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浙江省船山组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颜铁增 《地层学杂志》2003,27(4):318-323,T004
桐庐沈村船山组深灰色灰岩 ,厚 12 6 .35 m ,与下伏地层黄龙组、上覆地层梁山组均为整合关系。船山组可划分为 3个化石带 ,上部为 Eoparafusulina pseudosimplex带 ,归属隆林阶 ;中部为 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带 ,归属紫松阶 ;下部为 Triticites subcrassulus带 ,归属逍遥阶。  相似文献   
22.
本文根据温州北部地区的火山一沉积岩地层的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综合研究和区域对比,针对以往1:25万、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划分和归属提出了新的看法。浙东南下白垩统火山一沉积岩分为上、下两个岩系,下岩系称磨石山群,上岩系称永康群。研究认为,温州北部地区的火山-沉积岩系主体为下白垩统下岩系的磨石山群,并非均为上岩系的永康群馆头组;在永嘉枫林、澄田一带的火山-沉积岩地层分别属于磨石山群大爽组和茶湾组,而桥下一带的沉积岩地层则属于永康群馆头组。  相似文献   
23.
白垩纪时期赣杭构造带的伸展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前人研究认为赣杭构造带在晚中生代有两个阶段拉张活动:第一阶段发生于晚侏罗世,造成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喷发;第二阶段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形成断陷红盆带,伴随基性玄武岩喷溢。以白垩纪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为依据,认为两个阶段玄武岩浆喷发均发生于白垩纪时期,但对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认识与之不同,且赣江断裂带对这期活动有限制和转换作用。早期((143±1.1)~(139±0.7)Ma)在赣杭带西端没有酸性岩出露,赣江断裂带附近的玄武岩浆来自亏损地幔,没有地壳物质混染,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属于板内拉张作用的产物。晚期(105~98 Ma)的玄武岩浆来自于富集地幔,有俯冲陆壳成分的不均匀混染,岩石属于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玄武岩浆喷发伴随着强烈的区域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红层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