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9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1007篇
测绘学   530篇
大气科学   655篇
地球物理   772篇
地质学   2461篇
海洋学   399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以循化县高志花椒示范种植园为例,介绍了青海省无测站地区热量资源的推算方法及实际应用。其中,月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终间日数及积温的推算方法,可作为本省热量资源分析细网格化的基本技术,为第三次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提供具有较高估算精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西北部盆地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楠生 《地质科学》2002,37(2):196-206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数据,首次系统地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内的岩石热导率、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对600多个岩石热导率和100多个实测岩石生热率的统计分析表明,沉积盆地中岩石的热物理性质与其岩性、埋藏深度和地层时代密切相关.随深度和地层时代的加大,岩石热导率增大;塔里木盆地的岩石热导率的总体平均值最大,而柴达木盆地的最小.岩石生热率在上地壳的分布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但在沉积盆地的深度范围内几乎不变,其分布是均匀的,仅不同岩性的生热率差别较大.估算的岩石放射性生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占到盆地地表热流的25%~45%.因此,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参数不仅与盆地的地温分布和大地热流特征密切相关,还可以为该地区盆地热历史恢复及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数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03.
甚低频电磁法寻找地下水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姬广柱  周强  侯国强 《地下水》2002,24(1):42-42,49
使用甚低频电磁法找水,操作简单,稳定可靠,省工省时,成本低,效率高。这种方法不受地形限制,机动性强,寻找地下隐伏构造,反映明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4.
东南极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平衡通量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清华  宁津生 《冰川冻土》2002,24(5):500-505
通过对Lambert冰川盆地(LGB)考察路线上约1 700 km长的LGB剖面和距冰架末端约50 km、长150 km的A剖面, 分别利用GPS冰流速值及雷达测厚值进行冰通量的计算得出:每年流过LGB剖面的冰通量为43.95 Gta-1, 而通过A剖面的冰通量仅为26. 42 Gt*a-1, Amery冰架底部净融化量为7.8 Gt*a-1. 整个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LAS)地区的表面净物质平衡总量约为90 Gt*a-1; LGB地区的表面净物质平衡总量为46 Gt*a-1. 通过分析得出, 整个LAS地区及LGB地区均处于物质正平衡状态, 而LAS流域的上游区域S'则处于物质负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着重论述了区内地震、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地方病等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析了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对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地面变形等问题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主要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6.
泥页岩吸水扩散系数测量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模拟井下温压条件下泥页岩吸水扩散系数测量的新方法及共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回归处理技术.利用该装置对泥页岩的扩散系数值进行了测定,并据此对泥浆滤液在泥页岩井壁中的渗透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使用结果表明,该种测量方法新颖科学、数据可靠,且大大的简化了实验过程,缩短了实验时间,所得结果更符合现场实际,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华南沿海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地球化学研究和下地壳组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华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中的麻粒岩捕虏体都是镁铁质的, 分为岩浆麻粒岩和堆晶麻粒岩. 前者具有与大陆火山弧玄武岩相似的不相容微量元素模式; 后者亏损K2O和P2O5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 华南麻粒岩捕虏体是晚中生代玄武质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结晶-变质形成. Sr和Nd同位素特征显示麻粒岩母岩浆受到了陆壳物质混染, 它们的变化由AFC成岩模式控制. 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变化主要受结晶分异控制. 捕虏体麻粒岩与研究区地表出露的晚中生代辉长岩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 它们很可能是同一时期相同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华南同时代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与这期强烈的基性岩浆活动有关. AFC模拟和现有资料显示, 华南下地壳主要由早中元古代变质岩和中生代底侵形成的基性麻粒岩构成.  相似文献   
108.
1994年M_W=6.7的阿瑟山口地震的余震分布对于逆冲断层事件是不寻常的,其实际断层面沿NNW方向扩展了12 km,SSE方向扩展了30 km,走向为NE-SW。我们运用几种方法反推此区域的应力场,其中包括大地测量结果、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并用P波偏振数据反演了应力张量的方向。反演方法是新的,并不需要所用事件的震源机制,方法中也考虑了库仑破裂准则。所有结果均表明应力场支持走滑断层而不是逆断层。应力场中几乎水平的σ_1和σ_3主轴走向分别为298°和28°。运用位错理论,我们计算了阿瑟山口地震及其最大余震(走滑事件)诱发的应力并叠加到区域应力场中。远离主震断层面的余震位置与最优取向断层面上诱发的库仑破裂应力高值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然而,有一些高诱发库仑破裂应力的区域缺乏余震。与其他地方的观测一样,倾斜(19°)板块收敛区域的地震滑动可以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板块边界的分量。像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边界的右旋阿尔卑斯断层上那样,大部分滑动是平行的。然而,像阿瑟山口地震那样的偶尔的逆断层事件至少可以解释滑动的某些垂直分量和南阿尔卑斯隆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9.
110.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在6、7、8度区,混凝土小砌块结构分别可以建七、六、五层。由于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10-20层(与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比)。本文按1/4比例制作了10层混凝土小砌块结构模型,按7度设防要求实施构造措施,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模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完全能够满足在7度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圈梁、构造柱以及水平拉结筋构成的约束体系抗震作用是明显的。试验利用砌块的非注芯孔灌注铁砂来模拟墙体出平面动力效应。在本模型的构造措施下,平出面反应不对结构破坏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