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400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81.
应急疏散引导在城市开放性公共场所安全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应急疏散初期引导人的空间布局问题,论文考虑障碍物对通视性的影响、引导人的空间覆盖范围及距离衰减效应、可引导人员数量阈值等条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渐进覆盖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方法;并以上海市徐汇区滨江绿地空间为例,进行疏散引导人的布局优化,并基于疏散智能体模型,开展应急疏散引导模拟,比较优化前后的疏散效率,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人群分布的差异性,开展该区域内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动态规划。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研究区的疏散引导人需求量不同,与疏散人员数量成正比;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后的疏散时间成本要远低于人为布设情景下的疏散时间成本;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划分有助于在引导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明确每个引导人负责的区域以及采取的日常安全防范方式。研究可为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空间布设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公共场所的潜在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882.
单传家  刘继兵  陈涛  刘堂昆  黄燕霞  李宏 《海洋学报》2010,32(10):6799-6805
研究了初态为X态时Tavis-Cummings模型中具有偶极相互作用两原子的纠缠演化特性,在演化过程中,同时号码出现了两原子的纠缠突然死亡(ESD)与突然产生(ESB)两种有趣的现象.详细分析了两原子初始态的纯度、偶极相互作用、光场粒子数对这两种现象出现时间的影响,进一步给出了初始为混态时ESB与ESD的转换条件.计算结果表明,上述系统参量对两原子的纠缠演化、ESB与ESD有重要的影响,偶极相互作用会改变纠缠度的振荡周期, 使出现ESD的时间间隔减少;随着初始两原子纠缠纯度的增大,纠缠突然产  相似文献   
883.
钻孔咬合桩在设计计算中,有两种主要计算方式,一为忽略素桩,仅计算荤桩的支护稳定性能,二为将荤桩与素桩等效为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护结构稳定性计算。为研究钻孔咬合桩的设计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使用弹性地基梁法与有限元法分别计算荤桩、等效为地连墙的位移,用correl函数将所得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同时,将计算所得数据与实际监测值的位移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适合钻孔咬合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即应先使用弹性地基梁法仅计算荤桩;再使用有限元法,将咬合桩等效为地下连续墙进行建模分析,对设计图的变形进行二次评估验算。  相似文献   
884.
过去海平面变化特征对认识现代海平面变化过程和预估未来情景具有重要科学和现实意义。海滩岩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沉积岩,是海岸变迁和古海平面高程的重要标志物。然而,由于存在海滩岩形成后动力条件发生变化、采用的测年方法不同以及海平面高程估算和分析误差等问题,基于海滩岩的过去海平面重建结果依然存在较大争议和不确定性。我们分析和总结了南海北部中晚全新世海滩岩重建海平面的进展,以及在海平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机遇,从海滩岩的形成年代与海滩岩形成后高程产生变化等方面进一步量化研究海滩岩重建海平面变化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对南海北部海南岛东部沿岸的3块原生珊瑚礁(1块大型块状滨珊瑚和2块滨珊瑚微环礁)进行高精度高程测量和铀系测年,共获得6个海平面数据,结合冰川均衡调整模型(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GIA)和ICE-5G模型结果,对基于海滩岩重建的南海北部中晚全新世海平面的可靠性进行比较和评估。以上不确定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年代与高程校正后,海平面重建结果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可为以其他海平面标志物重建的过去海平面的不确定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提供...  相似文献   
885.
四川尖山晶质石墨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古陆块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冲带之米仓山基底逆冲带,是我国重要的晶质石墨矿床之一。为确定尖山晶质石墨矿床炭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类型,通过石墨矿C同位素测试,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调查和矿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尖山石墨矿床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火地垭群麻窝子组中,矿区出露的吕梁期侵入岩体与麻窝子组呈侵入接触关系。石墨矿体主要赋存在麻窝子组白云岩内的构造角砾岩中,含矿岩石以含石墨构造角砾岩为主,含石墨片岩和含石墨白云质大理岩次之。石墨矿物多呈鳞片集合体状或不规则细脉状,大多数鳞片片径<0.15 mm。矿石固定碳质量分数在2.39%~17.72%之间,平均值为8.40%。石墨矿δ13C测试值在-15.01‰~-19.96‰之间,平均值为-17.42‰,表明石墨炭质来源为有机碳。综合推测尖山石墨矿床为有机成因的接触变质-区域变质叠加复合型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886.
西南山区水电站两侧陡峻边坡发育有大量危岩体,危岩体滚动滑落、崩塌掉块等现象给电站的大坝、主要建筑物、厂房、道路、支护边坡等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很大影响。现阶段针对危岩崩塌灾害的预测和防护多是忽略危岩体空间几何形状的二维Rockfall方法和人为截取优势剖面,但实际落石为三维运动,其威胁区域为一个地理上的三维空间。鉴于此,以西南某水电站危岩体隐患排查结果为基础,采用现场调查,机载LiDAR遥感测量技术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研究区高精度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构建精细危岩体模型和真实三维实景模型,进行历史崩塌落石分布特征、岩体结构产状及崩塌源区危岩体特征和危岩体失稳模式的分析,结合Unity3D三维落石分析方法进行危岩崩落后的运动特征模拟,实现危岩崩落的运动路径及在不同位置上的弹跳高度、冲击能量和滚落区域等参数的获取。结果表明:水电站右岸危岩区块一典型危岩体的弹跳高度最大可达7.92 m,影响范围约145 m,多滚落至大坝,已设置多级被动防护网,不会对电厂内重要设施构成威胁,右岸危岩区块二发育的危岩体崩落后,落石影响范围约为120 m,部分落石会沿着公路护坡滚动到道路上,可能威胁交通要道;左岸...  相似文献   
887.
地表UV-B辐照度会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卫星遥感探测,可实现全球地表UV-B辐照度的长期探测,对于生态系统评估和大气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国产卫星的地表UV-B辐照度产品较少,因此本文开展了高分五号卫星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的地表UV-B辐照度的初步反演。首先基于地表UV-B辐照度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建立无气溶胶情况下晴空地表UV-B辐照度查找表。随后提出了云、气溶胶场景下的校正方法,实现了全球地表UV-B辐照度的反演。最后,为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将EMI结果分别与欧洲OMI卫星数据、WOUDC地面站点数据进行了对比,其中与OMI数据的相关系数大于0.9,与WOUDC地面站点数据的相关系数达到0.91。研究结果表明EMI载荷的地表UV-B辐照度产品准确性高,为后续地表UV-B辐照度等相关产品的发布提供研究基础,也证明了该载荷在全球地表紫外辐射时空分布监测应用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888.
顺北地区4号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复杂,自NE向SW,油气藏相态的变化情况是挥发油藏—低气油比凝析气藏—高气油比凝析气藏—中等气油比凝析气藏。使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顺北4号断裂带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相态差异性的成因。4号断裂带原油生标含量低甚至缺失,原油生源与1号断裂带原油生源相同。4号断裂带原油成熟度高于1号断裂带原油,等效反射率为1.14%~1.60%。4号断裂带天然气干燥系数由NE向SW方向渐进增大,天然气成熟度为1.30%~1.70%。天然气中H2S、CO2含量由NE向SW方向呈现增加的趋势。全油色谱正构烷烃摩尔分数对数与正构烷烃碳数的关系表明,4号断裂带原油未遭受蒸发分馏作用;4号带原油金刚烷含量分布范围为27.26~523.31μg/g,原油裂解作用程度为20.5%~95.8%,裂解程度较1号断裂带原油裂解作用高;SB4、SB41X-C和SB42X井原油硫代金刚烷含量为33.76~76.92μg/g,表明这些油气藏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作用。顺北4号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变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4号断裂带地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