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672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在塔河油田近地表微测井数据中普遍存在一段频率低、能量强、波形胖的低频段记录,一般出现在高速层顶界附近。那么,这一特殊的低频段是如何产生的,对激发井深的选择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该地区地震采集时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往认为该低频段是由岩性变化引起,并且在井深设计方面是选择避开低频段。笔者通过实际资料、理论分析、井深试验的结果分析,认为该低频段是由虚反射引起,在低频段中激发并不改变单炮质量;并对低频段的表现特征、产生机理及对激发井深选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激发井深设计中可以不考虑低频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近地表和深地层吸收衰减的影响,能量变弱,高频成分衰减比低频成分更为严重,接收与识别反射系数较小或高频的弱反射信号是高密度地震勘探的瓶颈问题。笔者通过建立典型的粘弹性地质模型,分析了弱反射信号与近地表、震源主频、炮检距以及与深地层的关系,得出以下认识:在近地表吸收衰减严重的低噪比地区,由于截止频率的存在,高密度采集的宽频优势难以体现;良好的激发条件对提高弱反射信号能量、拓宽频带作用较大;中小炮检距是弱反射信号有效反射系数较好的区域,是提取弱反射信号的最佳区域。  相似文献   
993.
多宝山矿田铜山铜矿资源潜力及深部勘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山岩 《地质与勘探》2014,50(4):666-674
目前,多宝山矿田铜山铜矿深部勘查尚面临成矿后断层对矿体的切割和错动等问题,该问题严重制约着对该矿床成因的认识及深部勘查方向的选择。铜山断层是破坏铜山铜矿主矿体的主要成矿后断层,其走向为东西向,倾向南,是沿北东10°~12°方向推覆的一条压性断层。研究表明铜山断层由南向北推移的断距在东部1096勘探线为750m,西部1072勘探线断距则为1060m;由于东、西两端推应力的差异性产生东西方向的水平分力,致使断层上盘由西向东水平位移200~250m。铜山Ⅰ、Ⅱ、Ⅲ号主矿体均被铜山断层所切断,其中断层上盘Ⅰ号矿体的部分和Ⅲ号矿体的全部因被抬升已被剥蚀,本文重点讨论Ⅰ、Ⅱ号矿体在断层下盘的赋存部位。分析推测表明,铜山 Ⅰx号矿体在断层下盘赋存在1048~1084线,埋深950m以下;Ⅱx号矿体赋存在断层下盘1036~1104线,埋深1150m。通过对铜山断层下盘推测的Ⅰx、Ⅱx矿体和部分已控制的Ⅲ、Ⅴ(Ⅳ)、Ⅵ号矿体进行资源量预测,铜山铜矿总预测资源量约为铜金属390万t,预测深度为1700m。建议铜山铜矿后期勘查工作重点勘查范围界定在1048线至1096线,勘查深度在900~1700m。  相似文献   
994.
地外天体采样任务特点及关键技术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外天体采样是研究地外天体起源、演变的重要手段。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地外天体采样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资源约束、对象特性、重力与温度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地外天体采样任务的特点,梳理了钻取采样、铲挖采样、地面验证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地外天体采样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扩大可用耕地面积,延安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治沟造地工程,在填方坡体与原始坡体之间形成了接触界面,这类界面潜在影响着填方坡体的渗流变形破坏。针对延安地区治沟造地工程黄土填方边坡已有的和潜在的变形破坏问题,通过室内黄土边坡降雨模型试验,研究了界面对黄土填方坡体渗流特性与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界面渗流影响下填方边坡的破...  相似文献   
996.
997.
湖南地处扬子和华南两大板块的拼接带,地质历史复杂而特殊,造就了种类繁多、意义重大的地质遗迹,并且已批建了包括张家界在内的3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近几年的地质遗迹调查及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实践表明,建立地质遗迹管理体系和全省地质遗迹名录、做好地质公园规划、规范地质公园建设是地质遗迹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8.
昆仑山口西8.1级强震前宁夏的地倾斜异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详细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宁夏地倾斜资料出现的异常,虽然这次地震距离宁夏较远,但卣于震级大,资料详实可靠,异常项次又多,故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9.
3种板块绝对运动模型的建立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3种板块的绝对运动模型。即假定太平洋海岭相对固定于下地幔而得到的PRF-ITRF2000的板块绝对运动模型;根据热点资料推得的HS2-ITRF2000板块绝对运动模型和由ITRF2000得到的NNR-ITRF2000无整体旋转的板块绝对运动模型。比较了这3种板块绝对运动模型的利弊,综合起来看PRF-ITRF2000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基于空间数据的绝对参考架。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自行开发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在考虑岩石材料非均匀性的基础上,对含不同泊松比的包体试样的破裂模式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认为:包体泊松比对含包体试样的破裂模式有重要影响。随着包体泊松比的增大,包体试样的最大承载力、主声 射能量及总声发射能量都呈上升趋势,包体试样的破裂特征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