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5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试论贵州碳酸盐建造中汞锑砷金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履安 《贵州地质》1990,7(3):196-203
根据对与贵州碳酸盐建造中的汞锑砷金矿床成矿机制有关的地质信息的辩证分析和这四种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及其在成矿作用中的紧密联系,通过运矿流体组成性质的推断,本文把汞锑砷金纳入统一的成矿地热系统来考虑,讨论了它们在运矿流体中的存在形式和成矿作用的一般地球化学机理。  相似文献   
12.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10,27(2):81-90
何立贤先生是跨越了若干历史时代的贵州籍著名地质学家,阅历广阔,学养深厚,成果丰硕,积极进取,思想活跃,乐观向上,健康阳光。本文回顾了何立贤先生90年的人生历程和70年的地质生涯,反映了他为人为学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风貌,特别是执着于地矿事业、为家乡贵州地质矿产勘查、科技管理和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言其行,其道德文章,其学而不厌、诲而不倦,言传身教,教育培养了贵州几代地质勘探队员。作为老一代地质学家的代表,他所反复强调的"重视野外工作,倡导求实学风"正成为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的精神理念;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保护、努力实现找矿突破中具有深远意义,需要传承和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陈履安  张世从 《贵州地质》1993,10(4):325-334
本文概述了贵州矿泉水资源的开发应用的历史;从应用的角度,按工业矿水、农业矿水、医疗矿泉水和饮用矿泉水分类,阐述了贵州矿泉水的资源概况,以饮用天然矿泉水为重点,阐述了贵州矿泉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同时,指出了目前贵州矿泉评价、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2002年8月中旬,首届中华奇石贵阳博览会的《贵州矿物晶体馆》里有一个特殊的展位,它既非岩石矿物,更非矿物晶体,而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片,名曰:《李绍珊微观地质艺术》。这些图片色彩缤纷,多姿多彩,有的似旭日东升,喷薄欲出;有的如荷塘晚风,动感鲜明;有的像清明上河图,惟妙惟肖;有的如火如荼,命名为红珊瑚,等等。当观众得知这是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岩石和矿石时,不禁惊叹不已,留连细看。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平淡无奇的岩石、矿石里有这么一个神奇美丽的微观世界。由贵州省科协邀请、来自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陈国兴、荷力夫妇被这微观世界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物质要素分散扩散和富集的热力学分析出发,探讨了物质体系物质富集状态(或污染状态)的能量状况,从而讨论了浓差有效能作为物质富集程度(或污染程度)的能量指标的依据及其有效性,指出了其研究和应用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成矿成晕过程物质和能量转化的热力学分析和研究,从信息的本质上探讨了熵变、(火用)变和信息量的关系;将工程热力学函数(火用)引入成矿成晕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成矿完晕(火用)的概念,试将其作为成矿信息的能量指标,推导出了成矿成晕体系有关微量组分的成矿成晕(火用)的一般表达式为从原生晕到次生晕,初步建立了(火用)法评价地球化学异常的原则方法,并试图开发和利用此种成矿成晕信息于化探找矿和地质研究等领域中。  相似文献   
18.
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扼要总结了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成果。高度概括和简要地阐明了本区红土型金矿的区域成矿背景、物质组成、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控制条件和主要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矿床进行了初步地球化学分类。论述了Au的矿源体(场)、特定的岩性和地质结构、挽近地史时期的气候和喀斯特地质结构和水动力系统在成矿中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1899年,在贵州诞生了三位地质学家:丁道衡、乐森璕、罗绳武。三位地质学家同年诞生于贵州,同为贵阳模范中学(今贵阳一中前身)的校友,同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生,同为我国和贵州省的地质勘查、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丁、乐二人还同在德国留学,这实在是十分难得的巧合,但却是偶然中的必然:天时使然、地利使然。  相似文献   
20.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11,28(3):237-240
针对当前有些拥有不溶性含钾岩石的地区,仍然积极推动含钾岩石的工业提钾生产钾肥的现状,本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精神,本文通过国内外含钾岩石研发的历史与现状,以及钾盐肥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和市场分析,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开发含钾岩石工业生产钾肥不是解决我国钾肥资源短缺的可行途径。把含钾岩石作为钾肥原料、工业生产可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