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采用社团检测方法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贸易网络社团动态演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沿线各国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增长理论构建β收敛模型,分析社团内部经济收敛状况,探讨贸易网络社团内部联系对缩小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商品贸易网络密度不断增强,形成跨区域联系的贸易合作体系;“一带一路”商品贸易网络社团演化较为稳定,2013年后东南亚-西亚社团国家数量突增;欧洲国家内部联系紧密,形成区域性贸易合作体系,仍为“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弱影响区;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对缩小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全时段内,沿线各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世界金融危机有利于加快社团内部收敛速度,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社团内部收敛速度显著高于整体贸易网络收敛速度,以中国为核心的东南亚-西亚社团在三个时段内均呈现出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22.
主要利用架设在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和荒漠区的3套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在2003年9月1日—2004年8月31日的同期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干旱区农田、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荒漠和草地太阳辐射相差不大,分别为6238.7 MJ.m-2和6135.8 MJ.m-2,农田生态系统为5889.0 MJ.m-2,比荒漠地区小4%。随着植物覆盖度的增大,草地和农田的地面反射逐渐减弱,荒漠地区反射辐射和地表反射率明显高于绿洲地区。大气逆辐射在3个地区相差不大,平均约为280 W.m-2。地表放射辐射和地表有效辐射在不同季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总体上讲,农田和草地地表有效辐射要低于荒漠,特别是在作物或牧草的主要生长季节。荒漠、草地和农田年总净辐射量分别为1705.8,2150.7和2458.2 MJ.m-2,农田和草地分别高出荒漠44%和26%,农田和荒漠净辐射差值主要由地表有效辐射差异引起。  相似文献   
23.
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哨兵数据作为Landsat和SPOT(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 la terre)系列卫星数据的继承和延续,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传统方式对Sentinel-2A数据进行喀斯特石漠化信息提取,构建20 m分辨率的石漠化指数,将损失Sentinel-2A数据的细节信息。为了更精确地对石漠化信息进行提取,结合Sentinel-2A数据的自身特点,构建了10 m分辨率的石漠化指数,提取了云南省文山州北门河流域的喀斯特石漠化信息并对其地质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对4种不同的融合算法进行对比可知,采用àtrous小波变换对短波红外波段(B12)进行融合的效果优于高通滤波、主成分分析和Gram-Schmidt变换等融合算法,由该方法构建的10 m归一化微分岩石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rocky index, NDRI)和岩石裸露率(fr)不仅与20 m分辨率的NDRI和fr保持了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  相似文献   
24.
开展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质量评价对于指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大亚湾为研究区域,于2022年8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利用生物指数AMBI和M-AMBI对大亚湾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和生态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本研究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9种,环节动物为优势类群,主要优势种为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细丝鳃虫(Cirratulus filiformis)和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与历史资料对比研究表明,近40年来,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表明含氮营养盐已经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底栖生境处于“未扰动”或“轻度扰动”状态,生态质量处于“好”或“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25.
1955—2008年冬克玛底河流域冰川径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采用HBV水文模型,对长江源区有冰川覆盖的冬克玛底河流域日径流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使用冬克玛底河流域周边4个有长期观测资料的气象站日气温、日降水数据,结合流域内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应用多元回归法插值恢复了流域1955—2004年日气温数据,应用降水梯度与反距离权重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流域1955—2004年日降水数据.采用数据质量较好的2004/2005年度和2006/2007年度两个物质平衡年水文气象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应用2005/2006年度和2007/2008年度水文气象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检验.在确定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流域年月径流深的前提下,采用率定好的模型参数和恢复的气象资料,恢复了1955—2004年冬克玛底河流域的年径流深;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到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结果表明:1955—2008年冰川物质平衡呈亏损趋势,平均-136.0mm.a-1;年径流深呈波动增加趋势,平均增加5.61mm.a-1.径流深的增加量中约34%是因为降水增加所致,66%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冰川消融加剧所致.  相似文献   
26.
河西内陆河流域冰川融水近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第一次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库,以国家气象台站的月降水与月气温资料为驱动数据,利用度日模型重建了河西内陆河流域各水系1961~2006年冰川物质平衡和融水径流序列,并与短期观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河西内陆河流域1961~2006年平均冰川物质平衡为-49.5 mm/a,从东段石羊河流域到西段疏勒河、...  相似文献   
27.
基于RS与GIS的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o explor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pat-tern of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HS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GRA),terrain,climate,hydrology,vegetation and other natural factors were selected to build the livable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rough Remote Sensing(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al System (GIS) to reve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HSES.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1) inhabitants of the TGRA of Chongqing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with moderate high HSES,which is 78%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distributed in 48% of the study area;(2) the HS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rrain,and it forms an arc-banded spatial succession pattern:relatively low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southeast while comparatively high in the west and the south;(3)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re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with low suitability (with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y than the average of the western China),bu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se areas is quite low.Moreover,these areas are ecological sensitive and fragile,many kinds of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Therefore,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layout are reasonable op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areas.  相似文献   
28.
电离层作为近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波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都有重要影响。监测电离层形态结构有助于对电离层时空演化特征的理解及其建模和预测。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快速发展,GNSS电离层监测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系统介绍了GNSS多维电离层监测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主要包括空基/地基GNSS联合反演电离层特征参数、层析技术反演电离层三维结构、电离层延迟建模、电离层异常扰动监测及机理认知等内容。  相似文献   
29.
EOF-LSTM神经网络的电离层TEC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序列的时间信息,提出一种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组合的预报模型,利用IGS提供的云南地区TEC格网数据,分别对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段的电离层进行建模预报。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同一时段预报5 d的TEC值均方根误差最优达1.83 TECu,较单一模型减小16%,其平均相对精度最优达91.56%,较单一模型增加7%;在同一地点预报5 d的TEC值均方根误差最优达1.86 TECu,较单一模型减小25%,其平均相对精度最优达90.74%,较单一模型增加7%。  相似文献   
30.
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忠  夏启繁  张杨  高鑫 《地理科学》2021,41(7):1158-1167
以绿色专利申请量为评价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多维度挖掘,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时序发展上,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绿色建筑技术始终主导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演化发展;② 空间演化上,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格局整体表现为由东部地区主导,并呈现出由东向西的阶梯推进的发展特征,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③ 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强度、技术创新水平、城市规模、第三产业比重和环境质量皆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环境规制强度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