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221.
地壳表层砷的循环与污染地下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预测地下水砷污染,揭示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下水砷污染规律和机制,通过多年来对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砷污染的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砷的化学与地球化学性质以及世界各国地下水砷污染状况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砷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和污染地下水的机理。文章阐述了4种地下水砷污染类型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地壳表层砷的循环与污染地下水模式,通过该模式在基本掌握某一地区地质环境背景的情况下,可以初步预测其可能发生地下水砷污染的地段。地下水砷污染是砷在地壳表层循环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现象,污染区的分布与特定的地质、地理背景和环境条件有关。在还原解吸污染类型中,封闭的环境、硫元素和有机碳的存在是地层中砷溶出的主要控制因素。今后应加强对封闭的冲积或湖积平原、河流入湖或入海三角洲等地区地下水砷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222.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江宜昌水文站观测的泥沙输送量逐年增加,但是到了90年代却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泥沙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乱伐森林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改变,而减少的原因则可能是采取了一系列防止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在上游修建了许多大坝而造成的。嘉陵江流域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源区之一,90年代每年从嘉陵江流域到长江的输沙量减少到1988年前的约36%。因此,分析该流域每年泥沙输送动态及其变化原因,对制定减小水土流失的森林规划,防止三峡水库的淤积以及保护长江流域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开发并改进了一个流域集水坡面上的侵蚀模型,并将它应用到1987年的嘉陵江流域,以对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被用于月度泥沙生产量的评估中。  相似文献   
223.
三维地电断面激发极化法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有限单元法求解三维地电断面激发极化法正演模拟算法.首先给出了三维构造中点源电场异常电位的边值问题与变分问题, 简化无穷远边界上的边界条件以提高计算速度及计算精度.以此为基础计算视电阻率对模型电阻率的偏导数矩阵, 并进行三维地电断面激发极化法正演模拟, 与等效电阻率法相比节约了计算时间.对几例较典型的地电模型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本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4.
给出电阻率、激发极化法数据的二维有限元反演方法和原理 ,并将此方法用于高龙金矿电法勘探资料解释中 ,解释结果与已知地质资料基本吻合。由此证明 ,利用双线性模型进行二维反演的有效性及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25.
<正> 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在已钻遇奥陶系的许多井中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部分井的油气量还相当高,但却很难进行储量预测和储量计算,并形成开发性的油气田。其主要问题是对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预测和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此我们在轮南地区采用地震的测井约束反  相似文献   
226.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与人文变迁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其自然生态环境演化、人文历史变迁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若气候湿润、水量丰沛,则有利于绿洲经济、文化、生产的迅速发展提高.反之,则环境恶化、沙漠化过程加快、绿洲废弃.早期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占比重大,而后期人文力量起主导作用.自然条件决定了环境的特征及其演化的内在基础,人类活动是本地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这在自然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27.
一维快速反演的显著特点,是依据ρ*s和ρs在第i个极距γi处的梯度,快速计算出体积极化地质体的实际埋深以及所对应的实际η和实际ρ值。通过广西博白东桃、望海嶂铅锌矿区和兴安杨梅铅锌矿区的电阻率/IP测深剖面资料的一维快速反演处理,结合矿区地质规律,进行找矿预测。对发现的异常经钻探验证,证实IP测深曲线一维反演技术方法可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28.
GOCI作为首颗静止轨道海洋水色卫星搭载的地球同步海色成像仪,每日获取8个时相的海表观测数据,成为监测晨昏时段海洋现象的重要遥感数据源.GOCI高频次连续观测的数据已广泛用于海面流场反演、水色要素日变化分析等近海应用.针对目前GOCI数据验证与质量评价较少涉及晨昏时段数据,本文基于GOCI传感器参数,利用OSOAA、H...  相似文献   
229.
水下激发极化测深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水下激发极化测深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其异常特征和适用条件.水下的电阻率测深和激电测深均可对水底地质体进行近距离探测,提高探测分辨率.而水底地形对视电阻率测深的影响很大.水底极化体有限元正演模拟的结果表明,水底地形对激发极化测深结果没有影响.采用水下激发极化法进行地质体探测是可行、有效的.通过计算不同水体和水底岩石电阻率对视极化率幅值的影响发现,水体电阻率是影响水下极化率测深的主要因素.由于海水的电阻率过低,观测视极化率异常微弱而不适合开展水下激电工作.  相似文献   
230.
我国现有的海岛基础地理数据过于陈旧,失去了时效性,难以满足海岛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迫切需求.根据908专项浙江省海岛现场调查和遥感调查资料,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和印证,对舟山群岛基本地理特征进行了统计和专题图制作,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历次海岛调查工作所得舟山群岛的海岛数量、面积和岸线长度均有差异,原因有三:其一,海岛的定义和界定标准不同;其二,调查手段和资料精度不同;其三,围垦建坝等活动导致海岛合并、灭失或注销.至2008年底,舟山群岛拥有海岛1800个(其中有居民岛141个),总面积1299.4 k㎡,岸线总长2386.6 km.相对于1994年调查结果,新确认海岛500个(包括微型岛194个),灭失海岛83个,净增海岛数41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