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滑塌是一种复合地质灾害,它改变地貌形态,并引起诸多环境效应。以陕北子洲县庞家沟黄土洼流域内的古滑塌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记载、野外调查、剖面分析等方法,对古滑塌体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洼古滑塌体形成于1569年8月,是地震的次生灾害;古滑塌阻塞沟道,产生了侵蚀堆积地貌和堆积侵蚀地貌,塑造了平川地形,减轻了侵蚀强度;黄土洼天然坝淤地、后小滩沟和大嘴沟中,泥沙淤积后的沉积物中洪水旋回层具有"二元结构",其中"细淤泥层"对洪水具有指示作用;黄土洼天然坝淤地经过了440多年的淤积,其泥沙淤积最深厚度可达50 m,有效的阻止了水土流失,产生了积极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为黄土洼古滑塌体的综合治理、天然坝系的保护和反演黄土高原近500年来沉积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特大丰水年洛川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1月对洛川人工林地和农田0~6 m深度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土壤干化现象和土壤水分恢复问题。受2003年特大丰水年降水补给作用,人工林地4 m以上深度的土壤干化现象消失,而4 m以下的土壤干化层依然存在。这就表明,年均降水量600 mm左右的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人工林地存在难以自然消除的土壤深层干燥化现象,成为黄土高原植被生态建设的限制性因素。特大丰水年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深度一般可以达到4 m深度以下,并且随人工林植被类型和植被生长年限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和减轻土壤干化层的危害,应该通过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和控制造林密度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关中平原人工林地的干层及其成因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根据关中平原人工林地土层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m土层含水量的变化、干层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分析得出,在年降水量小于600mm的中国西北地区,人工林地的干层是普遍发育的自然现象,干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少决定的重力-毛管水带厚度明显小于4m,引起干层发育的直接作用的水分因素是薄膜水带埋藏深度小、含水量低、运移速度缓慢,而乔木树种的耗水则是引起干层发育的植物因子。关中和黄土高原重力-毛管水带与薄膜水带分布深度很清楚地指示,该区的土壤干层主要是自然原因决定的,不论是人工林还是自然林,厚层黄土上的中龄林一般都有干层发育。在干层发育弱的地区可以造林,在发育强的地区则不适宜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