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2 毫秒
61.
本文研究了渤海湾黄骅盆地早白垩世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和第三纪基性火山岩的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早白垩世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不同基性程度的岩石具有一致的富集Sr、Ba、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强烈分异,Sr-Nd同位素组成与EM I相似,Sr同位素初始比高于方城玄武岩和汉诺坝基性麻粒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酸性火山岩主要来自于地壳重熔,基性火山岩具有板片流体/熔体交代富集的特征,二者的岩浆混合作用可能是中性火山岩的成因,它们共同构成了东北亚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火山岩的一部分。第三纪基性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i,不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Zr呈弱亏损,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呈亏损型,亏损程度低于碱锅玄武岩和汉诺坝玄武岩,但总体与OIB相似,表明岩浆源区为软流圈地幔,并且高热上涌的软流圈对上部带有俯冲带印记的岩石圈地幔的萃取可能是导致弱富集的原因。从早白垩世的岛弧环境到第三纪陆内裂谷盆地,其控制因素可能归咎于东北亚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和相互转换。法拉隆板块于晚中生代向东北亚俯冲,但晚白垩世时被伊佐奈崎与北新几内亚板块取代,后两者之间的洋脊俯冲引起的“板片窗”效应,导致了渤海湾地区裂谷盆地的发育和同期软流圈地幔来源的玄武质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62.
西藏普兰地幔橄榄岩中尖晶石内的钙长石包裹体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郭国林  徐向珍  李金阳 《岩石学报》2011,27(11):3197-3206
西藏普兰超镁铁岩体之东南缘与玄武岩接触界线附近的地幔橄榄岩中除有粒状半自形的钙长石产出外,还在尖晶石中发现有呈蠕虫状、浑圆状的钙长石包裹体存在.研究发现两种产状的钙长石An值都大于95且均无环带构造,说明钙长石从高Ca/Al比值的熔体中结晶时具有结晶时间短、结晶速度快的特点,可能形成于地壳较浅部位.从化学成分来看,包裹体形态的钙长石具有较高的Cr2O3含量,其寄主矿物尖晶石的Cr#值低且TiO2含量比深海橄榄岩中的尖晶石低得多,推断钙长石包裹体与寄主矿物尖晶石是在液相条件下几乎同时结晶的产物.综合研究表明钙长石包裹体的成因可能是玄武岩熔体在地壳较浅部位侵入方辉橄榄岩时,高温的玄武质熔体提供热源,使得方辉橄榄岩中尖晶石内的Cpx+ Opx细粒矿物包裹体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熔融,发生Opx+ Cpx+ Sp→Ol+ Pl的反应,由于这种情况下尖晶石有剩余,故新生成的橄榄石和钙长石矿物仍然包裹于尖晶石内,从而形成尖晶石内部呈蠕虫状的钙长石包裹体.  相似文献   
63.
东昆仑中段的白日其利基性岩体由橄榄辉长岩、斜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主体岩相角闪辉长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表明,其侵位于248.9Ma+4.2Ma,为早三叠世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关闭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东昆仑造山带中生代岩浆混合作用至少始于早三叠世,白日其利岩体为研究俯冲阶段岩浆混合作用提...  相似文献   
64.
方沸石响岩是一种罕见的碱性火山岩.采用电子探针、粉晶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等研究了青藏高原当雄地区方沸石响岩的主要造岩矿物种属、共生关系和结晶顺序.研究表明, 斑晶由方沸石和长石组成.方沸石为岩浆结晶晚期形成的原生矿物; 长石均发育“次生边”结构, 中央相为斜长石, 边缘相为碱性长石.基质由碱性长石、次透辉石、钛磁铁矿和褐铁矿组成.原生矿物的结晶顺序是: 斑晶长石的中央相→斑晶方沸石+斑晶长石边缘相富钾长石→基质长石→次透辉石→钛磁铁矿和褐铁矿.利用方沸石-熔体平衡估算出方沸石结晶时岩浆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分别为600~640 ℃和(5~13) ×108 Pa, 考虑到青藏高原当时已形成巨厚地壳, 认为岩浆房存在于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65.
武金阳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14-116
锰矿体产于二叠系当冲组地层中,受走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剥离带)控制,在与高角度(或近于垂直)断裂交汇处矿体较优、较富.据此,该区寻找优质氧化锰矿的思路应顺层位找矿、沿层间构造带找优质矿.  相似文献   
66.
锰矿体产于二叠系当冲组地层中,受走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剥离带)控制,在与高角度(或近于垂直)断裂交汇处矿体较优、较富。据此,该区寻找优质氧化锰矿的思路应顺层位找矿、沿层间构造带找优质矿。  相似文献   
6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精矿进口国,研究不同产地铜精矿的矿物学特征,能支撑铜精矿原产地分析及相关固体废物属性鉴定。本文研究对象为来自8个国家12个矿区的进口铜精矿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粉晶衍射(XRD)以及偏光显微镜进行综合分析,探寻这些矿区铜精矿的元素组成、矿物组合特征,探讨不同成因类型铜精矿的矿物学差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铜精矿样品主要元素为Cu、Fe、S、O,普遍含有Zn、Si、Al、Mg、Ca、Pb;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表明铜精矿样品主要物相为黄铜矿,其次常含有黄铁矿和闪锌矿等物相;偏光显微镜光片鉴定表明铜精矿样品金属矿物中黄铜矿的含量在88%~98%之间,观察到黄铜矿与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共生,闪锌矿与斑铜矿、砷黝铜矿共生,黄铜矿、砷黝铜矿和斑铜矿共生等连生体矿相。结合铜精矿不同成矿类型分析表明,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型铜矿床样品中常见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并分别含有黑云母、草酸钙石、硫酸铅特征矿物;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样品主要矿物为黄铜矿,常见磁黄铁矿、滑石特征矿物。通过本文采用多种技术表征不同产地铜精矿样品元素含量、物相组成、矿相组成的差异,能够全面分析不同产地铜精矿样品的矿物学特征,对进口铜精矿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江南成矿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内部及周缘发育多个早白垩世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伟晶岩是否源自幕阜山复式岩体演化花岗岩浆高度分异还存在争议.幕阜山麦市等地发育含电气石、石榴石及白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介于130~135 Ma,在误差范围内与区内大规模成矿伟晶岩年龄相当.与早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二长花岗岩(151~143 Ma)相比,晚期含电气石、石榴石及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具有较高的Hf、Ta、Nb、Th、U含量和较低的Th/U和Eu/Eu*比值,体现较高的演化程度,与岩石矿物组合及锆石结晶温度相一致.锆石年代与微量元素说明,幕阜山地区成矿伟晶岩可能是幕阜山复式岩体中早白垩世演化花岗岩浆进一步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69.
首编大别造山带侵入岩地质图(1∶50万)及其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侵入岩出露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50%左右,不同时代的侵入岩是重塑造山带演化历史的窗口。报道了新编绘的《大别造山带及邻区侵入岩地质图(1∶50万)》的编制过程及其意义。该图反映了大别造山带侵入岩的空间分布、侵位时代、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为了方便查阅,对出露的侵入岩体进行了编号。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及邻区的侵入岩侵位时代以早白垩世为主,并有少量晚侏罗世、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岩体。新元古代岩体主要呈岩株状产出于南大别和西大别红安地区,北淮阳地区亦有少量分布;早古生代侵入岩类规模较小,主要于奥陶纪—志留纪时期侵位,分别呈带状分布于造山带的南北两侧,形成双岩浆带;晚侏罗世岩体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类分布广泛,面积约占整个大别造山带的47%。认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同期向北西方向的俯冲和随后的伸展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0.
张金阳  马昌前  李建威 《矿床地质》2012,31(6):1184-1194
东昆仑五龙沟地区水闸东沟-黄龙沟金矿床处于昆中断裂北部,受NW向构造控制,矿区出露中元古界小庙组和新元古界丘吉东沟组地层,岩浆岩以早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侵入岩为主。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和硅化为主,矿体严格受NW向剪切带控制,赋矿岩石为早古生代正长花岗岩和新元古代丘吉东沟组板岩。综合野外地质特征、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水闸东沟-黄龙沟金矿床可划分出4个成矿期:沉积期、热液Ⅰ期、热液Ⅱ期和表生期。新元古代沉积期属金的初步富集期;早古生代热液Ⅰ期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磁黄铁矿-毒砂-斜方砷铁矿-自然金阶段)是金的主成矿阶段;早中生代热液Ⅱ期金再次活化富集;表生期代表矿体暴露地表后的变化。热液Ⅰ期的磁黄铁矿-毒砂-斜方砷铁矿-自然金阶段,由早至晚体系温度和硫逸度升高,代表前进变质作用,变质条件达绿片岩相上限。斜方砷铁矿交代毒砂的结构中通常可以观察到可见金,说明该阶段是由不可见金向可见金转化的重要时期,可见金形成于绿片岩相上限的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