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乐肯堂 《海洋与湖沼》1989,20(2):139-148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局地风场对夏季长江冲淡水路径变化的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长江冲淡水路径变化来说,夏季本区平均风场的效应与底形效应相比可以忽略。(2)当平均风涡度场的效应与底形效应相当时,所得的近似解表明,底形效应将使长江冲淡水的路径向左转向,而局地风场效应只对该路径作微小的订正。  相似文献   
103.
关于长江冲淡水路径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80年6月中美关于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海区的沉积动力学联合考察开始以来,关于长江径流人海后路径的时空变化问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 在这次中美联合考察之前,作者曾根据1980年以前的实测水文资料和余流资料,分析了洪水期本区的盐度分布和海流结构。本文目的是根据中美联合考察所得到的资料和历史资料,对长江冲淡水实测路径的性状作进一步的分析,并拟对影响长江冲淡水复杂多变路径的若干动力学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4.
我国风暴潮灾害及防灾减灾战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乐肯堂 《海洋预报》2002,19(1):9-15
本文在分析了1949-1997的风暴潮及其重大灾害事件后指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失已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减轻重大台风风暴潮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我国风暴潮减灾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提出了减轻重大风暴潮灾害的战略要点:(1)充分利用一切媒体使人民具有预防重大风暴潮灾害的意识;(2)加强对重大风暴潮及其灾害的科研工作;(3)修订全国沿海岸段的防潮工程规划;(4)制订海洋减灾法规和有关规范;(5)建立风暴减灾保险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5.
长江口海域温、盐度分布的基本特征和上升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位于黄海和东海的分界处。1985年8月至1986年10月对长江口海区进行了水文调查,调查范围为124°E以西,30°45''N以北,32°N以南的黄海和东海区域(图1)。 本海区属中纬度季风区,水深一般不超过50m,气象因素对水文要素的影响很大。冬季盛行偏北风,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频频南下,因海面冷却和蒸发造成的垂直对流可直达海底。夏季盛行偏南风,并常有台风侵扰。 长江径流量十分充沛,每年约有9240亿立方米的淡水人海,约占进入黄海、东海的径流量的80%。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显著,5-10月径流量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71%。充足的淡水入海和海面的增温影响,使调查海区水体在夏季明显分层,并形成强大的淡水舌。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此淡水舌不是沿长江入海口门的方向指向东南,而是经常转向东北方向,并且转角的大小随着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长江口区的潮流比较大,潮混合对这里的水文要素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有重要影响。长江口是部分混合型即B型为主的河口(沈焕庭等,1986) ,发达的潮混合和充沛的径流输入,两者相互作用,使得河口区的盐度垂直分布有时呈垂直均匀状态,有时呈层化状态。 长江口海区南部有台湾暖流北上,其延续体可越过长江口到达32°N以北海区。长江口北面有苏北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南下。北上的台湾暖流和南下的黄海沿岸流和苏北沿岸流同长江冲淡水相互交汇、混合,对长江口区的水文要素分布、变化有重要影响。 以下我们根据1985年8月至1986年8月调查所得资料和部分历史资料,对长江口海区水文要素的基本特征作一扼要的记述。  相似文献   
106.
陈锦年  乐肯堂 《海洋学报》1993,15(3):126-132
近年来,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世界性重要探讨课题之一,尤其是在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及天气过程方面的研究更为突出.但是由于海洋自身的特性,它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将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重点研究海洋的变异特性及其受外来因素的可能影响和机制,对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是非常有益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黄、渤海水温场的变异状况,探讨对其产生可能影响的因素及其物理过程.这对深入了解海气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07.
南极绕极流(ACC)是南大洋中最显著的流动,流量超过130×106m3/s (Nowlin et al.,1986)。传统认为,由于以东向运动为主的ACC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南大洋中上层的南北向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绕极流区的经向输运是非常小的。但是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穿过ACC的通量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它对维持南极和亚南极区的动力和热力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也有着深刻的影响(Doos et al.,1994)。  相似文献   
108.
对迪那某桥梁旁的危岩体进行勘查,在分析其地质环境条件下查明了该处危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裂隙发育特征和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和诱发因素,在现场勘查和室内试验取得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对其在天然状态、暴雨状态和地震状态下以及不同位置后缘裂隙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定量地对该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在目前状态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m处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及地震工况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0m处为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危岩体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和削坡加载、加桩抗滑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9.
基于ArcGIS和YaAHP评价法,从沙丘相对高度、坡度、日平均气温≥10℃持续时间、与水体距离、与沙漠距离和与居民点(公路)距离等方面评价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沙漠旅游适宜性,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沙坡头区进行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漠旅游适宜性可分为5类区域,即高、较高、中、较低和低适宜性区域;研究区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分为沙漠旅游开发区、沙漠旅游适度开发区、沙漠旅游不适宜开发区和沙漠旅游限制区。根据功能区划,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为宁夏中卫市沙漠旅游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杨帆  余璨  坚润堂  姚志华 《现代地质》2020,34(2):215-232
羊拉铜矿是三江地区金沙江—哀牢山铜金成矿带的大型铜矿床,位于中咱微陆块与昌都—思茅地块相夹持的金沙江板块结合带,矿床与印支期侵入岩(花岗闪长岩体)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通过对江边花岗闪长斑岩体、花岗闪长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岩体富SiO2、Al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Fe、Mg、高场强元素,属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各岩石样品点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和同碰撞花岗岩过渡区域,反映江边岩体属活动板块边缘产物,岩浆除幔源外,还混入了下地壳熔融物质。江边岩体锆石原位U-Pb定年分析得出2个花岗闪长斑岩(ZKJ1-1-14、ZKJ2-1-7)年龄为215 Ma、208 Ma,3个花岗闪长岩(ZKJ1-1-17、ZKJ2-1-6、ZKJ2-1-8)年龄为221 Ma、220 Ma和214 Ma,结合对路农、里农和贝吾花岗闪长岩体结晶年龄分析,得出羊拉矿区成矿岩体自南向北年龄逐渐变新的侵位序列;矿区内岩浆活动持续25 Ma,印证江边岩体同属俯冲-碰撞作用所致的造山期岛弧型花岗岩类,为碰撞后拉张背景的典型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