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71.
为了研究西秦岭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及动力学背景,选择西秦岭凤县地区靠近商丹断裂带的龙王沟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唐藏岩体闪长岩进行了地球化学测试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并对龙王沟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分析.龙王沟岩体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33±4 Ma和439±5 Ma,闪长岩年龄为453±3 Ma,早于花岗岩侵位.龙王沟岩体的闪长岩和唐藏花岗闪长岩ΣREE分别为(107~181)×10-6和(209~321)×10-6,稀土配分曲线特征相似,都明显右倾,轻、重稀土分馏强烈((La/Yb)N分别为7~13和31~57),都没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分别为0.88~1.00和0.79~0.87),唐藏花岗闪长岩相对于龙王沟闪长岩,具有高的SiO2和Na2O含量,较低的TiO2和CaO含量,较高的ΣREE,Ba和Th相对更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更强烈,负Eu异常稍明显.龙王沟闪长岩与唐藏岩体其侵位时代一致,认为他们都来源于下地壳,在上升过程中与幔源基性岩浆发生一定程度的混合,唐藏花岗闪长岩经历的岩浆演化相对较为充分.龙王沟花岗岩的样品Hf同位素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虽然εHf(t)全部为正值,但峰值分别为0~3和7~10,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1~1.4 Ga和0.8~1.0 Ga,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的构造环境,来源于秦岭群的部分熔融,同时有俯冲作用带来大量的洋壳中的基性岩的加入,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较为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但没有发生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龙王沟岩体是一个由不同性质、不同时代的岩浆侵位形成的复合杂岩体,经历了板块俯冲到碰撞挤压的构造体制转换过程,记录了秦岭洋从俯冲到闭合各阶段的构造演化信息,秦岭洋在古生代的俯冲造山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伴随的岩浆活动从早古生代一直持续到中古生代.   相似文献   
172.
发育在东南极普里兹湾西南部哈姆峰地区麻粒岩相花岗质片麻岩中的假玄武玻璃沿着近东西向断裂带分布。显微构造特征表明,该地假玄武玻璃基质中普遍发育球粒结构及树枝状、放射状-针状等不同形状及组合的矿物微晶体,说明这些假玄武玻璃是地震断层快速滑移过程中摩擦熔融作用的产物。假玄武玻璃中的微晶体矿物组合大体分为两种,它们分布在构造带不同地段:一种是以"紫苏辉石+斜长石"组合为主,分布于构造带东北部地段;一种是以"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的组合为主,分布于构造带西南部地段,说明沿构造带不同部位构造环境及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同时,微晶体中富铝紫苏辉石的存在,表明假玄武玻璃形成过程及其后期的结晶过程可能处于高温(麻粒岩相)的构造环境下。假玄武玻璃的基质全岩K-Ar年龄为878.1±16.8 Ma,全岩40Ar/39Ar年龄谱系中所记录的年龄值主要集中在925~626 Ma。结合区域对比看,假玄武玻璃应该形成于格林维尔期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73.
[研究目的]西秦岭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但对矿集区铅锌矿的矿床类型和控矿因素一直存在争议.[研究方法]通过对凤太矿集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铅硐山铅锌矿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梳理,论述了该矿床的硅钙面控矿特征.[研究结果]认为作为凤太盆地铅锌矿底板的古道岭组灰岩,为偏碱性的Ca质岩石,顶板星红铺组千...  相似文献   
174.
海南抱伦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发育于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中受断裂构造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部分变质水的参与,大气降水影响比较小;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硫同位素、稀土元素和初始锶比值等反映成矿物质来源虽然以变质岩为主,但有部分来源于岩浆岩;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反映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的密切关系。由热液蚀变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234Ma和K-Ar年龄213Ma可知,金矿化年龄为210-230Ma,所以,抱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这一结果与粤西-海南成矿带的成矿时代特征及特提斯构造演化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5.
崎峰茶-得田沟金矿是北京地区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它是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关的蚀变糜棱岩型叠加石英脉型金矿床.NE向崎峰茶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是区域性控矿断裂,金矿体只发育于其南东侧,同时金矿化还受到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构造隆升的影响,其北西侧中低角度、并被崎峰茶断裂利用和改造的近SN向和近 EW向断裂构造是主要的赋矿(或含矿)断裂,且目前所发现的金矿带、金矿床都产在其北西侧、离岩浆岩隆起中心边界约1.5~4.0km的范围内.赋矿断裂是属于较浅层次(相当于地壳6~10km深处的温压条件)、以压扁变形为主的韧脆性构造变形带.研究表明,控矿断裂构造的产出形态和空间分布控制了矿体产出状态和空间分布,磁组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糜棱岩的磁各向异性度与金元素含量呈成负相关的特征,反映出金成矿作用要晚于构造变形,并具有在蚀变糜棱岩型基础上叠加了石英脉型金矿化的特征.糜棱岩变形越强,越容易发生后期金矿化叠加,金品位越高,构造带中心变形最强,交代石英脉型金矿化达到最富.  相似文献   
176.
在我国电视已普及到家家户户,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而穿插在电视节目中的广告通过教师精心地观看和收集,并把它们应用于我们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对阿尔金北缘地区铜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了区内矿床的成因类型,认为主要有3类:似层状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铜)金矿床、受裂隙控制的脉状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与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的关系,认为区域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古生代早中期板块构造海底扩张作用时期,形成以喀腊大湾为代表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第二阶段是早古生代晚期板块构造聚合碰撞作用时期,形成以大平沟和红柳沟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型(动力变质热液型)(铜)金矿床;第三阶段是早古生代末板块构造碰撞后的岩浆活动和偏脆性断裂构造活动时期,形成以索尔库里北山和拉配泉为代表的受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从硫同位素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上分析,该区具有较好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8.
The ductile shear zone-type gold deposit is a kind that both the ore-forming mechanism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uctile shear zone and its evolution. Ductile shear zone develops in Beishan area, Gansu of Northwest China, and develops especially well in the south belt. The controls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n gold deposits are as follows. (1)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gold deposits (and gold spots) is controlled by the ductile shear zone. (2) The ductile-brittle shear zone is formed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ductile shear zone and both are only ore-bearing structures and con- trol the shape, attitude, scale, and distribution of mineralization zones and ore-bodies. (3) Com- presso-shear ductile deformation results in that the main kind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s altered mylonite type and the main alteralization is metasomatic. (4) Ore-bearing fracture systems are mainly P-type ones, some D-type and R-type ones, but only individual R’-type and T-type ones. (5) Dynamic differen- tiation and dynamic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solution resulting from ductile deformation is one of the sources of ore-forming fluid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this is identical with that ore-forming ma- terials are mainly from metamorphic rocks, and ore-forming fluid is mainly composed of metamorphic water, and with the fluid inclus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6) There is a nega- 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old abundance and susceptibility anisotropy (P) of the altered mylonite samples from the deposit, which shows that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slightly later than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ll above further expound the ore-forming model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type of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179.
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锡泊渡、阿拉托别和托斯巴斯陶等镁铁质岩体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喀拉通克岩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些岩体的形成过程与喀拉通克岩体不同,进而评价了这些岩体的找矿前景,提出锡泊渡北岩体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其他几个岩体成矿条件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80.
江西省大背坞地区斑点构造的类型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林  董法先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3):285-290,T001
大背坞地区的斑点构造分为同生碎屑和变斑晶两大类共7种,详细论述了各种斑点的分布和变形特征。认为同生碎屑为浊流沉积成因,分布受地层控制;同构造变斑晶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是浅变质碎屑岩中进变质韧性剪切带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斑点构造进行应变测量,重新厘定了区内的韧性剪切带,估算了褶皱变形压缩率和大背坞韧性剪切带的压缩量,剪切位移,认为本区主要经历区域褶皱和韧性剪切两期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