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综合利用卡姆斯特煤田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八道湾组沉积演化主要受古地形起伏、古气候条件等古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确定研究区内目的层段主要在高位和低位时期聚煤,湖侵时期不利于聚煤。通过详细研究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为今后寻找和开发卡姆斯特地区煤炭资源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2.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04—2010年载文的第一作者学历、职称和服务单位、论文资助项目来源、研究领域、出版时滞、被引频次、下载次数、影响因子等论文信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报》呈现以下特征:高学历作者比例稳步提升;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作者是《学报》作者的骨干力量;作者来源呈多元化发展,主办单位论文呈下降趋势;大多数论文有各类基金项目资助;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是《学报》载文的主要内容;出版时滞需要进一步优化;被引频次计量指标反映《学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3.
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上扬子地台发育2套重要的海相深灰色—黑色页岩,分别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由富含黄铁矿、有机质或生物化石的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埋藏相对较深、钻井无天然气显示; 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相对中等、埋藏深度适度、钻井天然气显示丰度高,特别是志留系其它粉砂岩层段可产工业性气流。因此,下志留统页岩更有利于研究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更加适合作为中国南方页岩气战略先导区的重点目标勘探层位。总体上,两套页岩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出露范围广,有利于针对页岩展开相关研究,特别是背斜和向斜的翼部区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84.
The seismogenic fault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ing’er, Yunnan Province MS6.4 earthquake of June 3, 2007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sand blow and water eruption, land-slide and collapse associ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incorporating with the data of geologic structur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for the earthquake area.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reveals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W-trending Ning’er fault is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e NNE-trending fault is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The seismo-geologic hazards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within a 330°-extending zone of 13.5 km in length and 4 km in width. The major axis of the isoseismal is also oriented in 330° direction, and the major axis of the seismic intensity VIII area is 13.5 km long.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dicate that the NW-trending nodal plane of the Ning’er MS6.4 earthquake is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lip, while the NE-trending nodal plane is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lip. The preferred distribution orientation of the aftershocks of MS≥2 is 330°, and the focal depth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3~12 km, predominantly within 3~10 k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ftershock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zone of the seismo-geologic hazards. All the above-mentioned data indicate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ing’er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is earthquake. Moreover,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Ning’er earthquake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active block theo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orthward pushing of the Indian plate has caused the eastward slipping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hich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southeastern-southernward squeezing of the southwest Yunnan region. As a result, the NW-trending faul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Ning’er area are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e NE-trending faults are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This tectonic  相似文献   
85.
汶川8级强震极震区破坏情况与烈度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展现了汶川8级强震现场考察的极震区破坏情况,以及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判断所达到的地震烈度,简要讨论了发震断层的类型和地震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86.
汶川8.0级强震北川、映秀地表破裂现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汶川8.0级大地震后,通过对北川和映秀2个极震区地表破裂的初步调查发现:北川、映秀地震形变带总体上为NE-SW向展布;地震破裂带以逆冲为主,兼小量走滑位移;北川地表形变带挤压缩短量为3~4m,映秀地表破裂左旋走滑位移为0.4~0.5m  相似文献   
87.
地震地表破裂是地壳弹性应变转化为永久性构造变形的表现形式.2001年昆仑山地震在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整体长426km,由西部剪切走滑破裂段、中部张剪切破裂段和东部剪切走滑破裂段等3个相对独立的地表破裂段组成,即昆仑山地震由震级为Mw=6.8,Mw=6.2和Mw≤7.8的3次地震破裂事件组成,其中东段Mw≤7.8级地震为昆仑山地震主震,由4次更次级地震事件组成.野外测量表明,不同段落上单条地表破裂宽度一般介于数米至15m,最大不超过30m;组合地表破裂带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几何结构,特别是次级地表破裂带斜列区的宽度,具有变形局部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东昆仑断裂带第四纪地质速率与GPS监测应变速率一致性,2001年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局部化特征说明,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与祁连.柴达木两大块体间的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东昆仑断裂带宽度有限的剪切走滑错动,东昆仑山断裂带南北两侧块体具有整体运动特征.地震破裂局部化特征对确定重大工程、居民住宅和生命线工程等免遭走滑断层同震地表错动引起直接破坏的避让带宽度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
用于月面车辆力学试验的模拟月壤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建桥  邹猛  贾阳  陈斌  马文哲 《岩土力学》2008,29(6):1557-1561
研究月面环境下的车辆地面力学,对保证月球探测车辆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用于月面车辆力学试验的模拟月壤则影响其结果的准确度与可信度。用于月面车辆力学试验的模拟月壤,以月壤样本与JSC-1模拟月壤为参考标准,以吉林辉南县火山灰为主要原料、赤铁矿砂为辅料,通过调整试样的粒径分布与赤铁矿砂含量,使模拟月壤的比重、内摩擦角、凝聚力、承压特性、粒径分布、颗粒形态、矿物组成等参数接近JSC-1模拟月壤,并在月壤样本的参数变化范围之内,表明该模拟月壤可用于月面车辆力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9.
根据水库诱发地震的发震相关因素和特点,确定出水库诱发地震数据库元参数和库结构,并通过资料收集初步建立起水库诱发地震数据库,它包含了全世界水库诱发地震震例1 31个、中国大Ⅰ型水库110座、中国大Ⅱ型水库200座和坝高达100m的水库70座,并具有快速查询、统计、图示等简单功能。在汶川M_S8.0地震发生后的第2天,应地震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给出了四川省及附近区域已建大型水库的基本信息及分布。可见,水库诱发地震数据库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地震快速对策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0.
“十五”宁夏区域前兆台网建设与系统集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十五”宁夏前兆项目系统运行平台及软硬件配置情况。详细地论述了省级区域前兆台网的构架特点,及部署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