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738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41.
遥感多光谱影像数据与航片数字化影像融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利用HIS变换对航片化影像分析与遥感多光谱影像SPOT XS、Landsat TM和MSS进行融合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行之有效。融合后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多光谱影像的光谱特征,空间分解力较我光谱影像提高到近3倍,清晰度也提高了。因而具有更强的解译和量测能力,能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制作专题图的精度,多时相监测能力等。  相似文献   
42.
用斜交模态方案分析了7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遥相关结构,得到了一系列遥相关型,与同期1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的遥相关结构分析结果上比较,其收敛速度慢,主要遥相关联系弱,且所在位置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3.
44.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AFTA)及干酪根自由基浓度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单井的热历史,同时结合波动地质学分析的结果研究了其复杂的构造演化-沉积埋藏史,由此探讨了复杂构造运动对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影响,表明多期构造运动一方面对油气藏会产生破坏作用,而另一方面却对延长生油层的生烃时间有利(即可以晚期生烃)。后期多次构造运动有利于烃源岩晚期、长期生烃  相似文献   
45.
对地壳波状运动时空关系的探讨———以柴达木盆地为例李京昌金之钧刘国臣(石油大学,北京,102200)柴达木盆地是以第三纪地层沉积为主体的含油气盆地,笔者在地层年代框架划分的基础上,通过30余口单井沉积速率直方图滤波处理,得到两个系列的周期波,其一是2...  相似文献   
46.
100Ma——塔里木盆地演化的重要周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周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Ⅴ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该周期控制了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的过程及成藏旋回,并至少控制了古生代的反转构造。对沉积与剥蚀过程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周期波正相位和负相位分别对应于沉积期和剥蚀期;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第Ⅰ个周期波构成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Ⅱ个周期波至第Ⅳ个周期波构成以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Ⅴ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构成以新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对反转构造的控制作用表现在:正相位Ⅰ(寒武纪—早奥陶世)和正相位Ⅱ(晚泥盆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为伸展构造体制,负相位Ⅰ(中奥陶世—晚泥盆世早期)与负相位Ⅱ(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为挤压构造体制。塔里木盆地演化具有100Ma周期的原因与古天山洋、古昆仑洋及特提斯洋的B型俯冲触发的地幔羽的上升流及地块的拼贴导致的地幔羽的休眠状态息息相关,从而周期性地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过程、成藏旋回及反转构造。  相似文献   
47.
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藏成因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隐蔽油气藏分布的重要地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岩性油气藏已成为胜利探区勘探的重点和储量增长、勘探挖潜的主要领域, 但近几年的勘探实践发现, 岩性油藏的含油气性变化大、成因机理还认识不清. 在对济阳坳陷123个典型砂岩透镜体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透镜体的详细剖析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 砂岩透镜体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成藏的主控因素. 砂岩透镜体能否成藏, 取决于围岩(源岩)与砂岩体之间的毛细管压力差和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作用力和膨胀力的动力与流体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的是否达到平衡. 围岩生排烃条件由差到好、砂体储集条件由差到好、砂体的沉积环境从不利到有利, 当三方面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 圈闭内才具有成藏的条件, 三方面条件均较好时, 圈闭含油气性好. 文中对济阳坳陷新近系沙三下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8.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强度变化原位测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入海时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叶瓣上。1995年为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良好的屏障。在屏障两侧各选一典型研究区,于1999年和2002年进行了大量对比性现场原位土工测试,探讨了波浪对黄河口沉积物的次生改造作用,结果表明:(1)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不会提高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强度,只是导致不均匀程度随水动力作用的时间增长有所加大:(2)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沉积物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形成强度硬层:(3)海底沉积物强度沿着剖面线在平面上呈现周期性或间隔性变化。  相似文献   
49.
白云鄂博地区碱性正长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于白云鄂博以东的碱性正长岩是华北地台北缘印支期富碱侵入岩北带的西延部分。这些碱性正长岩仅含微量碱性暗色矿物,以稀土元素含量高、具明显的负铕异常、轻重稀土强烈分馏,以及较低的Sr、Nb、Y及Ba含量而与阴山地区(包括北带和南带)的碱性正长岩有明显区别,它们可能为低压(<1.5GPa)条件下玄武质岩浆分异产物。大量的研究显示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包括阴山在印支期均已卷入造山运动中,从碱性正长岩带的分布、侵位机制及与造山花岗岩共存分析,该碱性正长岩应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50.
西昌盆地油气化探普查效果及下一步找油气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国家加快油气资源勘查步伐,四川石油管理局将西昌盆地作为下一步勘探重点地区,由于西昌盆地属勘探新区,各种地质、构造情况复杂,首先在该区实施了油气化探普查,油气化探普查结果证实了西昌盆地中部地区为油气泄漏特征,这与七坝1井结果吻合,同时发现了三个重点区域,指出盆地西部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地区,为下一步地震勘探指明找油气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