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围地区现今时空运动变形科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考虑特定块体边界不同程度的适度侵入,利用3期GPS观测资料(1991、1999、2001年),建立了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围地区的一级块体运动模型和划分较细的、反映较小区域运动变形的较理想块体运动模型.模拟得到了研究区内北西西向大断裂间一级块体的运动变化特征、研究区主应变率场的分布特征及青藏块体北边界断裂的分段非均匀时空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92.
陈燕  张宁  许遐祯  陈兵  买苗  孙佳丽 《高原气象》2019,38(5):1069-1081
利用江苏沿海5座测风塔长序列(连续42个月)、高时间分辨率(10 min一次)的梯度风、气温、气压等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高度层的风切变指数变化规律,并筛选出对江苏产生较大影响的7次台风和17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强风条件下的风切变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风切变指数随环境在0. 15~0. 26之间变化,风机有效风速段和15 m·s-1特征风速段的风切变指数分别平均为0. 20和0. 19,不同高度层之间风切变指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随风速增大呈对数关系减少。(2)台风影响时垂直混合运动强烈,风切变指数变小,平均为0. 19。台风中心经过时的风切变指数和风速具有M型变化形态,最低为0. 05,加上风向剧变,易对风机叶片产生破坏。(3)寒潮影响时的风切变指数平均为0. 22,小于同期平均。风速倒置现象明显,在50~100 m之间风切变指数为负值的出现概率超过8%,50 m高度处容易出现近地层的最大风速层。  相似文献   
93.
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水文地质试验、物探、和声波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对云南某二级公路隧道进行地勘工作。结果表明,该方法缩短勘察周期,节约人力、物力和成本,所提供的勘察资料质量高,效果较好,可直接用于施工图设计。  相似文献   
94.
陈兵  熊富浩  马昌前  陈越  黄虎 《地球科学》2021,46(6):2057-2072
壳-幔岩浆相互作用如何影响长英质火成岩的岩石学多样性是当前岩石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以岩石类型丰富的东昆仑白日其利长英质岩体和暗色微粒包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探讨和解析这一重要科学问题.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暗色微粒包体(247.8±2.0 Ma)与二长花岗岩(247.5±1.4 Ma)、花岗闪长岩(248.8±2.1 Ma)和石英闪长岩(248.8±1.5 Ma)均侵位结晶于早三叠世.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表明,白日其利长英质岩石与包体的成因机制与壳-幔岩浆的机械或化学混合作用密切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揭示,幔源镁铁质岩浆端元起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熔融,而壳源长英质岩浆端元则起源于东昆仑古老的变质杂砂岩基底.岩石成因分析揭示,幔源镁铁质岩浆侵入长英质晶粥岩浆房,促使长英质晶粥发生活化,随后壳-幔岩浆端元以不同比例和不同方式发生机械和化学混合等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镁铁质岩墙、包体、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多种岩石类型.晶粥状态下壳-幔岩浆相互作用是控制东昆仑长英质火成岩多样性和大陆地壳生长演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5.
8月29日是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今年测绘日的宣传主题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升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数字城市建设是近年来信息化测绘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信息最丰富的区域,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测绘保障服务,对地理信息资源更新要求也最为迫切。目前,国家测绘局试点和推广的数字城市已达112个,约占全国地级市总数的1/3。数字城市已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政府决策等方面初见成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6.
泾阳4.8级地震应急监测及泾阳台短水准异常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泾阳4.8级地震应急监测情况及震后地震趋势分析过程,着重分析了这一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泾阳地震台短水准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分析数值方法的基本理论及特点,讨论了DDA解算大地测量资料应解决的问题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建立大华北块体网络系统,利用华北GPS网3期观测资料进行地壳应力场反演,结果与原地应力测量资料和传统网平差最小二乘配置法吻合,表明DDA具备实际应用前景。最后对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根据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源机制,计算了主震破裂在区域优势直立走滑构造面上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发现3级以上余震大部分分布在库仑应力变化为正的区段,与应力的正相关性为56%——71%;5级余震与应力的正相关性达到60%——80%.5级余震节面上库仑应力变化的正相关性为60%——80%,其效果与优势构造面具有等价性.表明应用库仑应力函数方法分析区域优势构造面应力变化,可能是判断未来地震活动发生地点的一条有效途径.其物理机制可能源于地壳应变主体单元中区域应变能与单元中包含的不同尺度断层面上应力分布的正相关性.亦即主破裂造成沿区域优势构造产生应力的不均匀分布,应力的非均匀性引起区域应变能的非均匀分布,在应变能升高的区段,某些次生断裂面应力随之升高,从而引发余震活动.   相似文献   
99.
地震可靠度是桥梁抗震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随机分析的响应面理论和规范反应谱法,提出了一种分析具有随机结构参数的桥梁地震可靠度的方法,研究了结构的破坏准则及其极限状态方程,计算了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地震激励下设计基准期内的动力可靠度。分析时考虑了结构参数和场地土的随机性,分别计算了连续刚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失效概率,得到了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三水准设防标准"条件下的地震可靠度。结果表明,该桥设计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0.
董晶晶  陈兵  王磊 《海洋测绘》2011,31(5):38-40
碰撞检测是实现虚拟场景漫游重要组成部分,精确、实时的碰撞检测是提高场景漫游真实性,增强用户沉浸感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基于视点的碰撞检测方法,并通过改进该算法实现了漫游过程中的地形跟随。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