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6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狮子山矿田内分布着一系列燕山期岩浆岩,岩性主要为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属富碱高钾钙碱性岩系,并有类似高Ba—Sr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Ba,Sr和LREE含量高,Y和HREE含量较低,LREE/HREE强烈分离,Nb,Ta,Ti强烈亏损,无明显的Eu负异常,Sr—Nd同位素具有EMⅠ型特征),由此推断它们具有相同岩浆来源。在区域拉张一伸展构造域中,由富集Ba,Sr的基性岩浆底侵熔融下地壳,并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12.
辉绿岩油气藏储层一方面含有大量可与CO2反应生成碳酸盐的造岩矿物,另一方面又有枯竭油气藏的良好储(储集空间)、运(运移通道)、盖(盖层条件)和保(保存能力),是潜力大、实施易、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的CCS(CO2Capture and Storage)靶区.本文在对位于渤海湾盆地下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北段的青龙台辉绿岩油气藏地...  相似文献   
113.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金-锑成矿带的典型代表,更是该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已达到大型规模的矿床。扎西康矿床具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组合以及极为复杂的成矿期次,因而其成矿世代的系统划分不仅对该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带成矿作用的认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在总结前人的认识基础之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相互穿插关系,提出了新的成矿期次划分方案,将扎西康矿床的成矿世代分为3期、7阶段和13亚阶段,这种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显示出扎西康矿床的形成可能是多期流体叠加的结果,并提出晚期锑元素对先存铅锌矿体的叠加改造成因。研究表明这种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在整个区带上具有普遍意义,指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可能具有寻找铅锌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4.
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内发育有大量的矽卡岩矿床。本文研究的龙马拉矿床便是位于该成矿带东侧典型的层控式矽卡岩型Cu-Fe-Pb-Zn多金属矿床。对矿床成矿时代的精确厘定,是理解矿床成因机制和冈底斯北缘大规模矽卡岩型成矿地质背景的关键。本文首先对龙马拉矿床中与磁铁矿共生的蚀变云母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云母为金云母;金云母的Ar-Ar同位素测年显示,其Ar-Ar坪年龄为56.32±0.48 Ma,等时线年龄为55.58±0.93 Ma。根据金云母与矿石矿物的共生关系可知,该年龄应代表龙马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龙马拉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印-亚陆陆碰撞的主碰撞汇聚成矿阶段,新特提斯洋壳板片的回卷很可能是该矿床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5.
王璐  郑远川  张爱萍 《地质学报》2023,97(4):1067-1087
冈底斯北缘成矿带岩浆热液矿床形成于印度-亚洲板块主碰撞早期,矿化类型多样,金属组合丰富,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和研究意义。前人的工作主要聚焦于Pb-Zn、Mo和Fe-Cu等多金属成矿系统,但对Cu成矿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位于成矿带南侧的程巴普矿床作为带内唯一一个以Cu矿化为主的矽卡岩型矿床,为印-亚板块碰撞早期的Cu成矿作用机制研究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提供了良好素材。程巴普矿体主要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板岩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之间的矽卡岩中,矿化主要集中于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闪锌矿和辉钼矿等。对矿体中辉钼矿开展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59.0±0.8 Ma。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体以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主,两者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58.9±0.9 Ma和58.7±0.8 Ma,表明程巴普矿床的成岩与成矿时代一致,均发育于印-亚板块碰撞的主碰撞阶段。程巴普岩体属于典型的I型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斑岩是闪长岩经历斜长石和角闪石等分离结晶的产物。岩体锆石εHf(t)值介于+0.3~+7.6之间,全岩εNd  相似文献   
116.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复杂成矿的特征。结合对区域成矿带、典型矿石结构构造、闪锌矿Fe含量变化、金属成矿元素分带性以及流体演化特征的分析,初步识别和探讨了扎西康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发生过程: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矿带形成前,扎西康即已经是一个粗晶脉状铅锌矿床。后碰撞阶段,地壳伸展,热活动强烈。以岩浆驱动大气水循环形成的地热水为主的区域富锑流体,流经扎西康,早期硫化物成为后期流体沉淀的有效化学障。流体对早期矿体形成的角砾产生再活化、溶蚀、交代作用,活化出铅、锌等元素,形成新的混合流体。该流体在NS向正断层发生运移、充填成矿,此时锌仍以闪锌矿重结晶、沉淀,但其中的铁含量已经降低,而铅与锑等形成硫盐矿物,当Pb被硫盐矿物消耗后则形成辉锑矿。综上,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青藏高原陆陆碰撞造山背景下典型的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7.
板缘向板内环境的过渡—辽河盆地古近纪玄武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古近纪火山岩以碱性橄榄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为主.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玄武岩总体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 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具有较明显的洋岛玄武岩(OIB)特征. 玄武岩具明显的Ba, Sr和Zr正异常, 较高的Ce/Pb, U/Pb和Zr/Hf值显示有洋壳物质的加入. 玄武岩同时具亏损的Sr, Nd, Pb同位素组成, 显示有EMI型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DMM)的加入. 结合华北东部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环境及岩石圈演化特征, 作者认为, 本区玄武岩来源于板内软流圈地幔的上涌, 同时有来自俯冲的大洋岩石圈成分的加入, 并进一步推测华北板块东部从晚中生代板缘环境到晚新生代板内环境的转折发生于古近纪, 与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的变陡有关.  相似文献   
118.
以新疆尉犁碱性超基性杂岩体中超大型蛭石矿床为例,通过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对比,建立了矿床成因模式,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为寻找与深入研究同类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9.
陆壳成熟度对于华南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分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连兴  何金祥 《地质学报》1997,71(2):161-169
下扬子和南岭两个地区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分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前者有用金属以铜为主,铅,锌为次,并可综合利用金,银,钴和钼,矿石中放射性成因铅含量低,δ^34S于零值附近呈塔式分布,成矿流体具有高盐度和富钠特征。后者用金属铅,锌与铜同样重要,并可综合利用银,锑,汞,铀,铋,铊和钼,矿石中放射性成因铅含量高,δ^34S呈离散型分布,成矿流体具有低直富钾特征。这些差异主要受沉积盆地基底成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0.
The iron ores of the Gushan mine occur in the contact zone of a Mesozoic diorite intrusion and are composed primarily of hematite microcrystallites and chalcedony,The hematite microcrystallites have undergone post-mineralization recrystallization and coarsening with resultant formation of lath-shaped hematite porphyroblasts.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recrystallization and coarsening of the hematite ores of the Gushan mine took place without the formation of new nuclei,due to the coalescence of the microcrystallites.The whole process could have begun with the mutual approach of the microcrystallites,followed by grain rotation to realize paralleism and ending by the welding of these grains to form optically homogeneous porphyroblastic hemat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