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8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胶东矿集区大规模成矿时间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41,自引:22,他引:41  
陈衍景  Franco  PIRAJNO  赖勇  李超 《岩石学报》2004,20(4):907-922
本文全面收集了胶东矿集区矿床和相关岩石的同位素年龄,讨论了该区金矿床大规模成矿的时间和构造背景.数据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中生代,以110~130Ma为高峰;成矿事件同步或略滞后于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铷锶和锆石SHRIMP年龄表明中生代花岗岩类形成于多次热事件,大量继承锆石的存在和较高的ISr值(>0.709)指示花岗岩浆主要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或重熔.矿石和成矿流体的Isr值普遍高于0.709,并略高于中生代花岗岩类,指示成矿流体和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内部.讨论显示,中生代华北与华南古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是导致胶东矿集区形成的主导因素;花岗岩类侵入和大规模成矿作用耦合于碰撞造山带的3阶段地球动力学演化,即早阶段挤压-地壳缩短-隆升,中阶段岩石圈拆沉并转向伸展构造体制,晚阶段伸展;最强烈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挤压向伸展转变期;已建立的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可以较好解释胶东矿集区的矿床、花岗岩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2.
中国陆区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以夕卡岩型金矿为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重视。通过编制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分布图 ,发现它们产于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活化克拉通边缘等 3类地区 ,所有夕卡岩型金矿集中区均受到显生宙陆陆碰撞的影响。通过对各成矿省夕卡岩型金矿和相关热液矿床及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统计 ,结合地质分析 ,发现中国夕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时间总晚于各成矿省最晚一次的洋盆闭合或陆陆碰撞的开始时间 ,约滞后 5 0Ma ,因此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所致的岩浆弧背景的可能性 ;通过联系各成矿省地质构造演化与碰撞造山带 p T t轨迹 ,确定各成矿省成矿作用和花岗岩浆作用均爆发于陆陆碰撞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升温体制 ,而不是碰撞后。基于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和造山机制 ,认为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及相关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适合于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113.
2.33Ga~2.06Ga的δ^18Ccarb正向漂移事件已被确认为一次全球性事件。与之相伴,地球表层系统的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性变化,证实了2.3Ga环境突变事件的客观存在。关于事件的起因,科学家提出了“雪球”效应、超级地幔柱活动/超级大陆裂解效应、地外撞击事件等多种可能,但均需进一步确定。δ^18Ccarb正向漂移现象很可能会在更多地区发现,2.3Ga前后多方面的截然变化将被揭示,更多示踪手段将被运用于研究2.3Ga事件。  相似文献   
114.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上宫金矿产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的熊耳群火山岩中,属于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上宫金矿赋矿构造由压剪向张剪演化,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一铁白云石一石英脉,脉体和矿物变形、破碎,形成于挤压或压剪环境;中阶段细粒多金属硫化物网脉贯入共轭节理或裂隙,没有遭受变形,形成于张剪环境;晚阶段具梳状构造的石英-碳酸盐细脉形成于伸展引张环境。流体包裹体组合从早阶段富CO2型,经中阶段富CO2型、贫CO2型和纯CO2型组合,向晚阶段贫CO2型演化。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分别为380℃~320℃,300℃~220℃和200℃~120℃;早、中阶段的压力分别为285MPa~200MPa和160MPa~100MPa。中阶段流体离子(如SO4^2-,Cl^-,K^ )质量分数高,(K Na)/(Mg Ca)比值高,pH值高,Eh值低,属于碱性还原性质的过饱和流体,有利于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和Au,Ag,Te等自然元素的快速沉淀。中阶段包裹体可见异相均一现象,具有较低的CO2/H2O比值,表明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现象。东秦岭(含熊耳地体)三叠纪-早侏罗世地壳缩短、增厚、隆升,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造山带挤压向伸展转折和隆升,白垩纪造山带伸展、断陷。这种区域构造演化的3阶段特征与上宫金矿含矿构造、矿石组构、成矿过程和包裹体组合的3阶段演化特征完全对应,指示上宫金矿形成于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过程,其成因可由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合理解释。在中生代陆陆碰撞事件中,马超营断裂表现为倾向北的陆内俯冲带,俯冲板片变质脱水产生上宫金矿成矿流体,流体沿控矿断裂向浅部运移,在脆韧性过渡带发生沸腾和混合,导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15.
炭质层控型银洞坡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炭质层控型金矿是一种很重要的新的金矿类型;银洞坡金矿产于中浅变质的含炭质火山-沉积岩系。矿体严格受炭质层控制,是炭质层控型金矿。矿床形成经历了初始沉积富集、加里东期变质叠加和中生代热液矿化就位的过程。中生代热液矿化分Ⅰ、Ⅱ、Ⅲ期,其温度分别为450-300℃、,250-200℃和210-180℃,Ⅰ期为变质热液;Ⅱ期为变质、岩浆、大气降水热液的三源混合热液。  相似文献   
116.
炭质层控型金矿是一种很重要的新的金矿类型。银洞坡金矿产于中浅变质的含炭质火山-沉积岩系。矿体严格受炭质层控制,是炭质层控型金矿。矿床形成经历了初始沉积富集、加里东期变质叠加和中生代热液矿化就位的过程。中生代热液矿化分Ⅰ、Ⅱ、Ⅲ期,其温度分别为450~300℃、250~200℃和210~180℃;Ⅰ期为变质热液;Ⅱ期为变质、岩浆、大气降水热液的三源混合热液;Ⅲ期是大气降水热液。其中Ⅱ期中温矿化最为重要。硫、碳、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有多种来源,但可能以歪头山组为主。中生代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矿床的最终形成。碰撞造山带的含炭岩系是银洞坡式金矿有利的找矿条件。  相似文献   
117.
华北克拉通南缘早前寒武纪沉积物稀土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衍景  邓键 《地球化学》1993,(1):93-104
  相似文献   
118.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in the Bankuan gold deposit occur in the interlayer broken zone of the basal conglomerate of the Tietonggou Formation or at the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 Tietonggou Formation and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The composition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minerals indicates that the nature and composition of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s show a drastical change soon after the solutions reached the Tietonggou Formation from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resulting in gold precipitation.So the Bankuan gold deposit can be assigned to the conglomerate stata-bound-type deposits.137 thermometric data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three ranges 400-340℃,330-220℃ and 180-160℃,representing three episodes of metalogenesis,Oxygen isotope studies demonstrate the evolution of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s from early metamorphic to late meteoric,Diversity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dominated by deep-source material is supported by sulphur and lead isotope data.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s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posit formed by metamorphism induced as a result of Mesozoic northward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along the Machaoying fault.  相似文献   
119.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92,自引:9,他引:9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衍景 《中国地质》2006,33(6):1181-1196
矿床新类型的识别往往导致大批矿床和成矿省的发现,预测和识别矿床新类型是矿床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造山型金矿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已被世界范围的大量研究所证明,但其他矿种的造山型矿床却很少被涉及。笔者提出了造山型矿床的概念及其变质流体成矿的实质,建立了矿床、矿田和成矿省等不同尺度的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其随时间演化的3阶段模式。强调会聚造山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是大规模成矿时间。同造山成矿系统的特点是成矿年龄滞后于造山作用时间。通过矿床实例研究证明了造山型银矿床、铅锌矿床、铜矿床和钼矿床的客观存在.阐明了中国巨大的造山型矿床的勘查潜力,例证了运用矿田尺度成矿模式进行成矿预测的有效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黑龙江金厂金矿位于黑龙江东宁县境内,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该区南临华北地台北缘,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接合部位.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区域上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一系列隆起和凹陷带,构造线总体走向以NE和NNE向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