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碳酸盐岩台地广泛发育及其淹没事件是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地层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岩石学、沉积学特征和古生物资料等对扬子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演化、淹没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扬子地区晚奥陶世沉积演化分为宝塔一临湘期碳酸盐台地沉积和五峰期深水、浅水陆棚沉积两个阶段;淹没事件开始于五峰初期,主要受控于构造...  相似文献   
32.
在中国南方中扬子地区早寒武世早期,沉积了一套黑色碳质页岩、碳硅质页岩、黑色粉砂质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属于腐泥型为主的有机质类型,为中国南方海相区域主力烃源岩之一.为了认清该套烃源岩的形成环境,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的变化、台-盆转化的研究并结合一些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该地区在转折期古环境发生的变化,初步探讨了下寒武统这套主力优质烃源岩的形成背景,提出了一个热水活动-上升洋流-缺氧事件复合模式,即为在地壳拉张背景下,热液活动与上升洋流共同作用造成生物产率提高,水体缺氧,使得有机质大量埋藏并得以保存,构成了在中扬子克拉通上和东南边缘重要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33.
旋回地层──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代钊 《第四纪研究》2000,20(2):186-195
地层中的旋回性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M. Milankovitch对地球轨道参数的定量计算和对冰期的解释是旋回地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60~70年代开展的DSDP项目,在深海沉积记录中发现了支持米兰科维奇理论的强有力证据,使该理论得以复活。80年代,层序地层的发展和全球地质观的兴起又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地层旋回性研究的热情,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地质学分支──旋回地层学。  相似文献   
34.
王卓卓  陈代钊 《云南地质》2006,25(4):440-441
广西南宁附近发育一套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的硅质岩建造,多为薄层,灰黑到黑色,至弗拉斯阶上部变为灰黄色,水平纹理发育,常夹火山凝灰岩或与之互层。这套硅质岩SiO2含量高(一般〉90%),其他主元素均很低(一般〈5%)。TFe2O3和含量相对比较富集(平均含量3.32%),  相似文献   
35.
沉积岩(物)是地球表层分布最广的岩石类型,是一定时间尺度内地球表层圈系统不同层圈内、层圈间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相互(协同)作用的产物和记录者.但这些记录并不经常是直观的,特别是对后两者.这就需要一些有别于直观的物理标志(如沉积结构、构造)的化学(代用)指标来恢复沉积期的地球表层系统各层圈复杂的化学、生物(或生物化学)过程.海洋化学和同位素成分的长期变化是陆源物质输入通量、火山/海底热液活动、海洋环境(海平面变化、海洋循环、氧化还原状况)、生命(特别是微生物)活动、沉积物沉积一相互作用和板块俯冲等相互作用的反映,而这些作用过程又最终受到全球大地构造和气候变化的控制.对于未受后期改造的海水化学(或生物化学)沉淀物的同位素和元素成分很好地记录了地球表生系统复杂的环境一生物协同演化的过程,是回溯这些复杂过程及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6.
泥盆纪时,由于扭张裂谷作用,华南地区形成复杂的台盆相间格局.层状硅岩广泛分布,一般与凝灰岩互层,产出于狭长的台间盆地(或沟槽)中.为了揭示湘桂地区硅岩形成机制、分布及与断裂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Rb-Sr、Sm-Nd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硅岩(87Sr/86Sr)0值一般在0.721 000~0.731 000之间,表明硅岩形成时受到陆源和海水的影响.硅岩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t2DM)和εNd(0)值大多分布区间分别为1.5~2.1与-16~-21,表明硅质来源于深部元古代地壳.εNd(0)值(-0.22~14.7)高的一些地区,大多沿狭长海槽分布,表明硅质可能来源于深部地幔,通过延伸到地幔的地块边缘断裂带上升到地表.  相似文献   
37.
白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通过系统野外露头观察采样以及室内薄片岩石类型鉴定和地球化学测试来探讨白云岩的成岩作用机理,得出如下认识:研究区下古生界白云岩根据其结构成因可以分为8种类型:微-粉晶白云石型、具原生灰岩残余结构白云石型、细晶直面自形-半自形漂浮基质白云石型、细晶直面半自形...  相似文献   
38.
郭川  陈代钊  付勇  宋亚芳  汪远征 《地质学报》2022,96(11):3924-3942
塔里木盆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演化和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目前还存在争议。选择塔里木盆地西部良里塔格山地区一间房组为研究对象,基于沉积相和高频米级沉积旋回类型的识别及其垂向叠置样式的分析,明确一间房组的沉积演化和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一间房组沉积时期,良里塔格山地区整体为一个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主要发育10种岩相类型和2个沉积相带(潮缘—局限潮下带和开阔潮下带);(2)一间房组发育两种高频米级沉积旋回,分别为潮缘—局限潮下沉积旋回和开阔潮下沉积旋回;(3)识别出2个半三级层序,层序界面主要为岩性转换面,其中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包括海侵体系域和海退体系域两部分;(4)沉积演化与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古地理格局、沉积微地貌及不同级次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其中古地理格局控制着整体的沉积相带分布,沉积微地貌决定着特定岩相(如瓶筐石礁)发育的优势部位,不同级次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制约着沉积相的时空演化。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中、北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的研究,发现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发育比较普遍,常见于孔洞或裂缝之中,乳白色,晶体粗大,晶面弯曲或呈阶梯状,镜下波状消光,晶体内部常见微裂缝,常与热液矿物共生。本文对28个鞍形白云石样品进行了碳、氧、锶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鞍形白云石的δ~(13)C和δ~(18)O值分别介于-2.446‰~0.686‰和-9.101‰~-5.117‰之间,~(87)Sr/~(86)Sr值介于0.708 6~0.710 2之间;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表明,鞍形白云石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_h)介于121~159.5℃之间,但集中分布在135~145℃之间;根据最后冰融点温度(T_m)求得的白云岩化流体盐度介于21.3%~23.1%之间。这些数据表明,该类型白云石形成于热卤水(盐度是海水的5~8倍)之中。塔里木盆地鞍形白云石与世界范围内其它盆地的鞍形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基本相似,但其~(87)Sr/~(86)Sr值相对偏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鞍形白云石形成于来自深部的岩浆热液流体之中,这些流体伴随岩浆侵位或通过切穿基底的深大断裂及其与之相连的次级断裂系统从深部直接进入碳酸盐岩地层中,未经过碎屑岩输导层的长时间运移,所以导致其中形成的鞍形白云石~(87)Sr/~(86)Sr值偏低。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比研究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隆起的乌里格孜塔格剖面与加拿大西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等特征,阐明了前者经历了三次主要白云岩(化)作用事件.①成岩早期-浅埋藏的粉细晶白云岩作用,Sr为42.75×10-6,Mn为315×10-6 ~506×10-6,Fe为0.2650% ~0.403%;δ13 CpDB=一0.47‰ ~-0.28‰,δ18OPDB=-7.3‰ ~-7.43‰,87Sr/86Sr=0.71085;平均REE=18.84×10-6,δEu平均为0.66、δCe平均为0.81,估算的形成温度分别为47.6℃和55.12℃;②中(深)埋藏的细晶及中(粗)晶白云岩化作用;Sr为56.27×10-6,Mn为312×10-6,Fe为0.13%;δ13CPDB=-1.5‰,δ18OPDB=-8.5‰,87Sr/86Sr=0.7100; REE=18.08×10-6,δEu平均为0.72、δCe平均为0.77,盐水包裹体中的均一温度平均为108.34℃,盐度变化为4%~13.7% NaCleqv;③沿裂隙或溶洞形成的粗-巨晶或鞍形的热液白云岩(石)交代充填:Sr为29.1×10-6 ~49.9×10-6,Mn为498×10-6~754×10-6,Fe为0.15% ~ 1.14%;平均δ13 CPDB=-0.48‰,δ18OPDB=-8.82‰,87Sr/86Sr=0.70996;平均REE=15.08×10-6,δEu平均为0.70、δCe平均为0.78;鞍形白云石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20~150℃,盐度为5% ~ 12% NaCleqv;溶洞中的粗-巨晶白云岩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40~180℃,盐度为5% ~ 18% NaCleqv;与西加盆地惠而浦(Whirlpool point)剖面典型的热液白云岩相比较,乌里格孜塔格剖面中寒武系白云岩中缝洞中的粗-巨晶及鞍形白云石中的碳氧同位素、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均要高,但有序度、δEu、δCe、盐水包裹体形成温度及盐度相对低;因而推断它与西加盆地典型的岩浆期后热液来源不同,其流体来源于沿深部伸展走滑断裂-再循环地层热卤水,与海西晚期或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强烈挤压后弱伸展引起的二期或以上的压扭-走滑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