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81.
182.
本文介绍在模式识别的 CORA-3算法中,使用费歇尔准则分类判别的优越性和作用。并将它应用于西南部分地区的地震预测模式识别的试算中。  相似文献   
183.
热带震害是指在华南的构造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系在大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特殊震害类型。其表现形势为崩塌、滑坡、滚石以及局部陷落等地震—重力破坏类型,以滑塌为主。其地质基础为以花岗岩风化壳为主的各类红壤型风化壳。热带震害的研究既可服务于震害预测,也可确立华南古地震的标志,进而在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求得强震的重复率,其意义不仅具有经济效益,也有助于地震科学的充实。  相似文献   
184.
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兆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震,至少中国大陆许多中强以上地震,是有前兆的。这一点已逐渐被大部分地震学者所接受,而前兆的复杂性则成了当前地震预报探索的中心议题。这反映了科学探索的进展。在此情况下,进一步研究前兆现象的规律,特别是从观测和预报的实际资料中去伪存真,更准确地提取各地区地震前兆的基本特征,仍然是一项极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为进一步确定前兆信息、探索孕震过程和前兆机理,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技术途径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对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兆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5.
海南岛是华南的强震区之一,地震活动具有震源浅,震感强,北强南弱和南北周期性地迁移跳动等特点。琼北的地震能量释放较有规律。15—17世纪和18—20世纪能量释放的趋势类似,17世纪初为大释放期,20世纪的能量释放,虽然也有突发的趋势,但与17世纪比较仍相差一个数量级。 近东西向断裂构成了海南岛的构造格架。北西向断裂具有新生性和强烈的活功性。因此,前者可能是海南岛的控震构造,后者可能是发震构造。而产生地震构造的力源主要来自南海海盆的扩张,所有的地震活动特点也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86.
华南沿海C~(14)同位素年代测定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随着经济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发展,近年来陆续地取得了一批有关三角洲、海岸带、南海诸岛近代沉积物以及古人类文化遗址的C~(14)同位素年代测定数据。为方便有关单位今后科研工作和生产的需要,本表收集到了1982年为止已公开发表或尚未发表的年代数据,共计272个。其中部份由广东省地震局地质研究室新构造组取得;部份由该组与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张景文、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赵希涛等共同协作所取得;部份引自其他单位的资料。资料按照不同地区编排,资料来源分别在表中加以注明。C~(14)半衰期采用5570年或5568年,少数有*标记者采用5730年,计年起程为1950年。  相似文献   
187.
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琼地区系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简称。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本区可分为两部分:北部的雷州半岛和琼北,通称“雷琼坳陷”,为新第三纪和早更新世大幅度沉降区,兼有剧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南部是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隆起区,发育多级剥夷面,由隆起中心向海呈阶梯状下降,该区隆起幅度虽大,却基本上没有火山活动,地震活动亦弱(图1)。本文根据若干典型的第四系剖面、火山活动、14C测年数据、测震及地形变等资料,初步探讨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8.
泉州—汕头地震带的地震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汕头地震带是华南沿海的强震带。按已释放的地震能量统计,甚至超过海峡东侧的台湾西部地震带而远大于该带以西的各地震构造带。泉汕带作为统一地震构造带的时期可能开始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加强并持续至现今。泉汕带发生强震的原因,除自身的地质构造特征外,还明显地受菲律宾板块活动的影响。它和台湾东、西地震带共同组成的“地震屏蔽区”,屏蔽了广大的华南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89.
杭州湾南岸城市群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湾南岸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1990、2000和2011年3期Landsat-5 TM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采用密度分割法对反演的地表温度影像进行等级划分,对比分析各个时期地表温度分布的空间规律。再提取研究区山地以外的平坦区域,对前后不同时期的地表温度做差值运算,分析地表温度随时间的升降变化。最后提取研究区内的城市建成区,通过计算各时期的热岛比例指数来分析各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0.
利用哈尔滨市2014—2016年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及与主要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 a间,哈尔滨空气质量为良级别的天数最多,占47%,达到污染级别的天数占31%,2016年空气质量最佳,优良级别的天数达到284 d,占全年78%;春夏季AQI指数较低,秋冬季AQI指数明显偏高,9月空气质量全年最佳,1月空气质量最差; PM_(2. 5)是造成哈尔滨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物,其次是PM10、NO_2和臭氧8 h(O3-8 h); AQI与气压之间以正相关为主,秋冬季最为显著;与风速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冬季尤为显著;与气温的关系受到采暖的干扰差异较大,年尺度及秋冬季呈负相关,月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冬季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而5—9月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