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研制与应用施倪承马吉吉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纳米科技的兴起使介于宏观与微观世界之间的介观领域的探索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纳米探测学的研究热潮是由1982年CerdBinning和HeinrichRohrer研制成...  相似文献   
32.
国家气候中心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业务化进展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简要介绍了国家气候中心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的研发成果,并侧重于从海洋资料同化系统、陆面资料同化系统、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系统、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4个方面介绍了第2代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的业务化进展。第2代海洋资料同化系统已初步建成,其对温盐的同化效果总体上优于第1代同化系统;陆面资料同化系统正在研发中,目前已完成其中的多源降水融合子系统的业务建设工作,可为陆面分量提供实时的大气降水强迫分析场;第2代月动力延伸预测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2建立,已于2012年8月进入准业务运行阶段;第2代季节预测模式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m) 建立,将于2013年底投入准业务运行。初步评估表明:第2代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系统和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分别对候、旬、月和季节、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变率体现出了一定的预测能力,其对降水、气温、环流等要素的预测技巧总体上要高于第1代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33.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参考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评估研究,提出干旱内陆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100 m×100 m尺度下的网格化表达,运用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层次分析和组合赋权法实现对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表达。以凉州区和金川区为中心的地区目前处于可持续发展水平;以永昌县、民勤绿洲和天祝县北部为中心的区域处于较可持续发展及以下水平;古浪县、天祝东部、民勤北部荒漠区和肃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不可持续发展和严重不可持续发展水平。石羊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尚处在威胁可持续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区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以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属粗放式发展。  相似文献   
34.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估是沙漠化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如何防止和治理沙漠化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西北干旱区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通过构建“土壤—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距离模型计算了沙漠化敏感性指数,进而定量评估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7年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水文等5个方面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中国西北干旱区沙漠化敏感性分布和变化的本底条件;② 西北干旱区沙漠化敏感性总体上呈现周边低、内部高的分布特征,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等地,而高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高原等大部分地区,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腹地。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高敏感区和低敏感区界限分明、分布集中;③ 从时空演变看,2000年以来沙漠化敏感性变化以稳定型占据主导,而整体上敏感性表现为缓慢降低趋势,说明潜在沙漠化区域逐年减少,区域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④ 西北干旱区的各驱动因素中,土壤及气候起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植被是改变沙漠化敏感性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除此之外,地形的分布和水文的变化对沙漠化敏感性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区域沙漠化敏感性最为快速的因素,且经济发展对促进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的增长作用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从整体来看,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和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沙漠化监测评估和治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5.
干旱气候条件下灌溉方式与灌水定额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素辣椒“美国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气候条件下两种灌溉方式(畦灌和膜下滴灌)和6种灌水定额(30.0、37.5、45.0、52.5、60.0、67.5 mm)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畦灌方式时,45.0 mm灌水定额下的辣椒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产量等指标综合表现较好,最终产量达到12 655.890 kg·hm-2,比52.5、60.0、67.5 mm灌水定额下的产量分别高11.7%、14.2%、27.1%;采用膜下滴灌方式时,45.0 mm灌水定额下的辣椒长势最好,最终产量高达14 843.295 kg·hm-2,比52.5、60.0、67.5 mm灌水定额下的产量分别高10.0%、12.3%、15.4%。相同灌水定额(45.0 mm)下两种灌溉方式比较结果显示,膜下滴灌方式下的辣椒株高、茎粗和产量分别比畦灌方式下高出11.39%、3.79%和17.28%。这说明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色素辣椒全生育期采用“膜下滴灌,45.0 mm灌水定额,灌水五次”的灌溉组合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作者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10、20、50、100、150μg/L的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中,检测4种代表性多环芳烃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质量浓度多环芳烃的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37.
吉林色洛河地区发育高镁安山岩类,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晚二叠世(252±5Ma)。色洛河高镁安山岩类(SiO_259.08%~65.67%)具有富MgO(3.68%~5.30%),高Mg~#值(0.62~0.68,平均0.66),高Cr(203.17×10~(-6)~379.70×10~(-6),平均258.79×10~(-6))、Ni(98.13×10~(-6)~249.35×10~(-6),平均137.00×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Cs、K、Pb、Rh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Ti、Nb、P);富集LREE(Ce39.14×10~(-6)~48.74×10~(-6)),强烈亏损HREE (Yb 0.95×10~(-6)~1.27×10~(-6),Y 10.80×10~(-6)~13.13×10~(-6),(La/Yb)_N13.27~16.66);但它们含有较低的Sr(158.62×10~(-6)~369.77×10~(-6),平均258.52×10~(-6))。它们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的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特征。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可能与消减沉积物流体交代形成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其后又经历了分异和混染作用。这揭示它们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背景,表明晚古生代末期古亚洲洋板块仍在消减,华北地块和佳木斯-兴凯地块(中亚造山带)最终的拼合时间可能在二叠纪之后。  相似文献   
38.
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在提取古浪绿洲1988~2014年间7期边界数据的基础上,从绿洲面积变化、变化速度、趋势动态度指数、双向动态度指数、格网化变化率等方面对绿洲扩张/退缩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浪绿洲扩张比较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景电引黄灌区、以黄花滩乡和永丰滩乡为主的井灌区以及位于西靖乡和黄花滩乡的"下山入川"生态移民项目区,古浪绿洲向北部荒漠地区蔓延的趋势比较明显。水利建设、人口增长、生态移民、生态治理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是古浪绿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9.
针对西北干旱地区城市不透水面提取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阈值确定的繁琐性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增强型不透水面指数(ENDISI)。基于Landsat8_OLI影像,以兰州市建成区为例进行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总体精度达到88.5%,结果较为理想。相比于已有的不透水面指数,ENDISI可以有效避免西北干旱区沙土、裸露山体的影响,适用性更强;采用"0"作为提取不透水面的阈值,简单、客观并且提取精度高。综上表明,ENDISI可用于西北干旱地区城市不透水面信息的高效提取。  相似文献   
40.
研究历史遗址的空间分布,有助于深入了解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以河西地区3?654处历史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河西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自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历史文化遗址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但不同遗址类型受影响的程度不大相同,军事设施遗址和石窟寺及石刻遗址更反映地形和区位因素,居住址和城址则对水源和综合自然条件的要求更严格;除军事和宗教遗址外,生产和生活型遗址点多分布于海拔2?200?m以下、距河流不超过10 km、坡度小于15°的平地、微斜坡、缓斜坡和斜坡上;为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人们生产生活一般选择在走廊绿洲平原区,对坡向的要求不显著;遗址呈现出以石羊河中游、黑河中游及北大河中下游3个高密集分布区,另外在疏勒河中游和党河中下游存在2个较高密集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