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陈峪 《气象知识》2014,(2):42-45
3月19日,浙江省出现大范同强对流天气,其中台州和温州北部出现冰雹,最大冰雹直径超过3厘米,冰雹数量之多、雹体之密集均为近十几年来少见。进入春季后,我国强对流天气会明显增多,冰雹的一年之旅也将开肩,值此,让我们认识一下冰雹这个气象玩意儿。  相似文献   
32.
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能源开发、输送、供应等)有着广泛的影响。而能源的需求是随着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我国气候条件地域差异明显,年内、年际变率大。鉴于我国冬季取暖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在研究气候的变化时首先考虑温度变化这一主要的要素,因为冬季取暖能耗主要取决于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取暖度日和取暖长度。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来建立温度变化对北方地区取暖的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33.
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京1951—2003年气象要素的时值、日值和旬值等资料,对北京7—9月尤其是奥运会比赛期间的气温、降水、湿度、风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等要素的平均状况、演变特征和极值等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气温较适宜,对赛事有重要影响的高温天气出现概率较小;8月8—24日,平均2~3 d出现1次降水;风速具有明显日变化,01:00—07:00(北京时)较小,12:00—18:00较大;沙尘、冰雹、雾和暴雨等不利天气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34.
1956-2005年中国暖冬和冬季温度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全国565个台站1956-2005年冬季平均温度资料,将多年温度变化划分为偏暖、偏冷和正常三类等概率气候事件,由此给出了一个新的暖冬指数和暖冬的定义。结果表明:暖冬指数与中国冬季温度的变暖趋势相一致,并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变率分别为10%/10 a和0.4℃/10 a。近50 a暖冬事件共计发生13次,其中近85%的暖冬发生在1986年以后。受年际尺度变化的影响,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暖冬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和华南南部,而东北、内蒙古及中部大部分地区为冷冬或正常。  相似文献   
35.
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冬季平均气温序列采用三分位方法确定单站暖冬阈值, 并将单站暖冬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以此为基础, 确定区域暖冬和全国暖冬的界定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区域暖冬采用站点相对比例确定, 全国暖冬采用暖冬面积相对比例界定。对我国1952— 2007年的暖冬事件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暖冬频率高于北方, 强暖冬多发区出现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北方单站暖冬指数上升幅度大于南方, 表明北方暖冬事件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以1986年为界, 前期 (1952— 1985年) 南、北方各区域均很少出现暖冬, 南方各区暖冬频率略高于北方各区, 后期 (1986—2007年) 各区暖冬年大为增加, 北方各区增加最明显且超过了南方; 56年中, 全国性暖冬共发生15次 (年), 其中强暖冬共有5次 (年); 全国暖冬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 在有效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暖冬面积每10年增加10%。  相似文献   
36.
2011年中国气候概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11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为1997年以来连续第15个暖年;年降水量556.8mm,较常年偏少9%,为1951年以来最少。年内,我国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严重干旱和流域性洪涝灾害,低温冰冻和雪灾、局地强对流、热带气旋灾害较轻。但区域性、阶段性气象灾害频发。华北、黄淮出现近41年来最重秋冬连旱;长江中下游出现近60年来最重冬春连旱,6月旱涝急转,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西南出现近60年来最重夏秋旱;华西和黄淮秋汛明显;华南南部10月发生较重暴雨灾害;强降水造成北京等大城市发生内涝;夏季南方大部持续高温,多地高温破历史纪录;台风纳沙、梅花影响范围广、致灾程度较重。2011年中国气象灾害为正常偏轻年份,直接经济损失偏多,死亡人数和受灾面积均为1990年以来最少。  相似文献   
37.
Areasonable warmer winter index(IwwI)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hree equiprobability categories(i.e.warmer,normal and colder categories)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winter temperature data observed at 565 stations in China during 1956-2005,where IwwI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station number of warmer category over the total number of station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rend of IwwI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winter temperature on decadal time scale,and their rates of change were 10%/10 a and 0.4℃/10 a,respectively.It is found that only 13 warmer winter events in total were detected by IwwI over the past 50 years,and 85% of them occurred after 1986.  相似文献   
38.
2010年中国气候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遵娅  曾红玲  高歌  陈峪  司东  刘波 《气象》2011,37(4):439-445
201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是1961年以来第10个最暖年,夏季气温达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年降水量681 mm,比常年偏多11.1%,为1961年以来第2多.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西南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秋冬春特大干旱.东北、华北发生近40年罕见冬春持续低温,新疆北部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  相似文献   
39.
陈峪 《气象》2002,28(9):62-63
6月份 ,我国降雨过程频繁 ,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或接近常年 ,华南、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但时空变化比较明显。1 降雨过程频繁 ,局地暴雨洪涝灾害频发6月份 ,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地区。月降水量 ,除西北中西部和西藏西部外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一般都在 50mm以上。北方大部地区有 50~ 1 0 0mm ,其中东北中部、西北东部等地有 1 0 0~ 2 0 0mm ;南方地区一般有 1 0 0~ 3 0 0mm ,江西、福建、浙江、广西、贵州、重庆、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有 3 0 0~50 0mm ,局地达 50 0mm以…  相似文献   
40.
陈峪 《气象》1996,22(7):62-63
4月,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北方干旱持续;月末,冬麦区大部出现较大降雨,旱情缓解。中旬,南方大部持续已久的低温阴雨天气先后结束;桂、粤等省区部分地区遭暴雨和强风雹袭击。全国大部气温偏低,春寒比较明显,对农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1月末,冬麦区降雨较大旱情缓解本月,我国北方大部降水偏少。上中旬,华北、西北东部降雨稀少,其中,上旬京津地区、冀中、冀南、台北、山西大部、豫北、苏北及中旬山东大部、豫北、皖北等地滴雨未降,土壤墒情差,冬麦区旱情持续发展。月内,冬小麦已进入拔节、孕稳生长的旺盛时机,需水量大。但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