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1.
中国铁矿预测模型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相关数据和资料对中国铁矿资源进行概况总结。截至2013年底,中国铁矿区共计4 406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882×108 t,保有资源储量76×108 t,但是其中绝大多数为贫铁矿(全铁品位平均为30%),富铁矿(全铁品位大于50%)仅有10.33×108 t,占1.35%。中国铁矿资源查明资源储量超过1 000×104 t的铁矿共计727个,其中超大型铁矿(>5×108 t)共计32个,大型铁矿((1~5)×108 t)共计121个,中型铁矿(1 000×104 t~108 t)共计574个。根据可利用性划分:可利用的铁矿共计678个,其中超大型27个,大型113个,中型538个;难利用的铁矿共计49个,其中超大型5个,大型8个,中型36个。 截止到2010年,全国预测铁矿资源量1 927×108 t。资源量按预测深度统计:500 m以浅775×108 t,1 000 m以浅128×108 t,2 000 m以浅1 927×108 t。按照目前技术经济评价,在预测铁矿资源量中,可利用的铁矿资源量1 382×108 t,暂不可利用的545×108 t。全国划分了铁矿最小预测区共计6 081个,在此基础上共圈定全国3级预测区392个,铁矿预测资源量10×108 t 以上46个,(1~10)×108 t为118个,1×108 t 以下128个。在典型矿床分析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物探、化探、遥感等异常找矿标志,归纳概括各类型预测要素并构建其区域预测模型,指导该区域的找矿勘查。根据中国铁矿资源潜力和开发现状,全国铁矿划分了8个开发基地和7个勘查基地,这些基地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包括辽宁的鞍山-本溪、河北冀东、安徽庐枞地区等。中国西部铁矿资源潜力总体不大,但四川攀枝花、云南惠民、新疆西天山和西昆仑等也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阴江宁  邢树文  肖克炎 《地质学报》2016,90(7):1447-1457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近期找矿成果显著,先后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具备成为国家级重要成矿带的条件,后经专家论证确定为全国重要成矿区带。该成矿带夹持于华北和扬子地块间,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裂谷、区域隆起、深大断裂、剪切带等构造控矿特征突出,新元古代和燕山期两次岩浆作用成矿意义大,变质成矿作用强。矿床主要受矿源建造、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岩相古地理、后生改造等因素制约,空间上有"北西西成带,北东东成行"和多矿种共生分布规律,时间上存在燕山等5个成矿高峰期。预期金、银、铜、铅、锌、钼等主攻矿种的找矿潜力巨大。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找矿新突破基础上,在该区带内划分了四个重点远景区作为国家整装勘查区的后备选区。  相似文献   
13.
BP神经网络在化探数据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江宁  肖克炎  李楠  邹伟 《地质通报》2010,29(10):1564-1571
BP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具有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的计算模型,具有优良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在化探数据处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地学应用中,很多问题正是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的。BP网络可自动模拟各种成矿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进行全局优化搜索,减少人为干预,提高资源预测的准确率。BP网络具有简单易行、并行性强等特点,目前仍是多层前向网络的首选算法。以新疆东天山的化探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测试,分别以东天山地区的典型金矿、典型铜矿做矿床规模和类型的分类。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可以很好地对化探数据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锰矿资源特征及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锰矿资源丰富,截止到2016年,保有储量达15.5亿t,位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锰矿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的泛扬子古陆、北部的燕辽、西部的天山和祁连山等地区。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是中国锰矿形成的重要时代。在锰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方案:(1)以成矿作用作为一级分类要素,含矿岩系作为二级分类要素的8种成因类型划分方案;(2)根据锰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需要,将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以成矿作用和预测要素为一级要素,含矿岩系为二级要素的3种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其中,海相沉积型、风化壳型和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是中国具有找矿潜力的主要锰矿床类型。基于此,将全国锰矿划分为11个Ⅲ级锰矿成矿带,对优选出的7个主要锰矿远景区的含锰层位、成矿特征、主攻类型、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中国锰矿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部署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铝土矿资源现状和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按照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在中大比例尺勘探数据的基础上,全国各省分预测工作区对不同矿产预测类型分别按500m和1000m的预测深度,对全国铝土矿圈定成矿远景区,使用地质参数体积法估算潜在资源量。以此为基础,按照单位面积查明资源量及预测资源量定量统计,分析全国重要的铝土矿潜力区,为铝土矿找矿勘查部署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阴江宁  邢树文  肖克炎 《地质学报》2016,90(7):1525-153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硫-铁多金属成矿区带,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玢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区带重要矿产资源时空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一定的矿产及矿产组合产于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以燕山成矿期为主,区内99%以上的铁、铜、金矿资源量以及全部铅、锌、银、钼、铊矿资源量形成于燕山成矿期;且这些矿产的成矿时代多集中于燕山中晚期。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构造具有多层、块段、立体网络的特点,数条岩石圈断裂将整个区域分割为若干个断块;各个断块的内部结构各有差异,地质构造发展历史不同,构造-沉积-岩浆活动的特点也不尽相同,造成矿化类型、矿产组合、矿产资源储量的分布具不均匀分布的特征。在区内主干断裂带或与之平行的基底断裂与近东西向基底断裂的交切和复合部位,形成了多个岩浆-成矿活动中心;受其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多个矿集区。主导控制因素为构造-岩浆作用,而地层作为成矿与赋矿的场所,亦是主要控制因素之一,特别是特定层位中受岩相古地理环境制约的矿(胚)层,和有利的岩性层位或其组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区带成矿规律、找矿新突破以及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和成果基础上,在该区带内划分了五个重点远景区作为国家整装勘查区的后备选区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中的某些地质异常信息常常具有非线性的动力学特性,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特征可在矿产预测领域发挥一定优势.本文探讨了Hopfield神经网络的原理,利用Lyapunov函数的正交化权值设计,可以保证Hopfield网络能量递减并收敛至稳定平衡点,实现联想记忆和分类的功能.本次研究以新疆东天山地区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建立预测模型,提取预测要素,构造网络的平衡点,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对该类矿产远景区进行级别分类并输出,根据分类结果并综合区域地质和物化探信息在东天山地区划分出了两个铜镍矿的重点勘查区.对比证据权法的分类结果,两者A级远景区部分接近或者重合,并符合一定地质意义,可为矿产预测人员提供最优决策.将非线性的神经网络方法和传统的线性方法进行结合,对比研究,相互验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矿产预测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阴江宁  肖克炎  丁建华 《地质通报》2014,33(10):1539-1549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已完成了25个矿种的潜力预测和评价,运用区域经济价值法对23个矿种进行综合潜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铁矿潜在经济价值最大,其次是稀土矿,然后是铜矿、金矿。中国辽宁鞍本地区、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西南三江地区和西藏冈底斯地区多个矿种经济价值巨大,具有巨大的矿产资源经济潜力,应为国家优先部署开发的重点找矿勘查区域。在此基础上,初步筛选了100处多矿种整装勘查建议选区,从中可以优选培育一批近期有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矿化集中区开展整装勘查,形成一批国家级资源接替基地的雏形,对于完成国家"358"目标、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实现资源战略接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