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尝试性地将新兴三维建模技术与微气候模拟相结合应用于城市局地微气候研究,以期获得的模拟数据及模型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提供改善城市微气候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定珠江新城西区为研究区域,以规则建模手段构建城市三维模型,总结微气候模拟的相关子模型,并利用局地微气候模拟软件对研究区进行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候要素的模拟,最后将二者的结果整合进行可视化展示。微气候模拟结果结合目标区域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建筑高度、密度和布局对目标区域城市微气候分布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与规划策略。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微气候研究局限于实地测量与单纯依靠过往气象数据的不足。规则建模对城市建筑布局、结构方面的具体呈现与ENVI-met在微气候分布模拟的结合,使城市局地微气候研究可以逐渐与三维建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与微气候模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辅助决策工具。在城市建筑结构、布局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上也提供了更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10个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组成、多样性、生态地理分布及群落排序进行研究.从水平分布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多的是人工云冷杉林,类群数最多的是赤杨林,个体数和类群数最少的均为林间草甸.中小型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但各生境的变化情况略有不同.10个生境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人工林和相应的天然林内的变化趋势相反.而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差异不大.排序结果显示云冷杉红松林、云冷杉林、赤杨林和林间草甸与其它生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复杂巨系统,需要科学、完整、高效的时频体系总体设计与工程实现。北斗三号系统的时频体系设计首先通过基于星间链路实现星载钟之间的比对与时间同步,基于星地时间比对链路实现主控站与卫星间的星地时间比对与精密同步,基于卫星双向、地面有线双向时间比对链路实现主控站各分系统之间的比对与精密同步,同时基于组合钟组和综合原子时等方法生成北斗系统时间(Bei Dou system time,BDT),从而实现北斗系统内的时间建立、保持与同步。然后,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溯源比对以及时差监测,实现BDT与其他导航系统时间基准的统一。北斗三号卫星信号的长期监测数据表明,BDT天稳定度达到4.6×10-15,星载钟本地时间准确度达到1.25×10-11,星载钟万秒稳定度达到1.65×10-14,同时BDT相对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时差保持在50 ns以内。经系统运行检验与监测评估,证明北斗三号系统时频体系功能完备、组织架构科学、体系指标先进,能够全面支撑北斗三号的全球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4.
研究大型食草动物的食物组成和偏好,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型食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评估种群的生存能力及其栖息地质量。本研究于旱季(2–4月)在中国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以确定该地区的一个亚洲象小种群的觅食偏好。通过样线调查和相机陷阱调查,我们观察记录到大象采食了31种植物。通过对野外收集到的亚洲象粪便样本中的rbcL基因进行第二代测序,在象粪样本中共发现90个物种。在所有样本中,科水平上检出率最高的依次为禾本科(Poaceae,47.69%)、桑科(Moraceae,21.25%)和芭蕉科(Musaceae,11.24%),在物种水平检出率大于1%的只有9种。我们还分析了性别、年龄组和个体之间的食物组成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只在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项研究为亚洲象的觅食偏好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自然保护区内大象与其栖息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该地区和国内其他亚洲象分布区的物种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研究建议,生境恢复和食物源基地建设项目可考虑种植本研究发现的9种丰度较高的核心植物种类,不建议在食物源基地建设中选择大象喜食的农作物,应考虑将种植...  相似文献   
105.
106.
基于新疆1961—2016年89个观测站冬季平均气温经验正交分解的空间模态,讨论了与各空间模态及其相联系的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冬季平均气温的年际异常空间模态分为全区一致类、南北反相类、东西反相类,根据这三类空间模态的正负位相不同分别分为一致偏冷型、一致偏暖型、北冷南暖型、北暖南冷型、东冷西暖型和东暖西冷型等6个空间分布型。新疆冬季平均气温各空间分布型的环流影响因子既表现了极地和中纬度环流相互作用,也有纬圈方向的波列传播的影响。当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偏弱,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乌拉尔山地区的高压脊发展和东亚大槽偏深,50°N以南为负高度距平,新疆冬季平均气温一致偏低;反之则一致偏高。北冷南暖型在40°N以北的区域与一致偏冷型的环流特征基本类似,但在中亚至新疆40°N偏南的区域位势高度偏高;北暖南冷型出现时,乌拉尔山负高度距平和东亚大槽偏弱,新疆上空为浅脊控制,新疆南部受脊后的浅槽影响。东冷西暖型和东暖西冷型区别在于中纬度的500 hPa正高度距平中心的位置和700 hPa气流方向。北极涛动(AO)、区域西风指数、乌拉尔山关键区因子、欧亚纬向环流指数、西藏高原-1指数、西藏高原-2指数、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指数(SCA)、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等8个气候指数都对新疆冬季平均气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多源数据联合平差不仅可以保证异源数据之间的接边精度,还可提高整体区域网的稳定程度,精度分析是多源联合平差的重要保障。随着国产卫星传感器类型的日益丰富,多源联合平差逐步应用于国产卫星数据,然而基于此方面的精度分析和其对单源数据平差产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为此,以国产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有理多项式(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RPC)的多源数据联合区域网平差模型,并对重庆市西部地区的高分一号(GF-1)、高分二号(GF-2)和资源三号(ZY-3)卫星数据进行多源联合区域网平差试验,通过设计不同控制点布设策略、统计平差结果的精度,综合分析不同方案下区域网平差对系统误差的改正效果及对单源数据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国产高分卫星的多源联合区域网平差方法可行,并对单源平差精度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阐述点云数据处理、数据提取与快速建模的全过程工作原理。以某一建筑物扫描为例,先获取其点云模型数据,并对点云数据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拼接处理,且对因拼接方法不同而产生的误差进行比对分析,选取出最优的拼接方法;然后对点云数据进行合并、去噪等处理;最后使用建模工具从点云数据模型中获取建筑物的各立面线划图,完成快速精准的三维可视化建模。  相似文献   
109.
线阵近景测量相机以大视场、高精度和高效率等优点,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Ko-dar公司KIL-14403线阵CCD作为线阵近景测量相机的图像传感器,具有像素多、灵敏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相机的要求。因此,针对KIL-14403线阵CCD设计了线阵近景测量相机的数码机背电子电路,完成了原理样机研制。经过实际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为近景摄影测量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数字摄影测量相机的关键部件。  相似文献   
110.
高分辨率影像能够提供丰富的地表细节信息,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进行高精度的道路提取是目前遥感信息处理的研究热点。分别以高分辨光学IKONOS影像和COSMO-Skymed SAR影像为数据源,对北京市某区域进行了道路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的研究。高分辨率光学影像中采用最大似然分类进行道路信息提取,在SAR影像中则采用Otsu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