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东江流域降水场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地  陈晓宏 《水文》2008,28(2):82-87
选取东江流域57个测站的45年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的方法,对东江流域降水场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冬季降水场在全流域上具有大尺度特征,而夏季降水场局部性较为明显;降水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其中以夏季变化最大,冬季变化最小;东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中只有秋季存在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22.
变化环境下东江流域水文干旱特征及缺水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干旱事件不确定性和枯期径流变异性的双重影响下,水文干旱特征时序非一致性问题为其联合分布模拟带来困难。基于东江干流测站日径流过程数据,采用游程理论提取水文干旱事件,并结合干旱特征均值变化、时序一致性分析及边缘分布模拟,以确定干旱事件融合及剔除评判标准的合理取值。基于Rosenblatt变换Cramer-von Mises检验统计量拟合方法,构建水文干旱特征两变量联合分布Copula模型,并根据同频法设计两变量组合值。通过对比枯期径流变点分隔子序列干旱特征,分析变化环境下东江流域水文干旱特征及缺水响应。结果表明:水文干旱事件融合和剔除的评判标准值分别取0.1和0.3比较合理。干旱特征两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但不同时间系列不同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及边缘分布最优模型并不一致。流域水库尤其是新丰江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对于缓解东江中下游水文干旱效果明显,超阈联合重现期为2年的设计干旱持续时间、总缺水量和最大日缺水量分别减少了63%~71%、71%~84%和30%~47%,但如果要满足东江河道内最小管理流量目标,其依然分别达到了12~18 d、6 114万~9 030万m3和715.0万~929.0万m3。  相似文献   
23.
24.
三温模型与MODIS影像反演蒸散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三温模型结合MODIS数据反演区域蒸散发的方法,在内蒙古草原开展案例研究,以2008年植被生长季(7—10月)的波文比系统观测数据为标准,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三温模型反演的蒸散发量,平均值、最大、最小值分别为4.58mm/d、9.03mm/d、1.28mm/d;蒸散发反演结果在空间上分布较均匀,与草原的均一性相吻合,在时间上蒸散发的数值先逐渐增大,8月后逐渐减小,与观测结果相一致;三温模型反演的蒸散发量与观测值之间的最小、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0.11mm/d、1.64mm/d,平均绝对误差为0.58mm/d、平均相对误差为17.10%。三温模型在1km空间尺度的反演精度较理想。  相似文献   
25.
近50年珠江流域降雨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珠江流域38个站点54 a日降水资料,采用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线性回归及空间克里格插值,对多种降雨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西部年降雨有减少趋势,流域大部分的降雨日数则有增加趋势;2流域降雨具有季度、月份集中性,其中,季度集中性趋于空间均匀化,月份集中性趋向空间极端化;3极端降雨阈值东高西低,全区极端降雨在20世纪60、80年代末有突变现象,P0.01%设计值在21世纪达到最高。综合多尺度降雨时空变化结果进行分析,将珠江流域划分为广东(包括江西)、广西中北部(包括湖南)、广西西南及云贵4个降雨特征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及广西中北部地区应注重防洪安全,广西西南与云贵地区应注重保障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26.
为了克服目前对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计算必须首先假设服从某种分布的不足,依据最大熵理论分布对SPI进行计算,以东江流域为例,分别利用最大熵理论分布、Gamma分布、Weibull分布以及对数正态分布四种概率密度函数拟合多年不同时间尺度的降雨数据,并利用AIC、KS、AD法进行拟合度检验,最后将最大熵理论分布与Gamma分布计算的SP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三种分布,最大熵理论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更适用于东江流域15个站点的3、6、12个月的降雨分布;在极端干旱(洪涝)的情况下,相对于Gamma分布,最大熵理论分布的SPI值更小(大),表明其对极端干旱(洪涝)的识别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7.
塔里木河流域径流量周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近40 a来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塔河流域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度存在2.0~6.0 a左右的显著周期变化,除卡群站年径流量周期变化不显著,其余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周期强烈震荡主要分布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以及90年代以后;各站年降水量的显著周期主要分布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均气温显著周期主要分布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同古孜洛克和卡群的径流量显著周期变化主要受和田和莎车降水量的影响;沙里桂兰克1965~1968的径流量显著周期主要是阿合齐气温周期显著变化引起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阿合齐降水量成为影响径流量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山口的年径流量周期变化受降水量和气温的共同影响。阿拉尔径流量的周期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受源流降水量显著周期变化。由于人口和耕地面积的迅速增加,源流区用水量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量的周期变化没有引起阿拉尔径流量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8.
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区水环境引水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杜建  陈晓宏  陈志和  陈栋为 《水文》2012,(4):16-21,96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中顺大围为例,提出通过引水调控措施将内河涌由双向流变为单向流改善河涌水环境,建立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模拟引水调控实施效果。调控结果表明,在截污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调度泵站及围内节制闸,从上游引入大量外江清水,抬高内河水位,加快水体循环,可逐步改善围内水环境;对类似河涌的水环境整治,可建立河涌与外江互通可控的水网体系,同时对内河涌的点源和面源污染采取截污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内河涌污染问题。本文的研究可为感潮河网区河涌整治提供参考,并为感潮河网区引调清水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变化环境下武江超定量洪水门限值响应规律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众多江河洪水超定量(POT)系列门限值已发生变化,门限值选取不当会影响频率分析合理性.结合历史洪水资料,采用洪水POT理论分析变化环境下武江门限值响应规律及影响.结果表明:武江流域下垫面植被和径流系数在1991年明显改变,变化环境下不仅洪水门限值显著增大,且超过特定量级洪水的发生次数也在增加,POT模型能捕捉洪水在量级和发生次数方面的变化信息.分别选用变化环境前后门限值来推算设计洪峰,当重现期大于200年时,坪石站差异度达19.21%,犁市站达8.12%以上.选用变化环境后高门限值可有效提高线型对大洪水的拟合程度和设计洪水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0.
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江是珠江流域的主要水系.本文以西江流域高要站1957~2007年径流量的年序列资料为基础,通过Mann-Kendall方法表明,西江流域的径流量在统计意义上无变化趋势.进一步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识别西江流域的径流演变特性,小波分析表明西江流域的多年径流量存在三类尺度周期性变化规律,即西江流域多年径流量的主周期为10 a、38 a和48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