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黄少英  胡芳杰  张科  田浩男  赵青 《地质学报》2022,96(11):3955-3966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是我国的大型油气聚集带。本文借助9口钻井的系统测温数据和86口钻井的试油温度数据,系统研究了该区的0~6000 m地温梯度、大地热流、超深层温度(6000~8000 m和奥陶系—寒武〖JP2〗系烃源岩底界面)分布特征。中央隆起区0~6000 m现今地温梯度介于14. 1~27. 8 ℃/km,平均值为20. 6 ℃/km;〖JP〗大地热流介于34. 4~60. 6 mW/m2,平均值为46. 7 mW/m2;6000 m埋深处温度介于98. 1~180. 2℃,平均值为137. 4℃;7000 m埋深处温度介于107. 4~198. 9℃,平均值为150. 0℃;8000 m埋深处温度介于117. 4~217. 5℃,平均值为162℃,受基底起伏、岩石热物性和构造作用等影响,整体上均具有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奥陶系—寒武系烃源岩底界面温度介于81. 6~228. 2℃和91. 0~248. 6℃,受到埋藏深度的影响,表现出巴楚凸起温度最低,塔中凸起温度次之,古城低凸起温度最高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油气的性质和保存。本研究不仅明确了中央隆起超深层温度场分布特征,而且为今后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52.
空间贫困是通过研究贫困现象与地理资本之间的关系,分析贫困的空间分异特征,研判致贫原因并制定反贫策略。以2015年新疆南疆三地州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GIS技术、TOPSIS模型并结合熵值法,系统分析了新疆南疆三地州空间贫困分异特征,最后借助障碍度模型进行贫困与地理资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各县(市)与最优目标的贴近度,可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地区:一级贫困区包括塔县、乌恰县、阿合奇县、和田县、喀什市、和田市、民丰县、叶城县、皮山县、阿克陶县;二级贫困区包括于田县、策勒县、巴楚县、莎车县、阿图什市、墨玉县、洛浦县;三级贫困区包括泽普县、麦盖提县、伽师县、英吉沙县、疏附县、岳普湖县、疏勒县。整体上,自然地理环境恶劣,位置偏远、生产资料匮乏,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偏低,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农村人口比重偏高等对研究区空间贫困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53.
在求解板块运动参数的过程中,选用的台站分布越合理,参加解算的测站数据越多,求解的参数精度也就越高,但随之带来的就是系数矩阵的病态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双h类岭估计方法对北美板块的欧拉参数进行估计,求出欧拉参数及其中误差,以及板块运动水平速度的残差百分比,并将求得的欧拉参数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模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仍有一定的差异;此外,测站速度残差0~1mm的百分比在80%以上,表明利用此方法求解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354.
1971-2010年黑龙江省蒸发量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1-2010年黑龙江省63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应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0 a来,黑龙江省蒸发皿蒸发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达-62.7 mm/10 a,春季和夏季下降显著。从空间分布看,全省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但局部地区与气候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同步。在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气象因子中,风速和气温日较差是影响其下降的关键因素。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年实际蒸发量占蒸发皿蒸发量的30 %,实际蒸发量呈微弱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实际蒸发量与降水、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显著相关,日较差是影响其变化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5.
深部热能聚敛及富集过程研究是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地热壳构热控理论是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热作用研究为主线,通过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深部热能聚敛过程及热异常分布规律,分析各种构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控热机制,探讨地热资源靶区预测方法,从而指导地热勘查的科学。本文系统论述了地热壳构热控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客观自然规律,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尺度热流配分格局与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影响浅地表温度场的主要控热构造,并以渤海湾盆地、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我国主要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壳构热控理论为指导,以勘查区找热为出发点,以控热作用内生因素(壳幔生热)和外生因素(构造聚热)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影响壳幔生热、壳内传热、勘查靶区聚热这一地球物理过程,确定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地热系统的主要控热构造。从传统的经验式找热到建立构造控热预测标志,再到水热型地热资源-干热型地热资源共生富集认知,理论认识的创新发展,将引领和支撑我国地热资源不断实现高效勘探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56.
区域尺度数字信息及生态环境参数获取存在结构纹理要求细、空间分辨率要求高、参数类别要求多等特点,难以利用卫星遥感等手段实现。本文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方便、快捷、灵活的特点,选择校园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飞马D2000搭载D-MSPC2000多光谱相机和CAM3000航测相机,开展倾斜摄影和多光谱数据获取,在ContextCapture、ENVI、ArcGIS等专业软件的支持下,开展校园三维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多光谱遥感图绘制,选择典型地物评价数据几何精度,并在定量遥感模型的支持下从植被、水体等角度开展校园生态环境评估。本文对于区域尺度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7.
沙漠化是中国北方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积累了丰富的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的经验和模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集成以往的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并评估其在当前背景下的适用性。集成了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等9种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模式,并从气象条件、治理紧迫性、交通便利性、沙漠化程度等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制定适用性评价标准,以西北干旱区沙漠化土地和沙漠边缘带为研究区域,在遥感产品、气象观测、地面调查等多源数据的支持下,评估各个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模式在不同自然单元(自然沙地和退化型沙地)及行政县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沙产业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模式、评价标准及适用范围,将为决策者制定沙漠化土地修复和利用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358.
在全球变暖影响下,由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所主导的干湿条件在全球或区域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草原区对气候变化敏感、具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特征,因此研究中国草原区的干湿变化趋势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干旱指数分析了1982年—2018年中国草原区的干湿程度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2年—2018年中国草原区的干旱指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2005年前后两个时期中国草原区表现出显著的趋势差异,1982年—2005年中国草原区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即干旱程度增加,而2006年—2018年呈增加趋势,该时段湿润化明显。2006年之后的中国草原区湿润化趋势源于该地区降水持续增多,而增温停滞导致潜在蒸散发不再升高。分区域来看,1982年—2005年内蒙古草原区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2018年呈上升趋势;西北草原区在1982年—2005年和2006年—2018年两个时间段干旱指数均呈上升趋势;青藏草原区在1982年—1994年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1995年—2018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59.
瞬变电磁法在矿产资源等勘查领域已广泛应用,成为寻找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方法。GDP32作为多功能电法工作站,现已普遍应用于地质勘查工作。但其数据处理软件功能较少,用户界面单调,操作性不强,无法满足干扰区数据的选择和调整,本文就其数据转换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介绍,方便大家自行编写数据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360.
为调查饱和珊瑚砂液化相关特性与发展规律,针对饱和Chibishi珊瑚砂,开展一系列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研究相对密度Dr和循环应力比CSR对饱和Chibishi珊瑚砂的超孔隙水压力Δu、轴向应变εa及动强度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地区珊瑚砂抗液化强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饱和Chibishi珊瑚砂的Δu发展模式根据不同的CSR水平可以分为前期均匀增长型、前期突增型和后期突增型;此外,采用一种新的孔压模型对前期均匀增长型、前期突增型的孔压比ru进行表征,Chibishi珊瑚砂在相同的Dr条件下,双幅应变εDA达到5%的循环次数N随着CSR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珊瑚砂在同一里氏震级对应的等效循环振动次数下,抗液化强度CRR的增长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丰富对珊瑚砂液化特征的认知,同时对近岸和沿海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