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以山西临汾为例,讨论了现行饱和土液化初判条件应用于黄土地区的问题。指出,在黄土区由Q_3地层构成的低阶地地带,在饱和土液化初判时,不应仅依据地质年代排除液化可能。应结合其它条件和公式判别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1984年9月14日日本长野县西部地震产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御岳山陡坡上含有火山灰的碎屑、岩块堆积物,加之狭长陡峻的河谷地形为泥石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地霞诱发了御岳山陡坡上松散碎屑物的滑塌,地震前后的降雨促进了滑塌的产生,并且促进和导致了泥石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地震部门,怎样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努力减轻地震灾害,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应有一长远明确的设想。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与广大地震工作者商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对1976年5月29日龙陵7.3级与7.4级地震和同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中民房倒塌率的调查,发现覆盖有松散土层的山间盆地多为震害高异常区,并从盆地边缘到盆地沉积中心,随着覆盖土层的逐渐增厚和地下水位逐渐变浅,震害不断加重。通过对不同盆地的比较发现,在其它因索(震中距、土质等)近似的条件下,盆地中的震害分布除受土层厚度影响外,还与盆地中土层之下的基岩界面坡度有关。也就是说坡度陡,震害较重。这种现象可能是由地震波的折射作用引起的。当地震波传播至盆地底部界面时,由于界面两侧分别为基岩和土层两种不同的介质,从而出现波的折射,并在盆地中心产生波的聚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