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马振民  陈鸿汉 《地球科学》2000,25(5):472-476
通过对泰安市第四系水文地质结构研究发现, 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受地层结构的控制, 在包气带岩性及含水层岩性相同的条件下, 包气带的厚度越大, 其防污性能越高, 含水层遭受污染的程度越小; 在地面环境质量及包气带岩性和厚度相近的条件下, 粗砂含水层较粉质粘土含水层更易遭受污染   相似文献   
52.
北方岩溶区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我国北方岩治区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模型。给出了一个实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预报,对各种不同的建库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岩治区,进行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将可有效地截取地表洪水,增加地下水开采量,调节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从而为解决我国北方岩治区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3.
北方半干旱区不同岩溶系统的碳循环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国北方半干旱区存在丛山窄谷、冈山宽谷和孤山溶盆三种岩溶地貌。不同岩溶地貌区的碳酸盐岩溶蚀强度和碳循环强度不同。碳酸盐岩溶蚀量和CO2吸收量可以用化学热力学过程和化学动力学过程描述。   相似文献   
54.
地下水有机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初探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主要应用于地表水或污水回用的评价。文中针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考虑中国人饮水习惯及有机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对U·S·EPA推荐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北方某市一典型有机污染区的地下水为例,对地下水中污染物通过食入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计算和评价,分析了其主要风险来源。结果表明,典型区各点的非致癌风险均未超标,但有4个点的致癌风险超过U·S·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值(1·0×10-4),其中B408点致癌风险高达1·37×10-3,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各个点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均是饮水途径摄入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但饮用煮沸的水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建议不饮用生水。  相似文献   
55.
生物降解作用下地下水中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室内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运移转化的土柱实验和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微生物作用下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本次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研究区地下水中存在生物降解作用,为下一步有机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为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笔者从地质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的影响;充分利用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历史水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对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具有污染和开采淡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57.
选取某采油厂不同有机碳含量的表层土壤作为吸附剂,采用批实验方法对原油中代表性组分苯和甲苯的单组分吸附和双组分竞争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单组分溶液中,苯和甲苯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线性规律,吸附能力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成正比;双组分溶液中,苯和甲苯共存时存在竞争吸附,土壤对它们的吸附小于单组分时的情况。竞争吸附的结果说明,除分配吸附以外,介质表面点位对苯和甲苯的吸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城市地区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和天然水岩相互作用双重影响,特别是人为输入物质使地下水的化学成份与天然水化学场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对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中的K Na 、Ca2 、Mg2 、HCO3-、Cl-、SO42-、NO3-等常规组分利用方差对比分析法和比例系数法进行了物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NO3-和Cl-主要源于人为输入,而HCO3-则主要源于水-岩相互作用,并根据来源将这七种组分分为四类:NO3-和Cl-主要为人为输入指示性指标,SO42-和K Na 为次要人为输入指示性指标,HCO3-为主要水-岩作用指示性指标,Ca2 和Mg2 为次要水-岩作用指示性指标。最后利用Cl-浓度的变化对研究区人为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
混凝法用于污水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混凝法处理洗浴污水,并把处理后的水作为中水回用。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有混凝剂的种类,混凝剂投加量,水力条件等方面。混凝法处理洗浴废水的最佳条件是:选择比较便宜易得的混凝剂(硫酸铝)采用适宜混凝剂浓度(5%),强化混凝反应强度和时间(强搅拌 较长的反应时间),投加适量的混凝剂(90mg/L)。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可以使处理后的洗浴废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和生活杂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60.
针对当前岩溶学研究领域中空隙位置定量预测和数学描述的难题,选择研究程度高、资料丰富、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山东济南泉域的含水岩裂隙介质,运用序列指示条件模拟方法研究空隙间的连通性能,预测岩溶裂隙密集带和强径流带的位置。研究表明,它既可给出其模拟数值的波动区间,朋不同分位数值模拟图均能明显一致地指示出岩溶裂隙密集带和强径流带位置,尤其是当样本点较少时,也可获得几乎与样本点较多时的一致成果,从而为该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