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8篇
地质学   7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卡房镇是“锡都”个旧市主要的锡、铜等有色金属矿区之一。卡房集镇东部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降雨集中,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卡房集镇东部滑坡、泥石流的灾害情况,总结了其发育和活动特征,并详细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该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2.
滇东南的南温河变质核杂岩由变质内核及盖层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以基底剥离断层相分划,该杂岩是扬子地台西缘变质核杂岩带的组成部分。对该变质核杂岩的研究,将对滇东南地区的地壳演化认识及矿田勘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是仅次于地震和洪水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云南省西部的滑坡尤为严重,本文依托云南省泸水县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对泸水县境内七棵树滑坡做了整体全面的分析。在实地勘察、打钻的基础上,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折线型滑面、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由于影响滑坡的因素较多,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本文选取了3条剖面且同时通过3种不同的工况进行计算。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七棵树滑坡在天然状态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暴雨状态下Ⅰ剖面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状态Ⅰ剖面、Ⅲ剖面处于欠稳定状态。综合相关结论及该地区人文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4.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灾害修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美仙  张世涛 《云南地质》2006,25(2):242-248
东川城区后山构造发育、地震频繁、山体失稳、地形高差悬殊和雨量集中且暴雨强度大等,是导致本区泥石流频繁而猛烈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对本区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加剧、恶化作用。对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的治理必须采用软件和硬件两大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并对治理过的泥石流沟加强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65.
滇西兰坪盆地因其可观的资源规模和巨大的找矿潜力而倍受地质学界关注,但盆地内部仅有的3处新生代侵入岩之一的皂角场岩体缺少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对盆地演化和成矿机制的全面认识,也影响了滇西富碱斑岩带研究的完整性。本文对皂角场岩体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皂角场岩体由二长花岗岩(中央相)和花岗闪长斑岩(边缘相)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侵位时代约为34 Ma;岩石样品具有高硅(w(SiO2)=71.49%~73.17%)、过铝质(A/CNK=1.12~1.32)、富碱(w(K2O+Na2O)=7.83%~9.10%)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Rb、Ba、Th、U、K和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Ti、P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微弱,具有特殊的Nb/Ta、Th/U值,表明岩浆来源深,母岩浆来源于交代岩石圈地幔源,并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综合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晚碰撞期(40~26 Ma)陆内俯冲诱发了地幔物质侧向流动和深部软流圈上涌,形成了富碱斑岩带;而皂角场岩体形成于始新世晚期兰坪盆地盆山转换阶段的陆内造山挤压构造环境,盆地中央具有岩石圈断裂属性的兰坪—思茅中轴大断裂在该时期活动达到顶峰,引发岩浆沿断裂上侵,并在近地表脆性条件下就位形成超浅成富碱斑岩体。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滇池剖面沉积物质量磁化率、δ18O、δ13C同位素、粒度、矿物成分、CaCO3、有机质、铁、粘土矿物元素的测定,利用210Pb测年,恢复了滇池地区近700年来的气候变化。通过对湖泊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滇池经历了两个高湖水期和一个低湖水期,具有明显的200年气候周期性;本区气候变化具有冷湿-暖干的气候变化特征。滇池沉积记录包含了人类活动的信息,揭示了人类疏挖海口河,改变了湖泊沉积速率;最近十几年,工农业活动污染物进入湖泊,改变了湖泊的营养度,是滇池迅速富营养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67.
鄂东南矿集区是我国著名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铁金矿床产区,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矿产勘查进入了深部找矿的新阶段,需要较新的勘查方法与思路。本文介绍了利用短红外光谱(SWIR)技术,对鄂东南典型的铜绿山矽卡岩型Fe-Cu-Au矿床、鸡冠嘴矽卡岩型Cu-Au矿床、铜山口矽卡岩-斑岩型Cu-Mo-W矿床进行的蚀变矿物综合研究最新成果。在确定蚀变矿物组合类型、形成期次、蚀变分带的基础上,揭示了主要蚀变矿物SWIR特征值的指示规律,并进一步提取各个矿床的蚀变矿物SWIR勘查标志,如铜绿山矿床富Fe绿泥石(Pos2250 2253nm)、高结晶度高岭石族(Pos2170 2170nm,Dep2170 0. 18)、白云母族-蒙脱石异常Pos2200值( 2212nm或2202nm)、高岭石、迪开石及皂石的大量出现,可以作为铜绿山铜铁金矿床有效的蚀变矿物勘查标志;鸡冠嘴矿床白云母族-蒙脱石Pos2200特征值的高值( 2209nm)区域对矿体位置具有较好的指示性;铜山口矿床绿泥石的高Fe-OH吸收峰位值(Pos2250 2249nm)和高Mg-OH吸收峰位值(Pos2335 2333nm)的高频出现,可以作为铜山口铜钼钨矿床的有效勘查标志。这些研究成果表明蚀变矿物可以为鄂东南矿集区提供有效的勘查标志体系,同时,这些最新的勘查标志也在铜绿山铜铁金矿床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68.
浅谈湖泊沉积环境演变中元素地球化学的应用及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沉积物中某些元素的含量、比值及分布特征在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介绍了常量元素的含量及其比值分析,有机质中特征元素含量及比值分析,同位素分布特征,稀土元素模式分析几个方法.利用常量元素和有机质特征元素的含量及比值的升高或降低来指示沉积时期湖泊流域温度、降水量等气候变化并建立湖泊演变的气候干湿波动曲线,也可以获得沉积时期元素迁移变化的过程;利用同位素分布特征和稀土元素模式分析来测定沉积速率和建立演化年序,也可以判断湖泊演化过程和水源补给条件等.  相似文献   
69.
弥渡吉祥庄火山岩和巍山大莲花山岩体是金沙江富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总体呈近NW向展布,受哀牢山—金沙江断裂带控制。岩石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弥渡吉祥庄火山岩为粗面岩,巍山大莲花山岩体为石英闪长斑岩;吉祥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27±0.50 Ma,巍山大莲花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02±0.46Ma。弥渡吉祥庄火山岩和巍山大莲花山岩体形成时代为喜马拉雅早期,两者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0.
土林地貌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半松散-半固结的碎屑沉积物经过流水剥蚀、堆积形成的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一系列地貌的统称。以往对土林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 甚至将其归为黄土地貌。本文通过统计土林地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分析研究了土林地貌的分布规律、物质组成和形成原因, 认为土林地貌具有自身独特的形成规律和形态特征。土林地貌从物质组成和形态上属于沉积岩地貌; 从成因上划分应属于剥蚀地貌中的流水剥蚀地貌, 并伴随有流水堆积地貌的特征, 其中剥蚀地貌进一步划分为沟谷地貌、林柱地貌和潜蚀地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