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昆仑山清水泉蛇绿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露在青海省都兰县南部布尔汗布达山主脊部位的清水泉蛇绿岩是作者1986年新发现的,它为厘定昆仑山中央大断裂的早古生代缝合带性质从岩石学上提供了有力的板块构造证据.本文从区域地质、产出状态、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形成时代等方面对清水泉蛇绿岩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同时根据蛇绿岩的特征和成因,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新资料,提出了昆中断裂是东昆仑地区的一条加里东期古缝合带的新认识,并且认为昆中古缝合带就是青海境内柴达木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界线,而沿此线保存的清水泉蛇绿岩则可能代表着早古生代秦祁昆古大洋壳在东昆仑地区的残迹.  相似文献   
12.
再论青藏高原的板块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青藏高原及其邻区板块构造单元的划分和其时空演化界线、冈瓦纳古陆北界、秦祁昆和特提斯洋的性质、两大构造域的形成和某些缝合带之存在与否提出几点认识,最后根据地球物理新资料,以板块构造观点对青藏高原地壳隆升机制和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山清水泉蛇绿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出露在青海省都兰县南部布尔汗布达山主脊部位的清水泉蛇绿岩是作者1986年新发现的,它为厘定昆仑山中央大断裂的早古生代缝合带性质从岩石学上提供了有力的板块构造证据。本文从区域地质、产出状态、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形成时代等方面对清水泉蛇绿岩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同时根据蛇绿岩的特征和成因,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新资料,提出了昆中断裂是东昆仑地区的一条加里东期古缝合带的新认识,并且认为昆中古缝合带就是青海境内柴达木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界线,而沿此线保存的清水泉蛇绿岩则可能代表着早古生代秦祁昆古大洋壳在东昆仑地区的残迹。  相似文献   
14.
板块构造图的制图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延林 《青海地质》2001,10(2):5-17,25
通过编制区域性1:300万“青藏高原板块构造图”和1:50万“柴达木北缘板块构造地质图”的体会,并结合国内学者对这两份图件的审查意义及建议,重点讨论有关区域性板块构造图编制的理论与方法,供区域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藏,川,滇地区印支期太平洋型古大型陆边缘有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延林 《地质学报》1990,64(3):185-198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藏高原及相邻地区可分出五个主要板块,即:Ⅰ.中朝板块(地台),Ⅱ.塔里木-柴达木板块,Ⅲ.扬子-巴颜喀拉板块,Ⅳ.羌塘-冈底斯板块及Ⅴ.印度-喜马拉雅板块。它们之间相应地由四个巨缝合带所分隔,即:(1)祁连-秦岭缝合带,(2)东昆仑-南秦岭缝合带,(4)南喀喇昆仑-丁青-澜沧江缝合带及(5)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17.
青、藏、川、滇地区印支期太平洋型古大陆边缘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和“三江”地区,广泛发育着特堤斯型的海相三叠系和印支期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成为研究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印支运动的重要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境内冈瓦纳与劳亚古陆界线和特堤斯洋壳时空分布特征的地区。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该区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演化做过大量研究和不同观点的探讨。本文根据近来一些新资料和作者的野外观察,结合板块构造研究方法,认为青海中南部、西藏东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以及云南西部地区,在晚二叠世到三叠纪时曾经发育了一个南临古特堤斯大洋(或北特堤斯大洋)的太平洋型(活动性)古大陆边缘。它的特征基本代表了该区印支期大地构造的演化。  相似文献   
18.
高延林 《地球学报》1984,6(3):61-76
<正> 蓝片岩作为板块构造的岩石学证据,近十多年来,随着对其成因解释的日趋明朗,已成为当前地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983年9月,美国地质学会在华盛顿贝林哈姆和西雅图举行国际性蓝片岩和有关榴辉岩研究讨论会。会议期间除了讨论当前对遭受蓝片岩变质作用的造山带的认识现状之外,还从七个专题方面分别讨论:蓝片岩的相变实验,蓝片岩地体的温度压力测定,重结晶作用与构造的关系,高压变质作用后的减压、侵位和推覆构造模式,蓝片岩岩石及矿物年龄随时间演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古洋壳恢复与重建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雅鲁苦藏布江和北祁连山南北两个典型蛇绿岩带的研究实践,作者提出并讨论了构造背景与岩石地层相结合、结构构造特征与矿物岩石分析相结合、物理化学成因与区域地质工作相结合、岩石类型年代学与地层年代学研究相结合的蛇夺研究思想,以及综合恢复重建古洋壳的古地磁资料分析、扩张速度分析、俯冲速率分析和古生物地理环境分析4种方法,并提供了青藏高原主要大洋区的有关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