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本文通过对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锆的分布特点和迁移方式的研究,探讨南海北部锆石砂矿的形成过程和富集规律,及锆的地球化学分布与古海岸线的相互关系。 研究区的范围,东起台湾浅滩,西至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南沿岸的陆架、陆坡区(110°—120°E)及东沙群岛以南部分海域(17°50′N以北)。样品多数采自大陆架和陆坡区,少数采自海盆,最大的采样深度达3800m。全区共选出1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X光、萤光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矿物显微镜下鉴定等。  相似文献   
12.
南海海盆和陆坡锰结核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79年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沉积研究室在南海进行海洋沉积调查以来,多次在南海海盆及陆坡采到锰结核,虽曾作过报道,尚欠系统的分析研究.近几年来,我们对所采集的各种形态的锰结核,分别进行了较系统的显微镜下鉴定,配合扫描电镜观察、电子探针及能谱分析、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及生长速率的测定,进而对南海海盆及陆坡锰结核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普查南海铁锰矿产资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氮、磷、硅)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2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群岛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2个航次的沉积物间隙水的NO2-N,NO3-N ,NH4-N,PO4-P ,SiO3-Si含量,1997年冬季航次平均为4.68,43.84,115.68 ,6.85,425.71μmol·L-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平均为2.72,36.86,31.40,10.10μmol·L-1;平均扩散通量,1997年冬季航次为0.03,-14.07,121.70,0.25,72.54μmol·m-2·d -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为0.10,-11.74,40.47,-0.56μmol·m-2·d -1?NH 4和H4SiO4 是扩散量最大的2种组分,而HPO2-4 和NO-2的扩散量极小?  相似文献   
14.
从尼玛地区地质新资料看中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缘存在一套中、晚侏罗世稳定浅海碎屑岩沉积,属残余海盆地沉积,表明尼玛地区的俯冲消减机制在中侏罗世以后已结束。结合带南侧三叠系确哈拉群为一套半深水—深水沉积,是陆架边缘沉积序列,代表结合带打开之初的较早期沉积。确哈拉群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中侏罗世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是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早侏罗世向南俯冲对应的滞后弧火山岩。在结合带南侧80~100km范围内分布着一条东西长超过100km的中晚侏罗世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带,属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向南俯冲碰撞作用的后碰撞阶段产物。综合认为,尼玛地区中特提斯洋是在三叠纪打开、中侏罗世以前向南俯冲闭合的。结合区域上该结合带闭合时间有早有晚、俯冲方向有南有北的事实,提出中特提斯是一个具有众多互不相通的、时代早晚各不相同的小洋盆共同组成的多岛洋,其间存在许多大小不一、运动方向和性质各不相同的地体。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弧—弧碰撞、弧—陆碰撞造山(造陆)机制是解释中特提斯洋发展演化诸多问题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由于使反演问题的非唯一性得到有效限制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概述了联合反演的发展现状及实现的方法,并讨论了其发展趋势及其局限性,指出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是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的理想工具,而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则是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津浦铁路航测、复测生产,叙述了航测、电子计算技术在既有铁路测量中的应用。由于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导致测量工效、产品质量、测绘成果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取得很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地球物理反演是 对实测数据的地球物理属性的理解或解释,多方法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是一种多传感器 的数据融合. 本文分析了地球物理数据的模糊特性,采用基于语义的模糊化方法,使不同物 理意义和尺度的特征数据及测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背景成为一体,结合地球物理专家解释的 方法,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融合.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 数据的全部信息,避免了线性反演的复杂计算;其数据融合的观点,为解决地球物理联合反 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模拟实验和应用实例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在“十五”中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目标中,大气监测自动化项目是其重要项目之一。城市自动气象站是气象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大气监测自动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他们的衣食住行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日益突出。为提高城市中尺度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研究城市局地气候、分析局地小气侯规律,建立适当规模的城市自动气象站极具重要意义。南宁市中尺度自动气象站一期工程2002年底建成投入业务使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自动气象站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地面自动站的发展概况,以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大气探测分公司在广西南宁市实施的HYA-M型中尺度自动气象站为例,简要介绍了广西南宁市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自动站资料的传输、监控情况;然后详细论述了南宁市中尺度自动气象站业务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数据处理及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方面的技术要点,并对自动站资料在城市天气预报、环境预报等预报领域以及在政府决策网、公众网以及专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偏振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水体光学参数廓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激光雷达在上层水体垂直廓线的遥感中展现出巨大优势。本文研制了一套高垂直分辨率的实时探测偏振激光雷达,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反演算法,采用Fernald理论和多次散射原理反演非均匀大气—水体的衰减和退偏光学产品,以高效稳定地处理偏振激光雷达实验数据。展示了一个中国内陆水体激光雷达探测实例,观测到了两次气溶胶积聚现象和一次水体浑浊现象。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退偏比主要由前向多次散射和后向单次散射产生的退偏两部分组成。当多次散射强度较大时,退偏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多次前向散射退偏;反之,则主要依赖于单次后向散射退偏。  相似文献   
20.
粗差探测是评价船载重力测量数据成果质量的重要内容。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场技术提供了海域全覆盖的重力场数值模型,其精度水平已满足探测船载重力测量数据粗差的精度要求。以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场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窗口移动中误差模型探测船载重力测量粗差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以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场数值模型作为背景场,计算船载重力测点处的测高重力值的差值,以差值作为输入量,等权构建中误差背景场,以开窗中误差背景场作为参考,按照平差思想探测船载重力测量数据的粗差。实验结果表明,依据本文方法能有效探测船载重力测量数据的粗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