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0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331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470篇
地质学   1478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1.
强夯加插板加固软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上部吹,回填土,打设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地基下部软土的联合施工工艺,对我国北方某地的软土地基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试验小区的监测资料得知,该地基处理方法在技术上可靠,工艺上合理。  相似文献   
912.
地面γ能谱和α杯测量在寻找铀(金,铜)矿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CD-3型微机化地面γ能谱测量仪和CD-1型α杯仪在康滇地轴中南段铀成矿条件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新一代地面γ能谱仪和累积测氡仪是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多参数测量能提供有关地质体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13.
本文着重内对内蒙古金,银矿产资源概况作了论述,并对全区金,银矿产资源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找矿标志以及金,银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保障程度,开发前景作了分析和预测,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14.
文章以地球动力学和全球构造观点来探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弧后盆地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大地构造学涵义和油气藏分布规律。根据现代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将弧后盆地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1)弧后硅铝层上裂陷盆地;(2)弧后前陆盆地;(3)边缘海盆地;(4)弧间盆地;(5)弧后拉分盆地。此外,还讨论了近年来弧后盆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15.
米仓山澄江期基性侵入杂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米仓山地区岩浆杂岩的综合调查研究,采用同源岩浆演经序列理论,首次确认了区内澄江期侵入杂岩的存在。云雾山超单元即为该期早期基性岩浆作用的产物。同位素年龄介于776.5-766.7Ma之间,由四个单元组成,具富Ti,Al,Fe的特征,其SI-40-15,DI=11-56,σ=1.8-3.7;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均显示具良好的同源岩浆演化特点。原始岩浆温度850-1125℃,成岩压力约为0.710-9  相似文献   
916.
917.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曲耀光  马世敏 《中国沙漠》1998,18(4):299-307
干旱地区的内陆河发源于山区,在山前平原地区受干旱气候、地质地貌结构和岩性的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具有大数量转化的特点。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山前平原地区河水、地下水、泉水相互转化机制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模拟与计算相结合,兼有预测性质的水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模型。模型概念明确,形式简单,所需资料容易获得。在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模拟的流域最大可能引水量和水资源净可利用量,都远比现状实际引水量和水资源净利用量小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明显过度,每年超采地下水1.2×108m3,与当地水文地质部门计算结果非常一致,效果较好。另外,模型预测结果还表明,对于处在完成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的,类似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内陆河流域来说,可用水资源的开发已达到极限,再采用传统的提高地表渠系利用率的方法,已不可能增加流域的可用水资源量。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水利和水文地质部门长期以来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到底如何开发才算合理的争论;也证实了,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而且将破坏流域已建有的地下水开采和供水系统,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损失。  相似文献   
918.
水氯镁石脱水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几十年以来水氯镁石脱水研究的进展,给出了该项研究在热力学,动力学以及相平衡等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并介绍了脱水过程中关键技术难题以及该项目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预测了该研究项目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9.
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二连盆地重要的产油基地之一,早白垩世腾格尔组和赛罕塔拉组沉积末期经历了两次强烈的抬升 剥蚀,沉积地层剥蚀量的恢复对油气成藏评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钻井泥岩声波时差和镜质组反射率数据对二连盆地吉 尔嘎朗图凹陷腾格尔组和赛罕塔拉组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恢复了其原始沉积厚度及埋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腾 格尔组和赛罕塔拉组沉积后受构造反转的控制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剥蚀,腾格尔组的剥蚀厚度约为243~1933 m,赛罕塔拉 组的剥蚀厚度约为95~290 m。剥蚀量厚度展布明显受不同方向、不同尺度断层在构造反转期的差异活动性影响,靠近西北 边界断层的罕尼构造带剥蚀量相对较大,向东南缓坡带逐渐减小。区内不同构造部位剥蚀量的差异对油气成藏有直接影 响,断陷区及后期反转控制的大沉积、强烈剥蚀区,烃源岩层生烃时间长。而构造反转形成的与构造走向一致的隆升带的 剥蚀卸压有利于促使油气沿NE断裂面发生垂向和侧向运移,并在断裂面两侧有利的圈闭位置成藏。  相似文献   
920.
郭新华  马文秀 《河南地质》1997,15(3):200-205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在执行中国援刚果共和国西比蒂和莫萨卡两城镇供水项目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认为:在地质条件复杂、资料缺少的情况下,正确的技术路线、有效的技术方法和合理的作业方案,是依赖科学技术获取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