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南方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各露头及钻井基干剖面的地层学及定量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中国南方早石炭世岩关期和大塘期以及晚石炭世威宁期和马平期的各种单因素图及岩相古地理图。这些古地理图具有定量、多级别和多类型的特点。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的单因素数据为依据。多级别,即已划分出三级甚至四级古地理单元。如陆和海,为一级;在海中,又划分出台地、盆地和斜坡,为二级;在台地中,又划分出滩、坪、礁,为三级;在二级盆地中,又有三级台地,此三级台地中又有滩和礁,即为四级。多类型,即每个古地理单元,尤其是第二、三级古地理单元,还可根据其岩石特征,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台地可区分为碳酸盐岩盆地、碎屑岩台地等,盆地可区分为碳酸盐岩盆地、碎屑岩盆地、硅岩盆地、浊积岩盆地等,滩可区分亮晶颗粒滩、灰泥颗粒滩、混合颗粒滩等。石炭纪各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可概括为“有陆有海,海中有台地、盆地和斜坡,台地中有滩和礁,台地中又有盆地,盆地中又有台地,台地和盆地间有斜坡,台盆滩类型多样”。从早石炭世岩关期至晚石炭世马平期,岩相古地理演化呈现出继承性、发展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的层序地层特征,建立了马五1亚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其内识别出了4 个准层序;通过建立海平面变化与风化成岩( 岩溶) 作用的关系模式,从成因上阐明了层间岩溶和后期高级别的风化成岩( 岩熔) 作用的发生过程和控制因素,揭示了在碳酸盐岩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不同级别的海平面变化周期控制着不同级别的沉积层序和风化成岩( 岩溶) 作用;分析了准层序与储层物性的关系,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中,准层序界面控制着层间岩溶的发育,是影响马五1 亚段风化壳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中国南方,从震旦系至三叠系基本上都是海相地层,碳酸盐岩十分发育,油气生储盖层配置关系良好。但是到现在为止,除四川及其邻区以外,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尚无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利用岩芯、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新民油田白垩系泉四段浅水三角洲骨架单砂体空间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建立相关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泉四段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分别以分支河道和水下分支河道为骨架砂体。泉四段整体处于湖平面上升的沉积背景,浅水三角洲不断向陆退积,骨架单砂体的空间发育特征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应量的比值(A/S)是控制骨架单砂体空间发育特征的主要因素。A/S1时,发育浅水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分支河道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主要为侧向切叠式和垂向切叠式,平面呈连片状展布;单砂体发育规模大,平均宽度为396~463m,平均厚度为5.2~5.8m。A/S≤1时,发育浅水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分支河道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主要为侧向叠加式和垂向叠加式,平面呈网状展布;单砂体发育规模较大,平均宽度为308~412m,平均厚度为4.2~5.2m。A/S1时,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水下分支河道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主要为孤立式,平面呈枝状展布;单砂体发育规模较小,平均宽度为165~325m,平均厚度为2.4~4.0m。  相似文献   
75.
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石油和地下热水储集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层序划分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明确奥陶系层序地层特征与各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鲁西豫东地区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19口井岩心观察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层序界面类型和最大海泛面发育位置,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为SSQ1-SSQ2共2个二级层序和SQ1-SQ4共4个三级层序; 沉积相类型为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包括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灰坪、颗粒滩、泥灰坪、灰-云坪、云坪、潟湖、含膏云坪和膏云坪8种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单元整体表现出陆表海的沉积建造特征,各期旋回性沉积为储集层叠置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颗粒滩微相易于形成有利储集空间,是区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76.
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对单砂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研究了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相储层的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共划分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分析了各级基准面旋回的结构特征及叠置样式;总结了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6种砂体叠置模式,分析了A/S值变化对单砂体叠置模式的影响;在统计研究区密井网控制下的单砂体宽度和厚度的基础上,拟合了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的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在该模式及单砂体识别标志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区单砂体的定量识别。研究发现:研究区三角洲平原单砂体主要以低弯度的曲流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三角洲前缘单砂体主要以分叉树枝状砂体为主。  相似文献   
77.
雄县地热田基岩埋深浅,储层条件优异,是雄安新区地热开发利用的重点。通过野外观测、岩心、薄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雄县地热田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雄县地热田成因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热源主要为深部地壳热传导及放射热,盖层地温梯度平均为4.54 ℃/100m,蓟县系雾迷山组储层地温梯度平均为0.87 ℃/100m;水源主要为太行山及燕山山脉海拔500 m以上的现代大气降水及古大气降水,循环深度可达3 500 m;地下热水运移通道为保定—徐水断裂、容城断裂、牛东断裂及研究区内缝洞岩溶系统,判断在牛东断裂附近存在一条深部导水断层,地下热水沿断裂向上补充至凸起内部;储—盖组合为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及其上覆的第三系、第四系砂泥岩地层,部分地区残存古近系地层,储层受溶蚀及裂缝改造作用明显,盖层保温效果良好,储盖配置条件优异。从“源、通、储、盖”四个角度综合探究雄县地热田主控因素,提出雄县地热田成因模式,为雄县地热田的后续再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从古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认为中国古地理学在多个方面引领了古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包括:(1)在古地理学基础研究方面,多学科齐头并进,支撑了古地理学科的持续发展;(2)在古地理研究方法与成图方面,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中的遗迹学研究、小尺度古地理研究和大数据古地理研究有了长足进展;(3)在古地理学应用方面,从含油气盆地古地理、油页岩古地理及碎屑岩成岩作用多角度研究油气资源与油页岩,并在聚煤区古地理研究与煤炭资源预测及其他矿藏古地理研究与找矿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9.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繁浩  鲍志东  刘丽  伍星 《世界地质》2010,29(4):614-639
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5个沉积微相,并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的优质储集体主要赋存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总体上长612、长621和长622期优质储层展布范围较广,平面上连片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目标层位。  相似文献   
80.
塔里木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是《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一文的延续。塔里木地区是以当今的塔里木盆地为主体并包括其周边山地的广大地区,北至中天山,南至西昆仑山,西至我国国界,东至阿尔金山,面积逾100万km2 。在98个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各种单因素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塔里木地区奥陶系下奥陶统两河口阶和红花园阶、中奥陶统大湾阶和牯牛潭阶、上奥陶统庙坡阶、上奥陶统宝塔阶、上奥陶统临湘阶和五峰阶5个作图单位的各种单因素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相应的5个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这些岩相古地理图的最主要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及定量单因素图为依据。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塔里木地区还是首次出现。在早奥陶世两河口期和红花园期,塔里木地区主要是碳酸盐台地,其中散布着各种滩。其北部为南天山盆地,东部为塔东盆地,南部为西昆仑台地,其东侧为东昆仑台地和柴达木台地。无陆地和云坪,盆地面积相当大。这与该地区寒武纪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大不相同。这表明早奥陶世的海进比寒武纪的更甚了。中奥陶世大湾期和牯牛潭期的岩相古地理面貌与两河口期和红花园期的相似,但南天山盆地西部扩大了,从而形成了柯坪盆地。这是一个重要变化。庙坡期的古地理面貌与大湾期和牯牛潭期的相似,但滩少了,这标志着海进又发展了且可能到达了盛期。至宝塔期,在塔里木台地的东南部,碎屑岩发育,这是塔里木碳酸盐台地向碎屑岩台地变化的预兆,是海退的标志。到晚奥陶世的临湘期和五峰期,塔里木台地基本上变成了1个碎屑岩台地。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这标志着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海进海退旋回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