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渤海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梳理了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岩性、地层、结构、构造特征。将渤海基底划分为前寒武系、古生界、中生界三个构造层,论述了各个构造层残余地层分布特征,并将基底结构分为三种类型,单层型、双层型、三层型。基底构造演化表现为“垂直升降→强烈挤压→局部伸展→强烈伸展反转→整体隆升→‘伸展+走滑’复合改造”6大阶段。结合薄片及物性资料探索了基岩储层发育规律,单层型前寒武系变质岩、双层型顶部的碳酸盐岩或火山岩、三层型顶部中生界火山岩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围绕在富烃凹陷周边的潜山,在岩性和供油窗口耦合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2.
何晴  郭颖  周仲元  王悠  周斌 《海洋与湖沼》2023,54(6):1611-1621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构成严重威胁。以2,2’,4,4’-四溴联苯醚(BDE-47)作为胁迫因子,以褶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plicatilis)作为受试生物,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褶皱臂尾轮虫应对BDE-47胁迫时的能量代谢变化。24 h胁迫实验的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的滤水率(F)和摄食率(G)显著降低,抑制了其对能源物质的获取;褶皱臂尾轮虫α-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均受到抑制,降低了其对能源物质的消化效率;褶皱臂尾轮虫的总腺苷酸含量(TAP)随着BDE-47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其能量状态发生了不利变化;褶皱臂尾轮虫的细胞能量分配(CEA)降低,是能量储备(Ea)减少和能量消耗(Ec)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代谢组学分析表明褶皱臂尾轮虫的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和糖代谢产生了显著变化,发现了与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相关的26种差异代谢物和20条代谢通路,氨基酸、脂肪酸以及果糖水平显著下调,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和磷酸乙醇胺(PE)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表明,BDE-47急性毒性胁迫影响了褶皱臂...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珍珠进行加热、紫外线照射、汗液、沐浴露和防晒霜等腐蚀实验,分析了这些腐蚀手段对珍珠颜色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对珍珠彩度降低的影响最小,而防晒霜和沐浴露的腐蚀效应最大。金珍珠在各种腐蚀手段下表现出最为明显的彩度下降。在珍珠腐蚀前后的化学成分分析中发现,各种腐蚀手段普遍导致珍珠表面Ca含量升高、Si含量显著降低。Mn和Sr的含量变化与珍珠种类和腐蚀手段相关。探究不同外界条件对珍珠色泽变化的影响,可为博物馆展览保存、消费者选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前言     
  相似文献   
25.
波浪作用下海上墩式建筑物周围局部冲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是通过试验研究和分析手段,对波动场的海上墩式建筑物周围的冲刷机理、冲刷形态进行探讨,对最大冲刷深度及其发生位置提出满足近海工程需要的预报公式,最后对动床模型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6.
27.
利用通辽市境内7个气象站,1959—2008年夏季(6-8月)降水量及7月500hPa环流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通辽市夏季降水量随时间呈减少趋势,50a累计减少18.6%,目前处于少水阶段,是50a降水量最少时期;(2)降水量的多少与7月500hPa环流特征以及东亚阻塞高压、太平洋副高、亚洲纬向环流指数、青藏高压、东亚槽均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29.
针对潜山内幕火山岩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复杂的难题,以渤海海域秦皇岛30A地区白垩系为例,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对潜山内幕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孔缝充填期次、成岩演化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以爆发相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为主,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类。作为主要原生孔隙类型,储层中原生气孔先后经历早期充填和晚期充填两个充填阶段,导致原生孔隙大量减少。根据裂缝相互切割关系和充填矿物组合,将储层中裂缝分为四期,晚期裂缝充填程度低于早期裂缝。火山岩储层成岩演化经历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3个阶段。同生成岩阶段火山热液作用对储层破坏作用最为明显,后期表生成岩阶段风化淋滤作用和埋藏成岩阶段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进行了一定改善,但作用有限。未充填有效裂缝发育程度是控制潜山内幕火山岩储层物性和油气产能差异的关键因素。靠近大断裂和火山通道的构造高部位储层裂缝更为发育,但易受火山热液作用影响而被热液矿物充填,有效裂缝较少,储层渗透性和产能远低于距火山通道较远的斜坡带。构造部位、裂缝形成期次及宽度大小三个因素共同控制了有效裂缝发育。裂缝集中分布于靠近大断裂一定范围内,距火山通道较远、裂缝形成期次较晚且与油气成熟期和运聚期有效匹配、裂缝宽度较小的地区裂缝充填作用较弱,是有效裂缝和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可作为下一步潜山内幕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30.
五莲拆离断层带中石英韧性变形明显,在野外主要表现为条带状、拔丝状,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多晶石英条带,发育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和膨凸重结晶,剪切带经历了中低温条件下的变形,变形温度为300~450℃。利用分形方法对石英颗粒边界的研究表明,发生动态重结晶的石英颗粒边界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和明显的分形特征,亚颗粒旋转重结晶石英颗粒分维数介于1. 260~1. 319之间,均值1. 276;膨凸重结晶石英颗粒的分维数为1. 217~1. 297,均值为1. 256;根据石英粒径估算出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和膨凸重结晶作用变形阶段的古差异应力,分别为7. 84~21. 58MPa和18. 51~56. 65 MPa;基于分维值计算的应变速率计算公式,获得亚颗粒旋转与膨凸重结晶石英颗粒的应变速率分别为10-8. 4~10-7. 7s-1、10-10. 5~10-9. 7s-1;基于石英流变率计算,亚颗粒旋转重结晶的石英应变速率介于10-12. 88~10-11. 73s-1之间,膨凸重结晶的为10-13. 72~10-12. 46s-1。本地区韧性变形的应变速率大于一般性韧性剪切带应变速率,可能与拆离断层带的快速拆离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