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425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卫星高度计融合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中尺度系统研究和海洋数值预报等业务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和社会价值。当前同时在轨运行并发布沿轨数据的高度计卫星维持在5—6颗,为了立足现有数量的观测卫星,最大程度地提取有效观测信息,本文以改进融合产品的有效分辨率并提升高度计产品质量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现有卫星高度计融合产品的研发现状。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卫星高度计融合产品的质量主要3个方面的影响:(1)制作产品所选择的卫星种类:因不同种类卫星的轨道高度、周期差异,导致获取的海表高度时空精度也存在不同;(2)高度计标准的选择:资料处理中的仪器参数、地球物理参数、环境校正、平均海面的构造等;(3)融合处理资料的方法:不同融合方法在背景场的选择、背景误差相关系数尺度的差异以及观测误差的处理等。针对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和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卫星高度计融合产品的种类,对比分析产品质量。同时针对卫星高度计的融合方法,着重介绍了卫星高度计融合产品质量的提升途径。文中进一步强调了融合方法与有效分辨率的关系,为提升卫星高度计融合产品质量,提高融合产品的有效分辨率,扩大卫星高度计融合产品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一种北斗三号新频点多路径误差特性验证方法,并通过接收机天线群延时实验以及实测数据验证其与国际民航组织给出的多路径误差模型的符合性。结果表明:1)实验使用的接收机天线符合DO-373天线群延时特性要求;2)在B1c/L1、B2a/L5和双频组合情况下,BDS与GPS的多路径误差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BDS与GPS多路径误差特性基本一致;3)BDS在B1c、B2a以及双频组合情况下的多路径误差特性符合国际民航组织多路径误差模型要求。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基于系统复杂性原理, 提出了南海典型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组织力及系统功能评价法。该方法的评价框架包括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珊瑚礁生态系统与其他海洋生态系统间关系、与人类社会生态系统间关系、珊瑚礁生态系统发展制约因素等四大模块;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要素层等6个层级共计67个指标。同时, 本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流程, 提高了珊瑚礁健康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应用组织力及系统功能评价法对2011—2018年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 结果显示自2011年起健康指数年均下降2.3%~2.4%, 除2012年、2015年健康指数稍有回升外, 其余年份均呈下降走势, 整体评价为亚健康状态。根据七连屿周边岛屿的实地考察和居民生活问卷调查结果, 2006—2008年的渔业发展、2012年的海星泛滥和2014—2015年的岛礁建设均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 使10年内渔业产量下降了50%~80%。这与应用组织力及系统功能评价法的评价结果相吻合, 侧面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4.
传统数字地质编图的地质体处理过程中存在重复操作多、制图周期长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地质编图的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笔者提出以地质专家知识驱动的地质体制图综合方法,主要包括地质体合并(自动同属性合并、交互式合并)、消除微小地质体、地质体夸大、地质体圆滑等.该方法以地质专家总结的地质演化关系知识为主线,采用GI S组件、...  相似文献   
995.
岩溶塌陷是山东省临沂市区内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由于研究区人口和工矿企业分布集中,社会结构和基础条件多样,岩溶塌陷一旦发生,可能带来的经济和财产损失较严重,本文尝试采用易损性和期望损失评价确定可能遭受岩溶塌陷灾害的各类承载体空间分布与破坏损失率,依据预测塌陷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确定岩溶塌陷的风险分区,以期通过对风险级别较高的地区适时发布岩溶塌陷预警信息,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达到降低岩溶塌陷风险和危害的目的,为科学开展岩溶塌陷预警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国内岩溶塌陷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兴地塔格群被认为是晚古元古代地层,该地层黑色云母石英片岩的铅同位素测年为2 063.28~2 321.4 Ma。通过对兴地塔格群辛格尔组白云石大理岩的碳同位素测定,其碳同位素分布在5.15‰~-0.79‰PDB,大部分数据为2‰PDB,明显不同于中元古代1 600~1 400 Ma时期的δ13Ccarb值处在0‰~1‰PDB特征。其与国内外同时期地层的碳同位素数据比较,特别是与华北长城系碳同位素特征比较,认为辛格尔组应该属于晚古元古代1 700~1 600 Ma时期沉积产物。同时,对兴地塔格群的沉积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兴地塔格群沉积环境属于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97.
解算液核自由章动常数Akpem>-Btkem>方法及其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湘鄂  贾民育  李辉 《地震学报》2000,22(3):319-326
地球液核旋转产生近周日晃动(NDFW).利用周日波的液核共振效应解算液核自由章动(FCN)常数是液核研究的一个方面.1987年以来一些国家的学者相继开展了由潮汐资料解算FCN常数的研究,他们基本上都采用了5个周日波参与解算的迭积法(stackingmethod).本文提出了一种有直观几何意义的Akp-Btk方法,仅用信噪比最高的3个周日波就可完成FCN常数的解算,并选用3个超导重力台站Cantley(北美洲)、武汉(亚洲)和布鲁塞尔(欧洲)的资料进行计算.解算的液核自由章动常数(TFCN和Q)与VLBI的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这在十几年来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98.
在分析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粘土地基的机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处理软粘土地基的动力排水固结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99.
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硫和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银矿床,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该矿床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和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1.2‰~8.6‰,具有混源硫特征。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高温和中-低温两个阶段。17件矿石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153~18.431,15.370~15.602和37.653~38.213,其平均值分别为18.271、15.464和37.873;3件围岩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281~18.293,15.470~15.484和37.874~37.909,平均值分别为18.288、15.477和37.893。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成矿物质分别来自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和印支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FMI资料分析大庆油田徐家围子断陷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古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准确判断对成矿地质研究,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FMI(全井壁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以大庆油田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为研究对象,对该断陷的构造应力方向进行分析。对FMI资料识别出的裂缝走向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钻井伴生缝受现今应力场控制,构造成因的高导缝和高阻缝的形成则受古地应力控制,可指示古地应力场的方向;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在地质演化中,研究区域的构造应力场曾经发生多次变化,根据发育的裂缝组判断留下明显迹象的有3个方向,即近南北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