前后的潮(余)流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污染物示踪对比了胶州湾内污染物在建桥前后的对流扩散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桥的建设对胶州湾南部大部分区域的影响较小,包括潮(余)流、水交换等方面;但对大桥北侧以及南侧靠近大桥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有显著影响。大桥北侧潮致余流整体减小约2cm/s,靠近桥南侧的余流则由向北转为沿桥向东流动。由于大桥的影响,污染物在大桥北侧堆积,重点集中于桥北的红岛以西(Ⅰ区)沿岸区域以及红岛以东(Ⅱ区)大部分区域。其中,Ⅰ区建桥后的半交换时间增加了2.00d,Ⅱ区增加了2.04d。在减缓污染物扩散速率的同时,大桥也同样阻碍了径流输出的淡水向胶州湾南部的输运,使得桥北水体的盐度降低,有可能是造成近年来胶州湾冬季冰情加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
OCCAM global ocean model results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monthly water transport through 7 straits around the East China Sea(ECS)and the South china Sea(SCS).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velocity profiles and their variations in the Togara Strait,Luzon Strait and Eastern Taiwan Strait showed that;1)the velocity profiles had striped pattern in the Eastern Taiwan Strait,where monthly flux varied from 22.4 to 28.1 Sv and annual mean was about 25.8 Sv;2)the profiles of velocity in the Togara Strait were characterized by core structure,and monthly flux varied from 23.3 to 31.4 Sv,with annual mean of about 27.9 Sv;3)water flowed from the SCS to the ECS in the Taiwan Strait,with maximum flux of 3.1 Sv in July and minimum of 0.9 Sv in November;4)the flux in the Tsushima Strait varied by only about 0.4 Sv by season and its annual mean was about 2.3 Sv;5)Kuroshio water flowed into the SCS in the Luzon Strait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the velocity profi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core structure.The flux in the Luzon Strait was minimun in June(about 2.4 Sv)and maximum in February(about 9.0 Sv),and its annual mean was 4.8 Sv;6)the monthly flux in the Mindoro Strait was maximum in December(3.0 Sv)and minimum in June(Only 0.1 Sv),and its annual mean was 1.3 Sv;7)Karimata Strait water flowed into the SCS from May to August,with maximum in-flow flux of about 0.75 Sv in June and flowed out from September to April at maximum outflow flux of 3.9 Sv in January.The annual mean flux was about 1.35 S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