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学、地幔特殊新矿物发现、地下流体异常及地下微生物发现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岩石圈热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热量在壳幔的配分比例、温度以及热导率和生热率等热学参数在岩石圈中的分布特征。岩石圈的热结构直接影响着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流变学性质,同时还控制了化学反应的类型和速度,从而制约着岩石圈的发展和演化。本文在前人CCSD主孔岩石主、微量元素研究基础上,利用Rybach生热率公式计算了钻孔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并结合岩石热导率的测定研究了CCSD主孔100-2000m岩石的热结构和主孔榴辉岩在不同退变质程度下生热率、热导率的变化:钻孔中岩石的平均生热率为0.95μWm-3,平均热导率为2.96mWm-1K-1。,其中片麻岩生热率高迭1.01-1.7μWm-3,热导率为2.76-2.96mWm-1K-1;基性超基性岩石生热率最低(<0.21μWm-3),热导率则高达3.20mWm-1K-1以上;新鲜榴辉岩生热率、热导率居中,分剐为0.16-0.44μWm-3和3.31-3.85mWm-1K-1。钻孔中榴辉岩生热率、热导率变化主要受岩性控制:从新鲜榴辉岩到完全退变榴辉岩,热导率总体上降低,但从强退变榴辉岩到完全退变榴辉岩,岩石热导率升高;而在此过程中岩石生热率总体上升高,仅当从中等退变质榴辉岩退变为强退变质榴辉岩时,岩石生热率出现降低趋势。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预测CCSD主孔5000m深度处温度为139℃,温度范围为131-151℃。根据区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对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研究:上地壳底部温度为256℃,中地壳底部温度为492℃,Moho面温度为683℃,岩石圈底部温度为1185℃,来自地幔的热流为44.1mWm-2,对地表热流的贡献率为58%。研究结果表明,由岩石物理方法获得的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地温曲线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推断的中国东部地温曲线十分吻合,本文从实验岩石物理学角度为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23.
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土地规划)评审,就是对土地规划行为(包括编制、实施)的技术评价、法律审查与行政授权活动。土地规划评审体系包括评审机构、制度及准则等,属于广义的土地规划管理范畴(狭义的规划管理仅指规划对建设引导和制约行为)。如果说土地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控,规划评审就是对土地规划的调控,只有对“龙头”驾驭得当,  相似文献   
24.
雷州半岛全新世高温期珊瑚生长所揭示的环境突变事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南海北部雷州半岛徐闻县灯楼角角孔珊瑚礁剖面(20°14.005′N, 109°55.200′E)的研究, 发现在全新世高温期存在至少9次高频率、大幅度的气候突然变冷事件, 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雷州事件”. 这一时期是雷州半岛珊瑚礁发育的适宜期, 至少可分为9个阶段, 每一阶段(即一次气候适宜期)的持续时间约20~50 a, 之后即在冬季突然出现一次低温和(或)相对低海平面事件, 导致角孔珊瑚大量死亡, 并出露遭受磨蚀, 形成间断面; 如此循环往复, 形成厚逾4 m的角孔珊瑚礁坪. 此段时间地壳分阶段性地下沉, 海平面上升. 该珊瑚礁剖面是研究中国南部热带地区全新世高温期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宝贵的材料, 为全新世高温期的高频气候不稳定性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对传统的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特征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
人类与暴雨     
茫茫大气 ,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时时刻刻炫耀着千变万化的法术。您看它一会儿吞云吐雾 ,一会儿呼风唤雨。特别是暴雨 ,更是最拿手的好戏。瞧吧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 ,烈日炎炎 ,人人挥汗如雨 ,酷暑难熬。突然间 ,狂风大作、大雨滂沱 ,顷刻间积水成河 ,山洪暴发 ,造成巨大的灾难。究竟多大的降水量才叫暴雨呢 ?气象上规定 :2 4h内 ,降水量达 5 0 m m以上称为暴雨 ;10 0 mm以上称为大暴雨 ;2 0 0 m m以上称为特大暴雨。最大的暴雨有多大呢 ?目前暴雨的世界冠军在非洲的留尼旺岛。 195 2年 3月 15日 ,一天降雨 1870 m m,相当于西安市 3 a的降水…  相似文献   
26.
江西省矿山开发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1 江西省主要开采矿种废石尾砂排放情况表矿种废石存放(万t)尾砂存放(万t)废石年排放(t)尾砂年排放(万t)铜矿155364 93117373 405083 683620 62煤20000 323713 901109 022417 17钨矿15444 1720105 33662 04659 37稀土12098 7531369 27908 33485 07建筑材料9772 614189 49709 17271 32金矿2528 621264 58280 48193 45玻璃用砂1518 381525 4645 3145 68铁矿1459 961921 7859 0374 72铌钽1338 47431 7173 5423 78铀1309 95332 2732 918 46  (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处2000年资料整理统计)  江西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利用陶土制陶,…  相似文献   
27.
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核试验14C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承德 《中国科学D辑》2003,33(6):529-534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mm. 珊瑚Δ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Δ14C出现低值. 珊瑚Δ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28.
鲁东官山榴辉岩呈透镜状包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中,榴辉岩的片麻理与主岩片麻理总体呈交切关系,局部可见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呈细小岩枝状脉贯入榴辉岩中。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锆石U-Pb法下交点年龄为231±25 Ma,上交点年龄为818±66 Ma。发现了闪长玢岩脉斜切式侵入榴辉岩及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的接触关系,且闪长玢岩脉中有榴辉岩捕虏体,这种现象指示:闪长玢岩侵位时榴辉岩已折返至地壳较浅部位。研究表明,榴辉岩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共同经历了新元古代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但变质作用发生时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可能处于熔融状态,榴辉岩是其中的固相包体。  相似文献   
29.
江苏东海水晶以其晶体粒大和产量巨大而闻名,在地质上也因其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独具特色。在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和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进行编录的过程中,认识到超高压带存在着超低压成矿现象,包括中国最主要的水晶矿床成矿带在内的许多矿床都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之后退变质结束阶段的超低压环境中形成的,对水晶进行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代学研究,获得208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该年代可视为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并经历了退变质之后而“稳定”下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30.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μm. 珊瑚△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14C出现低值. 珊瑚△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