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omographicdeterminationof3-Dcrustalstructure──Jointinversionofexplosionandearthquake dataXian-KangZHANG(张先康);Zhuo-XinYANG(杨卓...  相似文献   
112.
文章对2019年8月20—21日东北冷涡引发的大范围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呼伦贝尔市大范围暴雨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对流性降水为辅,表现为小时雨强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暴雨区有较深厚的上升运动但强度较弱,强降雨区与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并不重合;降雨期间虽然有持续的低空急流向降雨区输送水汽和能量,但是850 h Pa比湿大部分时间维持在本地暴雨阈值10 g·kg-1以下;由于暖湿空气强、冷空气弱,所以对流有效位能小,对流强度弱;大兴安岭山脉迫使东南暖湿气流强迫抬升,对降雨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沙尘暴农业防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玉柱  袁汉民 《中国沙漠》2004,24(5):565-569
经对比发现,我国春麦区与沙尘暴源区、路径区、多发区基本重合。针对沙尘暴发生的地质历史背景、形成机制、时空分布规律以及环境的暖干化趋势,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历经10多年的田间种植试验和推广证实:在我国沙尘暴多发区的春麦区改、扩种冬小麦可以在沙尘暴多发期增加地面植被覆盖,有效消弱扬沙条件;并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和光热利用率,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协调提高,推动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4.
中国东部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几个地区的新生代玄武岩的尖晶石相和石榴石相橄榄岩捕虏体矿物中熔融包裹体研究表明, 玻璃化学成分为富硅(SiO2=60%~68%)、碱(K2O+Na2O= 5%~11%), 特别是富钾(K2O>Na2O), 以及H2O和CO2等挥发分(2%~7%)的中酸性硅酸盐, 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英安岩和安山岩, 少量属于橄榄安粗岩系列. 熔融包裹体中高Al和Ca透辉石子矿物是熔体在高温高压下结晶的产物, 而非脱玻化重结晶的产物. 研究指出, 这种富钾(一般K2O>3%)中酸性硅酸盐更具大陆特点, 与主矿物和寄主玄武岩均无成因关系, 是被捕获的中生代岩石圈壳-幔相互作用之熔体, 同时暗示中新生代时期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地幔可能经历了破碎和更新的过程. 这无疑给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演化过程提供重要启示, 同时指出富硅、碱熔体应对中国东部地幔化学非均一性负责.  相似文献   
115.
利用北京—丰镇及其邻区三分向宽角反射/折射DSS剖面(总长340.0km)所获信息和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充分识别、提取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多种S波折射、反射震相(波组).结合P波解释结果,计算了包括S波速度vS和泊松比μ在内的二维物性结构,并综合近垂直反射、地质及其它地球物理等资料,给出了该区内深部构造轮廊和相应的解释推断:该剖面的地壳厚度由东边顺义的35.0km左右向西呈增加之势,至丰镇以东为42.0km左右,壳内于延庆以东的下地壳和延庆至涿鹿间的中地壳以及天镇以西的上地壳内各存在一低速体;地壳中由东向西有一厚约5.0~9.0km的壳幔过渡带;大部分地区上、中地壳的μ值为0.25,下地壳的μ值一般为0.27,上地幔顶部的μ值为0.28.表明了该区上、中地壳整体呈脆性,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整体呈塑性的特征;延庆至涿鹿间,上地壳的低μ值,可能反映该处岩体裂隙(孔隙)发育且呈干燥充气状态,而中地壳的高μ值,则可能反映该处岩体充液(或呈部分熔融状);根据震相特点、μ值的横向变化特征,确定了该区数条深部断裂.地震大多发生在断裂附近,即μ值显著变化处,并集中于μ值较低一侧的脆性岩体中.  相似文献   
116.
刘全辉  张建立 《矿床地质》1998,17(Z6):981-984
本文在分析下庄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该矿田成矿热水溶液中铀的存在形式、铀酰络合物的氧化还原临界电位值和水-铀比电位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中,铀的迁移形式为UO2(CO3)22-、UO2F3-和UO2F42-,其Ehcu和Ehw,u值分别为-0.18 ~0.46 V和-0.44~ -0.5 eV。CO2和F-, 是铀成矿的主要矿化剂。沥青铀矿是在地壳处于拉张环境,水-铀比电位值小于零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7.
本文阐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管理及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协调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118.
山东高青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青平原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基地。长期以来,引黄灌溉为其水资源开发重点,而当地地下水则主要消耗于潜水蒸发。选种不合理的取水结构不但导致土地沙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环境效应.而且由于近年来黄河断流,使其用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本文在定性分析地下水朴、排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将无用的潜水蒸发转化为有用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同时根据实际资料选用合理的参数,用有限单元法定量地预铡了不同开采方案的地下水水位及埋深。同时在保证水量平衡的前提下,着重对开采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分析。本文对于改良高青平原的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以及缓解现今用水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同类的平原区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介绍了地矿部石油钻井研究所在“八五”期间的科技管理经验。我所通过加强科技管理,正确运用惩机制,促进了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取得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在国内石油行业确立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多个技术系列,并促进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0.
1992年底在延庆-怀来地区实施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目的是通过对该区地壳细结构的研究来探讨延庆-怀来盆地形成演化的机制和过程,以及与该区地震活动图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上部地壳总体上呈“透明”性质,厚25-26km;下部地壳具有强烈的反射性质,厚约14-15km.壳幔过渡带是由双程走时约2s和厚约5-6km的水平反射叠层所组成,莫霍界面具有深度深(约39-40km)和平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