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为全面了解国际虚拟水研究的整体状况和研究热点,基于SCIE和SSC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1990—2016年国际虚拟水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美国、荷兰、瑞士等国的研究实力较强,荷兰特温特大学等机构在全球虚拟水研究中处于核心引领地位。全球虚拟水研究的国际合作呈现一定地缘合作特点。中国虚拟水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但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与国际最高水平仍有差距,其质量和综合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巴丹吉林沙漠南部高大沙丘包气带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是影响沙漠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决定着多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研究手段限制,目前对沙漠地区包气带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以巴丹吉林沙漠南部湖泊密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采样和同一坡向剖面采样,综合运用DCCA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揭示0~10 m较深层包气带沙丘水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和局部控制因子对包气带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m沙丘包气带水分变化曲线呈指数、对数和对数正态分布3种类型,分别受地下水或下伏黏土层的毛管作用、湖心距和综合地形因子控制;影响沙漠包气带水分空间变化的主要局部控制因子与小流域的研究结果差异显著。地形、植被等局部控制因子影响对数分布型包气带水分的深度为表层1 m,而影响对数正态分布型的深度为3~4 m;沙丘水分随相对湖面高程空间变化差异显著,而空间相关距离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南缘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马金珠 《中国沙漠》2001,21(2):170-174
干旱区地下水脆弱性是地下水系统本身固有的不稳定属性,是系统结构、功能状态在人类活动干扰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具有的敏感性、易变性和弹性的综合反映。可以以河川径流中冰雪融水比重、地表径流入渗占地下水补给比例、地下水补给强度、地表水的引用率等十项指标(IRRUDQELTS)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表明该区属地下水严重脆弱区,其脆弱程度远大于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河西走廊,其中又以民丰县、皮山县为极端脆弱。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的发生受控于多种因子,而各因子属性段对泥石流的发生起到不同的作用.以甘肃南部武都地区为研究区,考虑到地震扰动影响并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了高程、坡度、岩性、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点密度、地震因子、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8个评价因子进行危险性评价.而后基于信息量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属性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各属性类的量化值.最后通过叠置分析,得到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表明,在中度、高度及极高度危险区内,信息量模型中分布的泥石流面积占研究区泥石流总面积的百分比为22.5%,24.7%,37.2%,而敏感性模型中占到的比例分别为25.5%,28.1%和36.4%.敏感性模型中中度危险区以上包含的泥石流比例占到90%,大于信息量模型的84.4%,因此,采用敏感性模型得到的危险性分区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性,能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质时期及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变化引起水文条件及河流水系变迁是导致地下水变化并由此造成绿洲演化的主导因素。百年尺度的气温波动不足以引起水资源状况明显的变化,人类活动是近几十年导致区域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系化,平原水库建设以及枢纽工程上移,加速和促进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从而引起了地下水空间补给变化。山前砾石戈壁倾斜平原的补给量不断减少,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补给量则随地表引水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同时以天然河道渗漏补给为主转向以渠系、田间入渗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元统计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对中国西北地区敦煌绿洲地下水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较低,水质总体良好。地下水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地带分布规律,从山前洪积扇扇顶补给地带,到中下游细土平原径流排泄区,多数金属元素含量增加,部分在中游出现极大值。蒸发浓缩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了研究区地下水中Sr、V、Cu、Zn、Ni和Cr等多种金属元素的溶解迁移;工农业生产对Be和Sc有明显的影响;Pb的分布体现了降水的元素输入特征;地下水中的氧化还原环境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下水中的Ba。  相似文献   
17.
荒漠地区包气带中的Cl-、NO3-与生态环境有密切联系,与地下水安全有直接联系。主要以荒漠地区包气带Cl-、NO3-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l-、NO3-在包气带及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强烈的蒸散发作用使Cl-、NO3-呈活塞式分布,同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NO3-的优先吸收使NO3-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土壤中的NO3-可能被植物优先吸收并遵循营养循环,使表层土壤中出现极大值,随后逐渐减小。靠近表层土壤出现NO3-峰值和较高的NO3-/Cl-原子比率反映了蓝藻菌活跃的固N作用;相对较大的NO3-/Cl-原子比率伴随着较低的Cl-说明在干旱地区稀疏的植被覆盖条件限制了对NO3-的吸收作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Cl-、NO3-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粘性土壤中,NO3-、Cl-浓度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I.INTRODUCTIONThearidlandinNorthwestChina,richinlight,heat,landandmineralresources,isoneofthebiggestpotentialregionsforeconomicdevelopmentinthefuture.Itischaracterizedbydroughtclimate,scarceprecipitationandthereisnoagriculturewitholltirrigation(Liu,1980).Waterisnotonlythemostvaluablenaturalresources,butalsoveryimportantenvironmentalfactorinthisarea.Theoasesandwaterresourcesforhumansurvivalanddevelopmentaredistributedmainlyintheinlandriverbasins.Atpresent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ofwater…  相似文献   
19.
以中小尺度区域——甘肃省舟曲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县内19个乡镇为评价单元,利用区域危险度及易损度作为基础评价指标,进行中小尺度区域风险评价。区域危险度采用信息量法,以栅格250 m×250 m为基础单元进行评价,获得舟曲县各乡镇危险度;区域易损度以生命和财产作为衡量标准,从人口易损性、经济与生态环境易损性进行分析,得到研究区各乡镇综合易损度。通过危险度与易损度耦合,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划分区域风险等级,绘制了舟曲县风险区划图,同时提出了中小区域防灾减灾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舟曲县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城关镇、东山乡及江盘乡、大川乡和果耶乡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20.
巴丹吉林沙漠包气带Cl-示踪与气候记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Cl-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示踪剂, 包气带水Cl-浓度与降水中Cl-浓度的差异可以反映降水的有效入渗补给量和包气带水的年龄。基于CMB的氯累积年龄可以用36Cl/Cl在三个时间尺度上校正。利用CMB研究了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两个钻孔剖面的Cl-与含水量的分布状况, 计算了800a以来的地下水补给量及其所反映的气候波动特征。在该地区,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9mm, 而平均补给量仅为1.3mm。干旱沙漠地区最近800a气候明显经历了4个干期和3个湿期。1500-1530年是干旱区气候突变的时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气候环境演化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界限, 自此以后的漫长时间, 干旱化进程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