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煤系地层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研究了我国几个含油气盆地中煤系地层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和氯仿抽提物族组份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系地层中干酪根相对均较富集重碳同位素;不同煤系地层中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差异不大.煤系地层中可溶有机质烷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碳同位素组成与非煤系地层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碳同位素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其分布特征不是随着族组份极性的增加而逐渐富集重碳同位素,而是烷烃组份相对其它三个组份明显富集轻碳同位素;芳烃组份相对非烃要稍富集重碳同位素.煤系地层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沼泽沉积中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2.
地表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沉积物中保存的各种植物残余是古环境研究的良好材料,植物硅酸体因其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古气候信息的绝佳载体。在大量现代植物研究基础上,科学家们通过对第三纪以来各种沉积物中硅酸体组合的研究。较好地恢复了当时的古植被,古气候及其演化特征,在缺乏其它化石依据的黄土地层研究中表现更为突出。由于C3,C4植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环境适应性和同位素组成。地层中C3,C4植物硅酸体相对含量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也被成功地应用于古气候恢复中,在现代气候一植被类型和土壤植物硅酸体同位素研究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同位素指标与各种气候因子之间的数学关系。将为高分辨率黄土古气候定量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3.
地表水热活动常伴有通量不等的气体释放,作为水-岩反应和地球深部脱气的产物,泉气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因其热储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岩性和应力状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对泉气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时空变化的观测和研究是了解地壳-岩石圈动力学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4.
北华北中上元古界烃源岩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相烃源岩发育机理问题制约了我国油气勘探产业的发展. 中上元古界洪水庄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是北华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 查清其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油气勘探意义. 基于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生态及沉积地球化学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古地理及其发育模式. 研究表明这些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包括适宜的古地理位置、中低纬度区的生物勃发事件、水底缺氧环境、沉积物中磷组分的富集以及粘土矿物在海相碳酸盐有机质富集保存过程中的赋存驻留作用.  相似文献   
45.
源岩生烃模拟实验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岩生烃模拟实验的研究现状刘洛夫毛东风(石油大学,北京102200)妥进才陈践发(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源岩温压模拟实验研究现状实验室模拟干酪根产生烃类是石油地球化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接近实际地模拟自然成岩作用/深成...  相似文献   
46.
47.
生物标志化合物对东、西太湖不同湖泊类型的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角度,对东、西太湖沉积物中饱和烃组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形式,主峰碳位置、L/H等指标对比,对照西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蓝藻和东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的饱和烃的组成特征,同时结合常规指标C/N的分析结果,对东、西太湖湖泊类型进行判识-西太湖为藻型湖泊,东太湖为草型湖泊。  相似文献   
48.
海相碳酸盐岩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我国近3×106km2的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区长期被认为是潜在的油气勘探区,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勘探有了一些突破,但与广泛分布的海相碳酸盐岩区相比,取得的成果还不令人满意。其关键问题是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相带不明,控制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不清。本文根据海洋生物、现代海洋沉积和古代海相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提出影响海相沉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物形成时水体中生物生产率、沉积速率、沉积阶段及早期成岩作用阶段的氧化还原环境、海底深部流体作用等。其中,水体中高生物生产率是海相环境形成富有机质沉积的关键因素,沉积阶段和早期成岩作用阶段水体的相对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保存,海底深部流体的活动是形成富集有机质沉积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沉积速率是影响海相沉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适当的沉积速率是海相沉积富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9.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底部硅质岩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是重要的海相烃源岩之一.对该岩系中11个主要组成岩石-硅质岩进行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柯坪地区硅质岩的R/Ra比值为0.032~0.319,40Ar/36Ar为338~430;库鲁克塔格硅质岩的R/Ra比值为0.44~10.21,40Ar/36Ar为360~765.从西部到东部,硅质岩中的R/Ra与40Ar/36Ar比值同步增长,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从壳源区向幔源区演化.硅质岩中的过剩氩40ArE与R/Ra比值正相关,说明硅质岩中过剩氩与幔源氦的来源一致.西部和东部硅质岩的R/Ra比值对比显示,东部硅质岩形成于幔源流体驱动的海底热水流体活动系统,该区壳幔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用强烈,而西部硅质岩则是海底热水流体羽漂移到该处沉淀而成的,远离海底热水流体活动中心.另外,从硅质岩的稀有气体同位素异常可推知,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形成的海洋缺氧事件可能与海底大规模的火山作用及其伴生的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之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践发  黄第藩 《沉积学报》2000,18(4):606-610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勘探程度较低的大型盆地之一。近年来在该盆地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发现了一系列的油、气田,其油、气资源量近似1∶1,说明在该盆地中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该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和库车拗陷。天然气主要与凝析油及原油伴生。该盆地天然气组分分析表明,已发现的天然气藏绝大多数烃类气体含量大于65%;非烃气体CO2含量小于5%,N2含量小于10%。一些天然气中N2含量达25%到35%。在塔北隆起油气藏中天然气的干湿指数(C1/C2+比值)具有从东到西降低的趋势,天然气中N2含量具有从东到西升高的趋势,天然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也具有由东到西变轻的趋势,结合该区的地质背景可知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由于该区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