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断层错动的危险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地震时断层错动对建筑场地的影响,本文在地面震动危险性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估计断层错动风险的概率方法,该法考虑了断层破裂边界效应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最后文中还给出了一个算例,以展示建议方法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02.
103.
近20多年来,中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开发意识不强、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不完善、产业化进展迟缓、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开发内容和方式方法不多、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基于地质资料属性特点,探讨了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作具有的科学、经济、文化、历史4方面的价值和作用;论述了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作将呈现出的选题市场化、资源共享化、方法信息化、载体多样化、产品商品化等特点,并要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和方法;提出了在完善政策和标准规范、丰富信息资源、制定开发规划、加强资源信息化建设、拓宽开发内容、推进开发产业化、处理保密与利用关系、转变观念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可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中国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太原东山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中腕足动物壳体的δ13C、δ18O值研究,揭示了腕足动物δ13C值和Z(相对古盐度)值的关系,δ13C值和Z值作为环境参数与相应腕足动物群落定性解释的生存介质条件相吻合,从而大大提高了腕足动物群落分析的重要性。进一步研究大区域内腕足动物群落生态,对聚煤盆地演化史的分析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利用1984-1997年4-9月驻马店地区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同期高空图,传真图,卫星云图资料,根据不同天气系统不雷达回波的移动规律,采用FoxBASE+2.10语言在计算机上开发建立了713雷达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06.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负压气藏及运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保钦  林锡祥 《沉积学报》1994,12(2):105-11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顶风化壳气藏是一负压气藏,气聚集在向东抬起大单斜的相对低部位?负压成因除与早白垩世后地壳抬升?生气速率减漫有关外,还主要由于储层饱含天然气,气藏中无自由水,上覆地层压力得不到有效地传递?流体势不仅与超压?浮力作用有关,还与地面高程密切相关?靖边-横山天然气藏的形成,为流体势所指示的气运移方向?风化壳孔洞发育带分布以及侧向古地貌隔挡诸因素的联合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107.
缴锡云  杨晓东 《地下水》1997,19(4):165-167
本文研究了井泵最优转速的计算方法。作者考虑了井泵转速与并泵效率、管路效率、井效率以及调速装置(包括电机与调速电气两部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井泵装置效率最高为目标函数,并考虑流量、井泵性能及电机功率等约束条件,建立了该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井泵最优转速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108.
对青藏高原东部牧区(1967~1996年)秋季发生的成灾性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欧亚区域大型天气系统活动对成灾性降雪天气形势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指出北冰洋低压槽和西太副高分别是秋季降雪天气形成的主导因素和稳定因素;归纳出三种成灾性降雪天气形成的概念模型。指出高原偏西南风低空急流是高原秋季降雪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讨论了急流轴附近的非地转风发展对降雪和最低气温所产生的作用,最后提出了雪灾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09.
110.
对青藏高原东部牧区1967~1996年30a中春季发生的成灾性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发现有45%的成灾性降雪过程与该地区的低涡天气系统有关。在归纳总结高原春季降雪天气形成的3种环流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通常情况下高原切变线对高原低涡发生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即高原切变线西南段区域内为上升运动区且气流的气旋性涡旋处于发展阶段,切变线东北段区域内为下沉运动区且气流的反气旋性涡旋处于发展阶段,是低涡形成的前期条件;高原切变线附近的流场有利于将周围水汽聚拢,使低涡系统得到持续不断的水汽供给,其中负的水汽通量散度扰动中心位于切变线中段南侧,形成水汽汇,正的水汽通量散度扰动最大值部分位于切变线西南段南侧,是低涡水汽的主要来源。中还给出了高原部分测站降雪量、最低气温的预报方程,可供有关预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