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6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高级变质下盘蚀变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的浑北花岗岩-绿岩地体内,矿区岩石受到了高级角闪岩相变质.我们的研究表明,广泛分布于红透山层状矿体下盘数百米处的和直接产于矿体下盘的堇青-直闪片麻岩(COG),分别代表了经历过变质的MSD成矿系统的半整合状和筒状海底热液蚀变带.元素地球特征显示,层状COG并非同一种岩石,而是由五种不同岩性的岩石组成,筒状COG的原岩主要由流纹质岩石组成,而在走向上与COG过渡的角闪片麻岩和黑云片麻岩则代表了各种岩性蚀变岩变质后的未蚀变原岩.相对于未蚀变原岩而言,层状COG具富Fe、Mg,贫Na、K、Ca、Rb、Sr和Ba的特征;筒状COG则富Fe、Mg、Si,贫K、Rb、Sr和Ba.蚀变带内Fe、Mg的增加,K的强烈丢失表明,蚀变带在变质前应以绿泥石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2.
顾连兴  周兵  张文兰 《矿床地质》1998,17(Z4):675-678
矿石结构和电子探针成分研究表明,福建梅仙铅锌矿区闪锌矿中的黄铜矿产生体,除了形成高度分散的乳滴外,还呈棒条状、蠕虫状和叶片状沿闪锌矿的解理和双晶界面分布。这种交生体除了部分可能是出溶产物外,主要应是黄铜矿交代闪锌矿的产物。交代过程中由溶液带入的不仅有铜,而且还有铁。当交代热液前锋在硫化物矿床中不断向前推进时,锌和铅不断深解而铜不断沉淀,于是先存的硫化物矿体便不断受到带状提炼。因带状提炼而发生再活化转移的锌和铅,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时便重新沉淀,从而在梅仙矿区上方形成了贫铜的锌-铅矿体。  相似文献   
123.
在宁芜地区中三叠统层状-层控和次火山热液两种类型铁矿床的成矿过程中,深色蚀变、碳酸盐化蚀变、隐爆作用、碳酸盐围岩、围岩中的铁矿胚层、裂隙构造等因素之所以能控制热液矿体的定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因素能加速铁羰络合物的分解,从而促使铁质从热液中沉淀。  相似文献   
124.
花岗岩类锆石形态学研究是目前国际上花岗岩岩石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对东天山12个花岗岩体的锆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提出控制锆石形态发展的多种因素;介质化学、结晶温度、岩体时代等,并提出了不同成因系列花岗岩锆石形态有一定的差别,这对研究花岗岩类成因分类、形成地质条件、构造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5.
Tungsten Enrichment in the South China—type Massive Sulphide Deposi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ungsten is a characteristic element of the South China-type massive sulphide deposits that were formed on the continental crust.The high contents of tungsten in these deposits are attributed to the pri-mary enrichment of this element in the basement sequences of the region,providing an indication of the tungsten-enrichment in the continental crust.Tungsten in thd basement sequences was mobilized and trans-ported to the massive sulphides by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terrigenous sedimentation,submarine hydrothermal deposition and magmatic hydrothermal superimposition.  相似文献   
126.
关于东天山花岗岩与陆壳垂向增生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27,自引:25,他引:27  
东天山海西期主碰撞以后形成的花岗岩可分为三个阶段:挤压.伸展转折阶段(310~285Ma)、碰撞后伸展阶段(285-250Ma)和板内阶段(250-208Ma)。这三个阶段在岩石圈厚度、等温线形态和动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阶段花岗岩岩体形态、岩石组合、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差异。除了底侵以外,幔源岩浆的内侵可以造成地壳不同层次岩石的部分熔融,也是花岗质岩浆生成的重要机制和地壳垂向增生的重要方式。东天山的片麻状花岗岩有一部分是变质交代成因的,这类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后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内侵有关。变质峰期后韧性剪切带中构造细粒化的岩石是形成片麻状花岗岩的最有利部位。虽然这类花岗岩多数定位于地壳较深层次,但在内侵热量的影响下也可以定位于较浅层次。康古尔韧性剪切带的形成除了构造动力作用以外,还与地壳垂向增生,尤其是内侵有着密切联系,是构造动力、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流体运移等复杂反馈的结果。博格达造山带碰撞前和碰撞后岩浆岩均具有正的εNd(t)值,表明该造山带地幔早在碰撞前就已亏损,而碰撞后的地幔则继承了碰撞前地幔的亏损特征。东天山在印支期有一次重要的地壳垂向增生事件,其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与古特提期洋的俯冲和随后的碰撞密切有关,因此是东天山从中亚构造体制向特提斯体制转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7.
在对碎屑岩、侵入岩中的浅层糜棱岩研究基础上, 拓展到目前很少涉猎的碳酸盐岩碎裂流变的探讨. 以中国东部地区为例, 从韧脆性断裂带、岩石组织结构、碎斑糜棱岩层、浅色应力矿物和摩擦动力变质的角度予以阐述. 以碎斑糜棱岩结构为标志的碎裂流变构造, 是在半还原的构造地球化学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征岩矿组成的冷变质、冷糜棱岩和冷应力矿物的冷型流变组合, 并同区域性构造的发育和中低温矿床的成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8.
论华南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顾连兴  徐克勤 《地质论评》1994,40(6):513-519
华南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因上同生喷气沉积为主,兼具后期叠加改造特点。在成矿时代上具多期成矿特征,尤以中-晚元古代,泥盆纪,石岩纪和晚侏罗世-白垩4个时代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具“成带分布,分段集中,成群产出”的规律,受拉张性明背景,火山或热泉活动及特殊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重要矿床集中于一些特殊成矿结中。成矿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和新生性,成矿物质组合也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发生规律性变化。需指出,江南古陆周  相似文献   
129.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Xenolith- based methodology),直接获取深部物质信息。本文重点探索的第三种途径,即充分利用地表出露的岩浆岩,通过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示踪深部物源(物质)特征。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填图,了解深部物质三维架构及四维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三种途径,构建较完整的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为核心的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Sr、Nd、Hf、Pb等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可有效揭示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架构。通过中亚增生造山带(北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 三江)和华北- 扬子克拉通三个典型大地构造单元关键地区的实践,显示多元同位素示踪深部物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对应性。基于这些成果,笔者初步提出了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框架。该方法体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与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和匹配的深部物质架构探测技术,为规范开展深部物质架构探测、物质演变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0.
滇西剑川富碱岩浆岩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三江南段,是金沙江-红河富碱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剑川富碱岩浆岩包括花岗岩和正长岩两类岩石,前者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后者主要是正长斑岩和粗面岩。本文对剑川富碱岩浆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和Sr-Nd-Hf同位素特征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剑川花岗岩结晶年龄为35. 1~36. 1Ma,正长岩结晶年龄为35. 7~35. 8Ma,均形成于始新世。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SiO_2含量为67. 92%~69. 93%,K_2O/Na_2O比值介于0. 86~1. 22,具有高钾钙碱性特征;正长斑岩和粗面岩的SiO_2含量为53. 94%~63. 51%,K_2O/Na_2O比值介于1. 30~2. 68,属于钾玄质岩石系列。两类岩石都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其中,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有着较高的Sr、Sr/Y、La/Yb值和低的Y、Yb含量,具有埃达克质岩浆属性。结合Sr-Nd-Hf同位素研究认为,滇西剑川地区花岗岩起源于增厚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正长岩是由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演化而来的产物。滇西剑川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是对印度与欧亚板块晚碰撞阶段,岩石圈地幔发生对流减薄和软流圈物质上涌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