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53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针对南京秦淮东河开挖后的稳定性问题,选取黄马青组(T2h)砂岩为研究对象,对砂岩在吸水-干燥循环条件下的单轴抗压、抗拉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虑到未来边坡运营过程中水的影响,试验时分别考虑自然吸水和饱和吸水两种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对所研究砂岩的空隙特征、水致劣化特征和劣化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随着吸水-干燥循环次数增加,岩石的抗压、抗拉强度和凝聚力均呈劣化趋势,说明循环次数的增加对岩石的损伤有累积作用。岩石自然吸水条件下(小开空隙未进水时)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速度较慢,而饱和吸水条件下(开空隙被水充满时)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速度较快,表明岩石中小开空隙对岩石的劣化效果显著。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吸水-干燥循环次数增加,岩石中空隙率增大。结合抗剪强度特征分析认为,干-湿循环导致岩石的黏结强度不断下降,而摩擦强度变化较小,表明黏结强度劣化是岩石水致劣化的主要原因,干-湿循环导致水-岩反应,岩石颗粒胶结物发生松散,边缘发生开裂,宏观上表现为岩石劣化。该研究成果对于新开挖河道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为河岸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具有复杂地壳组成和结构、经历多期不同构造体制演化的复合型造山带,在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中独具特色,金、钼、钨、铅、锌、汞、锑、银、钡、铀、铜、铁、锰、石墨等矿产广泛分布,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贵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工业的重要矿产资源基地。秦岭造山带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造就了多个世界级规模的金属矿集区。东秦岭地区已超过美国西部Climax Henderson斑岩钼矿带而成为全球最大的钼矿带,同时是我国最重要的银矿省和稀有金属、铀矿集区;西秦岭地区是世界三大卡林型金矿集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银矿带;南秦岭汞锑矿带是全球性第三条(秦岭中亚)汞锑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发育世界罕见的大型毒重石重晶石钡矿带。 秦岭造山带矿产种类多,矿床数量多,单个矿床储量规模大,类型齐全,构成我国重要且极为独特的成矿域。秦岭成矿域的突出特点在于:(1)面积大,矿种丰富,矿床类型多样,矿床组成和组合复杂,成矿时代跨度大,在全球鲜见;(2)地质背景特殊且跨越若干大地构造单元,成矿条件优越,中高温与中低温矿床在空间上规律性分布;(3)热液成矿作用普遍,成矿元素和类型丰富,某些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是最晚期重要热事件的响应,与地热活动密切相关;(4)热液成矿机制多种多样,包括了深源浅成、就地取材、沉积改造等;(5)区域成矿具有多旋回性、继承性、叠加性、爆发性和多样性等特点;(6)矿产空间分布具有分段成群成带的特点;(7)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与铅锌矿、汞锑矿、铀矿、钡矿联合构成了面积巨大的低温矿床成矿域,与美国内华达州西部和我国滇黔桂金三角区具有可对比性。近年来的地质综合研究与矿产勘查工作表明,秦岭造山带仍是我国最具找矿远景的地带之一。 本期“秦岭造山带大规模成矿作用”专辑主要针对研究区金矿、金铜矿、金钼矿、铀矿和银多金属矿的形成动力学背景、构造岩浆演化、沉积盆地构造变形、元素赋存状态、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年代学等方面,共刊登主题来稿20篇,以探讨秦岭造山带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和大规模成矿作用的耦合机制,几乎涵盖了成矿作用的主要研究方面。 本专辑所反映的尽管只是“秦岭造山带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和进展,但我们希望这些成果的发表,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抛砖引玉作用。 最后在此专辑付梓之际,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未在本期刊出的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部人员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03.
为了促进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的早日突破,开展了美国福特沃斯盆地巴奈特页岩气藏、四川盆地页岩气藏以及贵州潜在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三明治"结构的保存条件在页岩气成藏中至关重要,其中,"三明治"结构是指泥岩/页岩层与其顶、底板的灰岩/白云岩层构成的一种很好的储-盖组合。结合下扬子中-古生界发育特征以及南黄海崂山隆起所具有的古生代构造变形弱且隆起两侧边缘存在逆冲断层封堵等条件认为,南黄海盆地下寒武统和二叠系很可能存在"三明治"结构的页岩气保存条件,是南黄海页岩气获得突破的关键层段;而崂山隆起两侧边缘很可能是页岩气钻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逐时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对阿克苏地区2015年9月7日局地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有(1)中尺度分析暴雨发生前阿克苏处于高能高湿不稳定区域;(2)08时至20时探空图中湿层、风向以及不稳定能量的突变预示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3)暴雨过程的大部分水汽是通过低层偏东气流输送,水汽的来源主要为孟加拉湾,其次北疆短波槽及蒙古槽也提供了少量水汽(4)锋区加强、垂直风切变增大、水平风速辐合提供了热力及动力条件,垂直速度伸展高度影响了对流云厚度及高度。(5)地面风速辐合触发对流,加之较好的地面热力条件以及一定的地形增益暴雨强度。(6)地面辐合线及偏东风输送位置影响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105.
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及与天文因子的相关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卫捷  汤懋苍  冯松  张莉 《高原气象》1999,18(2):179-184
主要通过滑动t-检验方法和相关统计,分析了近50年来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以及高原季风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地球自转速度(Δω)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三种亚洲季风虽然在年际变化上相关不好,但在年代变化上具有很好一致性;亚洲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SCL和Δω均相关很好,其中以与Δω关系最好,且Δω的变化超前亚洲季风的变化。对日地因子的短期变化如何影响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提出了初  相似文献   
106.
鄯善油田裂缝特征及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节理裂缝的观测,钻井岩心裂缝的古地磁定向与倾角测井裂缝解释,分析了鄯善油田构造应力场,得出鄯善油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位主要为N30°-40°E,N30°-50°W,为一对NE、NW向共轭断裂.高角度缝和垂直缝为主.鄯善构造带是近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为近SN向的主压应力模式,形成油田内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以及测量的NE、NW向共轭断裂.鄯善油田储层断裂是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通过倾角测井椭圆井径曲线分析等方法判别的鄯善油田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140°.人工压裂的裂缝方位理论上当为140°,它与320°方位的构造缝如果匹配,可能对压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在具体研究了现代项目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基础上,将其中的事故树法、智爆法及风险指数致命度分析法相结合,利用模糊评价理论,建立了海洋工程采办过程风险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曹妃甸11-1/2(CFD11-1/2)”项目的采办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得到了采办过程中的风险事故树及风险指数排序,并对风险指数较大的风险点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对工程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蛇绿混杂岩是研究洋陆转换、板块构造向板内构造转换过程的关键证据。本文以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以及主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了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研究区硅质岩呈夹层产出在沙木罗组或断片产出在玄武岩中,具有隐晶质结构、生物碎屑结构和块状构造,含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w(SiO2)为73.80%~90.44%,w(Al2O3)为3.67%~12.33%;MnO/TiO2,Fe2O3/SiO2,Fe2O3/TiO2和Al2O3/(Al2O3+Fe2O3)分别为0.14~0.91,31.44~141.88,1.83~11.80和0.66~0.96;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δ...  相似文献   
109.
110.
杨烁  王威  张莉  罗丁文  邹华耀 《地球科学》2020,45(2):479-488
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普遍超致密,仅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含量大于1.5%的砂岩(即绿泥石膜胶结相砂岩)物性较好.综合运用岩石学和测井地质学的方法,基于薄片、扫描电镜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绿泥石膜胶结相砂岩的岩石组构特征和形成控制因素,运用薄片鉴定、测录井等资料,明确绿泥石膜胶结相砂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并明确其发育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绿泥石膜的发育具有较强的相控性和岩石组构的选择性,即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原始结构较好的砂岩.该类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通常具有较低的杂基和塑性岩屑含量,且含有适量的火山岩岩屑(2%~6%).较低的杂基和塑性岩屑含量为绿泥石沉淀提供所需的孔隙空间,火山岩岩屑为绿泥石膜沉淀提供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