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19年7月3日下午辽宁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开原市金钩子镇遭遇了龙卷风,造成当地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重点分析有利于这次龙卷和冰雹等强对流过程发生的大气变量扰动环境,包括数值模式预报产品中的扰动天气环境以及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对应的大气扰动风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开原单个龙卷与苏北多次单个龙卷发生的大气温压场扰动环境相似,发生地位于对流层上部下伸到地面的位势高度扰动槽线和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冷暖温度扰动气团交界线附近,其冷暖扰动气团之间的强度对比较美国多龙卷爆发时的弱小.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产品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的实时分析资料进行扰动环流形势分析并与当地实况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相结合,可以从潜在趋势上定性地推断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展的位置.  相似文献   
42.
近34 a青藏高原年气温变化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对高原地区34 a(1971—2004年)82站共13 883 d的逐日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资料进行了统计,用REOF方法进行了分区,并讨论了趋势变化,结果表明:①无论年平均气温,还是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35°N为界的南北变化的区域特征明显。在年平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中,西藏地区的累计方差比青海地区大,年最高气温中青海地区的累计方差比西藏地区大。②青藏高原地区年温度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而年温度的标准差与高原地区年降水的分布相似,但趋势相反,标准差大的区域主要在高原的西北部和四川的西南部。③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基本上是以增温的趋势为主,高原的西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幅度最明显,尤其以柴达木盆地增温幅度最大,增加幅度为0.8℃·(10a)-1以上。年最高温度青海的增幅比西藏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温度西藏的增幅比青海明显。  相似文献   
43.
季风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区域季风和全球季风的分布依赖于季风的定义。基于“季风是热带大气水汽中心随越赤道气流向赤道外季节扩展”的定义总结并讨论了东亚季风的区域特征、亚洲季风的季节进程和全球季风的分布以及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最后对季风研究的潜在方向作了适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44.
天气尺度瞬变扰动的物理分解原理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维宏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5):1439-1448
大气变量可以在时空域内物理分解成四个部分.前两个是纬圈-时间平均的对称部分和时间平均的非对称部分,分别由太阳辐射和海陆分布热力调节的季节变化引起,并形成规则的逐日气候.第三部分是由年际和季节内的热带海洋或极地热力强迫引起的纬圈平均瞬变对称扰动,可形成大气变量的行星尺度指数循环.第四部分是一些复杂的天气尺度瞬变非对称扰动.大气变量中的逐日天气尺度瞬变扰动,可以用于指示区域持续性的干旱、暴雨、低温和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天气尺度瞬变扰动天气图能在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中国热浪前期信号及其模式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婷  钱维宏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5):1472-1486
在中国1979-2008年发生的87场区域干热浪事件中有83场区域干热浪事件可以在250 hPa层高度扰动场上追踪到前期信号.高度扰动信号的移动方向可分为低纬向西和中纬向东传播的两类,前期信号平均出现的时间为7天.中国南方热浪的前期信号,一部分(19%)来自低纬西北太平洋,平均提前4.6天,而大部分(81%)的前期信号来自欧洲和中国西北地区,可提前2-15天,这些信号沿中纬度自西向东移动到达100°E-110°E和40°N附近地区.中心位置发生在北方的区域干热浪事件,前期扰动信号都来自欧亚中高纬度.统计得到,250 hPa层的高度扰动达到120gpm与地面出现区域干热浪相对应的次数占41%.降低区域干热浪的定义标准,高度扰动作为前期信号的正确率会得到提高.在分析2003年中国夏季江南-华南大范围持续热浪事件的基础上,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模式产品,对这次热浪500 hPa高度场做物理分解,结果发现模式对高度扰动的预报具有提前1-7天的预示能力.  相似文献   
46.
华南6月降水的十年际和极端年际差异及其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是华南季风降水的集中季节。利用高分辨率的1978—2006年亚洲降水资料分析得到,华南6月降水存在1980—1989年的十年少降水期和1992—2001年的十年多降水期,以及2004年的极端低值年和2005年的极端高值年。以华南的十年际和极端年际降水变化为中心,存在着环南海西侧越南到华南和我国东南地区的6月降水异常的一致性分布。降水正(负)异常对应850 hPa上异常的东南(西北)风到达越南,异常的西南(东北)风到达华南沿海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十年际正(负)异常的前冬季和当年春季,中高纬度西北太平洋出现正(负)的海温距平,表现为偏强(弱)的黑潮延伸体暖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005年6月华南降水异常偏多对应半年前冬季赤道中太平洋出现假El Ni?o事件。2004年6月华南降水异常偏少,对应赤道中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和赤道东部与西部两端的海温正异常。  相似文献   
47.
东北地区5—9月降水特征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钱维宏  丁婷 《气象》2010,36(8):1-7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1956—2008年站点逐日降水量、温度和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逐年5—9月季节降水量和分级(痕量、微量、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事件两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5—9月份东北地区降水中心位于长白山脉的迎风坡,该区域同时是大雨和暴雨事件的多发区,这与地形和东亚夏季风气流北推有关;东北地区痕量降水事件东西方向呈"多—少—多"分布,其他级别的降水事件为西少东多;南北方向上,中雨以下量级为北多南少,大雨和暴雨事件则为北少南多;由于西风和南风气流水汽输送作用的减弱导致了1956—2008年东北地区5—9月降水量的线性递减;小雨及以下量级降水事件线性减少的趋势显著,但随着量级加大,各级别降水事件线性递减的趋势逐渐不明显,暴雨事件在1956—1976年、1976—1994年和1994—2008年三个时段内有明显的"减少—增多减少"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8.
我国汛期季度降水预报得分和预报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维宏  陆波 《气象》2010,36(10):1-7
利用1951—2008年我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季度降水预报的气候得分,又用1978年以来我国历年汛期业务降水预报结果检验了其预报能力和技巧。多年来,我国业务汛期降水季度预报有一定的预报技巧,但也有些年份预报能力较低。预报能力高或有技巧的年份是江淮地区降水少的年份,但对长江中下游降水多的年份,预报能力较低。我国汛期降水预报能力要建立在区域年代际信号和年际早期信号叠加的基础上。年代际信号是在划定我国为不同区域的基础上,把握区域年代际降水变化的规律。年际早期信号实际上是要跟踪降水年际振荡与大气下垫面强迫季节早期信号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中国沙尘天气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气候原因   总被引:86,自引:1,他引:86  
根据中国大陆1954-1998年338站沙尘天气频次(日数)资料、1948-1999年NCEP/NCAR850hPa位势高度资料、1950-1998年中国160站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中国沙尘天气与降水、气温及扰动涡旋的相关关系,分析发现,沙尘天气的出现与气温和扰动涡旋的关系密切,表现为沙尘天气频次与冬春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春季850hPa上的扰动涡旋有显著的正相关,基于上述关系建立了一个描述中国沙尘天气特征的指数:沙尘指数,通过分析发现沙尘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中国北方除新疆以外地区沙尘天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0.
季风异常,ENSO事件和地气角动量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风异常和ENSO事件是发生在低纬地区的年际大气和海洋异常现象。本文把近年来这方面的分散研究集中到固体地球,全球海气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统中来,揭示出季风异常和ENSO事件以及其它的大气和海洋事件的固海气相互作用的反映。这一分析具体得到下列认识:(1)南方涛动(SO)是太平洋东西部海温异常与山脉地形共同作用在海平面气压场上的反映;(2)在地球系统的年际变化中,除了大气对海洋的动力作用和海洋对大气的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