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CT扫描技术在贲门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38例贲门癌双期增强动态CT扫描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进一步评价动态CT扫描对肿瘤检出及TNM分期的价值。结果显示早期、进展期贲门癌检出率分别为 80.0%和 93.9%。TNM分期准确率81.6%,贲门癌可切除准确率89.7%。贲门癌主要CT表现是胃壁局限或广泛增厚,增强早期胃癌呈不均匀强化。提示双期增强动态CT扫描对贲门癌诊断有意义,以增强早期效果好。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22.
王少剑  高爽  陈静 《地理研究》2020,39(3):651-668
基于全国城市的PM2.5监测数据,识别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着重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PM2.5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PM2.5的年均浓度为50.3 μg/m3,浓度变化呈现冬高夏低,春秋居中的“U型”特征;PM2.5的空间集聚状态明显,其中京津冀城市群是全国PM2.5的污染重心。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因素除高程外,其余指标均呈现正负两种效应,且影响程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特征。从回归系数的贡献均值来看,自然因素对城市PM2.5浓度影响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高程、相对湿度、温度、降雨量、风速、植被覆盖指数;各类社会经济指标对城市PM2.5浓度影响强度排名依次是人口密度、研发经费、建设用地比例、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由于各指标对城市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因此在制定大气治理对策时可以考虑不同指标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从而使得治霾对策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3.
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124.
125.
GRAPES区域集合预报模式的初值扰动增长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GRAPES-REPS(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Regional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区域集合预报模式和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Ensemble Transform Kalman Filter,ETKF)初值扰动方法,对2015年6月1~15日10 km与15 km水平分辨率分别进行集合预报试验,通过分析ETKF初值扰动分量、初值扰动方差准确率、动能谱、扰动能量演变、日变化及集合离散度、均方根误差等特征,揭示GRAPES-REPS区域集合预报ETKF初值扰动结构及增长特征。结果表明:(1)ETKF初值扰动方案产生的扰动能够保持所有正交、不相关方向的误差方差,且ETKF分量α参数值及放大因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ETKF初值扰动方法生成的扰动场以大尺度扰动为主,扰动结构及能量具有随流型依赖特征,低层以内能扰动为主,高层以动能扰动为主,且集合扰动可以有效捕捉预报误差的结构。(3)GRAPES区域集合预报初值扰动总能量和集合离散度随预报时效的延长均呈发展趋势,但离散度增长率小于均方根误差增长率,即集合预报总体存在集合离散度不足的问题。(4)水平分辨率提高可以增加中高层大尺度扰动波谱能量,明显改进等压面及近地面风场及温度场的集合预报效果。值得指出的是,GRAPES-REPS区域集合预报低层内能扰动能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特别是青藏高原地区更加显著,需要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初值扰动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6.
传统集合预报模式扰动方法通常用来描述物理过程随机误差,但模式不可避免会存在系统偏差,为了减少模式系统偏差对集合预报的影响,利用中国气象局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GEPS),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方法获得系统偏差倾向,在积分过程中将系统偏差倾向扣除法与传统的随机物理倾向扰动法(Stochastically Perturbed Parameterization Tendency,SPPT)相结合,构建了全球集合预报系统偏差和随机误差结合的模式倾向扰动方法(Bias correction of bias tendency based on SPPT,SPPT-B),设计并开展了集合预报试验来探究该方法对全球集合预报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第一模态能较好地体现系统偏差的主要特征,即随预报时效线性增长、对流层高层的系统偏差比中、低层大。(2)系统偏差倾向扣除法和SPPT-B方法均可以有效降低南、北半球和热带地区高层和低层的系统偏差,且SPPT-B方法能明显改善热带地区集合离散度。(3)两套方案对对流层高层的集...  相似文献   
127.
脉状金矿定位预测的关键——主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3个脉状金矿矿床(体)定位预测的实例说明,主控矿因素在矿床(体)定位预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战略"指向作用。内蒙古赤峰热水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宽缓闪长玢岩脉,其上方约100~300 m范围内为工业矿脉集中产出的部位,控制了主要矿脉群和工业矿体的空间分布。山东招远界河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位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体与玲珑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的断裂交汇部位(构造结环)。山东平度旧店金矿的主控矿因素则为北西向硅化带,主要的含矿石英脉均分布于其两侧约2 km范围以内。确定主控矿因素是矿床定位预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矿山资料二次开发、详尽的矿床地质研究以及物化探资料的综合利用是确定主控矿因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8.
通过设计3组不同的观测误差均方差,对2012年8月1日—29日进行了基于GRAPES-M EP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Mesoscale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的集合预报敏感性试验,研究观测误差均方差对集合预报初始扰动场结构、扰动量及垂直扰动总能量发展的影响,评估集合预报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了一次典型的江淮流域强降水个例。结果显示,模式变量扰动结构和扰动振幅对观测误差均方差较敏感,较小的观测误差均方差使得温度和风等模式变量的初始扰动量增大,扰动总能量增长更快,降水集合预报效果更优。因此在GRAPES-MEPS中,可以考虑对观测误差均方差进行适当的扰动,以体现观测误差均方差的不确定性对集合预报的影响,提高GRAPES-MEPS的集合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29.
区域集合预报扰动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集合预报方法是解决单一数值预报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手段,而针对强天气预报的中尺度区域集合预报技术已逐渐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对于区域集合预报而言,由于其不确定性来源较为复杂,如何发展有效的扰动方法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根据国内外区域集合预报的研究进展,从初值扰动、模式扰动以及侧边界扰动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对扰动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对于初值扰动,较为主流的方法有动力降尺度,沿用传统的由全球集合扰动方法发展而来的技术为区域集合产生初值,以及专门为区域集合设计的扰动方法。鉴于这些方法各有利弊,目前对于初值扰动方法的研究已经开始发展充分包含大尺度和小尺度不确定性信息的混合扰动方法。区域集合预报模式扰动的研究以物理过程扰动为主,典型方法为多物理过程组合以及随机物理过程扰动,其中多物理过程组合方法简单有效,而随机物理过程扰动方法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是物理过程扰动的趋势。通过多模式组合进行模式扰动的方法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且对于台风等强天气预报均显示出相对于单模式集合较好的效果。侧边界扰动的主流方法是由大尺度集合预报场来为区域集合提供不同的侧边界,研究结果表明此种侧边界扰动方法简便易行,且有助于提高区域集合预报较长预报时效离散度和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30.
为了解和掌握上级指导产品对石家庄市空气质量预报的适用性,进一步提高石家庄市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性,利用国家气象中心(NMC)、北京区域气象中心(BJ)和河北省气象局(HB)空气质量预报产品,对石家庄市夏季4种主要污染物PM_(2.5)、PM_(10)、O_3和SO_2的预报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1)NMC对4种污染物的预报效果均逊于HB和BJ的,对PM_(10)、PM_(2.5)和SO_2的预报值明显较实况偏大,尤其在发生重污染天气时,对PM_(10)和PM_(2.5)的空报率高达90%以上;2)HB对PM_(10)和SO_2的预报效果好于BJ的,对SO_2的预报值与实况值均在一个等级范围内,发生重污染天气时,对PM_(10)的预报效果好于BJ的,预报值更接近于实况,但对重污染向优、良转折天气的预报值偏高;3)BJ预报PM_(2.5)和O_3的效果好于HB的,对O_3的0级误差级别预报准确率高达90.5%,对PM_(2.5)优到轻度污染等级的预报效果较好,但对重污染天气的预报值低于实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