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的氧、锶、钕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的来源、作用范围、时空演化及Cu在热液流体中的行为和迁移方向等重要问题,对采集于该矿床南部不同蚀变程度的岩石进行了氧、锶、钕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与铜三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3种,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浆流体,钕、锶同位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表明,在成矿流体形成及演化过程中,锶同位素值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有规律地升高(0.705→0.711),指示了矿床是因热液流体将成矿元素从岩体内部迁移到接触带附近富集而成的,它符合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模式,而钕同位素则相对稳定,可作为蚀变侵入体岩浆起源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62.
花岗质熔体中SnO2含量与结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锡石在花岗质熔体中的溶解度,是阐明花岗岩全岩型锡矿成因的关键。文章设计了以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为参数的两组熔化-结晶实验。试图模拟锡石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在花岗岩-HF-H2O体系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基础上,讨论花岗岩质熔体中SnO2含量与结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岩浆条件下可以形成锡石;(2)随着结晶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加长,熔体中SnO2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表明其经历了由不饱和到过饱和,进而结晶出锡石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63.
与原始岩浆组成 (δ1 8O=8.36× 1 0 - 3)相比 ,铜厂花岗闪长斑岩的氧同位素在纵向上存在着 3个特征区段 :1中段 (标高 0~ 80 m之间 )样品接近原始岩浆1 8O值 ;2上段 :在此之上的样品 δ1 8O值变化区间很大 ( 5.4 3~ 1 0 .86)× 1 0 - 3 ,有富集 1 8O的 ,也有亏损 1 8O的 ;3下段 :标高在 0 m以下深部未 /弱蚀变斑岩样品的δ1 8O值均一 ,亏损1 8O,集中在 ( 6.8± 0 .5)× 1 0 - 3范围内。研究表明 ,这种现象是岩浆流体、深部非岩浆流体和浅部大气降水等 3种不同来源的热液流体在不同温度、水 /岩比环境下发生水岩交换综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64.
锶同位素已经成为国际考古学界用于探索人和动物迁移活动和食谱组成的主要方法。本文利用锶特效树脂(Sr-Spec), 建立了快速分离富集于人龋齿中的微量元素锶, 并测定87Sr/86Sr的有效方法。采用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龋齿样品, 利用锶特效树脂(Sr-Spec)快速分离富集龋齿中微量元素锶(Sr), 最后采用IsoProbe-T固体热电离质谱计测定龋齿87Sr/86Sr同位素比值。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和性别龋齿牙釉质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在0.710935~0.711034之间较小区间范围, 基本趋于稳定, 说明生活在相同地质背景的人或动物, 其机体内Sr同位素比值接近。男性龋齿牙釉质87Sr/86Sr比值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微小的波动, 从0.710935升高到0.711031, 这些微小变化可能与样本人群的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65.
成矿流体对德兴斑岩铜矿床中伊利石结晶度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利石广泛存在于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内,是钾化的特征热液蚀变矿物,其结晶度(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制约.以浸染状强矿化为特征的斑岩体中上部,特别是接触带附近,伊利石结晶度较小,主要是高水/岩比作用的结果.同时指示了,伊利石结晶度小的部位,矿化品位高,蚀变程度也强.在低水/岩比、流体量小的深部斑岩体内,伊利石结晶度则主要受温度、时间控制.  相似文献   
66.
华南富锂氟含稀有金属花岗岩的成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雪球结构的产出特征、钠长石电子探针分析及其它间接证据都说明,雪球结构是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雪球结构形成与否主要与岩浆熔体中Na2O/K2O比值和F、H2O含量有关。较大的Na2O/K2O比值(〉1)例钠长石首先从熔体中晶出;较高的F含量使岩浆固相线温度大大降低,有利于岩浆分异演化并形成接近端员组分的钠长石和钾长石同的H2O含量有利于石英以较快的速度生长并逐渐包裹钠长石形成雪球结构。自形的α-石英斑晶、接近各自端员组分的甲和工石和钠长石等说明该类花岗岩形成温度较低,众多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都证明了,华南富锂氟含稀有金属花岗岩是从过铝富氟富钠的残余熔体中直接结晶而成的。  相似文献   
67.
再论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金章东  朱金初 《地质论评》2000,46(3):255-262
本文从德兴斑岩体岩石化学、流体包裹体、Sr同位素的研究出发,谁了铜厂成矿体系斑岩 内在性地成矿物质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浅侵位岩浆能产生大量的热液流体。并由中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携带铜等成矿物质从深部向上部及边部迁移、聚集,在斑岩体顶部及接触带中、上部沉淀成矿。进上步的研究又支持了德兴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68.
对采自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泊钻孔近200m以上深处、形成于2.8Ma以来的沉积岩岩芯中Sr,Rb,Zr含量变化及Rb/Sr,Zr/Rb比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其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分析了该地区2.8Ma来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的环境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在深约197-170m(2.8-2.5Ma)岩性段,低Sr含量,高Rb/Sr和Zr/Rb比揭示的是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反映了与当时强烈的高原隆升运动有关;在约170-38.5m(约2.5-0.8Ma)段,高Sr含量,低Rb/Sr和Zr/Rb比记录的是该流域较强的化学风化阶段,与高原在稳定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的结论吻合;在38.5-0m(约0.8-0Ma)段,总体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Rb/Sr比相对较高,化学风化相对较弱,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高原整体已隆升到4000m以上。  相似文献   
69.
近800年来内蒙古岱海地区古气温的定量重建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根据对现代湖水、现生介形类壳体以及湖泊沉积岩芯中同一种属介形类壳体的Sr/Ca分析,利用现代湖水Sr/Ca与湖水盐度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湖水盐度;其次,在室内模拟实验,建立了湖水盐度与湖水氧同位素的函数关系;结合210Pb测定沉积速率和14C测年资料,利用沉积剖面的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及由湖水盐度推算的湖水氧同位素组成,定量恢复了不同时期的湖水温度,进而根据碳酸盐结晶时水温与年均气温关系推测了古气温。结果表明:在近800年内蒙古岱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序列中,中世纪暖期、现代小冰期以及近百年增温均有明显表现。研究时段内,岱海地区中世纪暖期比当代30年的年均气温高1℃以上;在公元1240年左右突然降温过程表现特别突出,在其后约60年的时段内气温下降1.8℃;小冰期最大降温幅度2℃以上,大于华北其它地区。不同于我国西部古里雅冰芯的记录,岱海地区近百年增温程度仍没有达到中世纪暖期水平,预示气候变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将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70.
流体在金属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体控制着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在金属成矿过程中促进了金属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冷却、水—岩反应、浓缩作用,单一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和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是导致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