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半连续条件下研究了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不同接种密度下种间的相互作用,按照以下条件:(1)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1×10<'4>个/cm<'3>中肋骨条藻;(2)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5×10<'4>个/cm<'3>中肋骨条藻;(3)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  相似文献   
62.
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四溴双酚A(TBBPA)污染下微藻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TBBPA较低质量浓度(0.5和2.0mg/L)污染条件下,叉鞭金藻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c(Chl-c)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含量第24小时达最大值;较高质量浓度(4.0和8.0mg/L)污染条件下,3种色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含量在第24小时达最小值。实验期间各实验组叉鞭金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主要被诱导;4.0mg/L的TBBPA作用叉鞭金藻96h后,藻细胞表面形态和内部亚显微结构均发生变化,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相一致。  相似文献   
63.
以燃料油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外自然风化实验(0~100 d),探讨了含硫多环芳烃的风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料油中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保持相对稳定,苯并[b]萘[2,1-d]噻吩在短期风化时间内(0~45 d),其相对丰度相对稳定,经过100 d的风化,相对丰度逐渐降低。通过重复性限判别方法,13个含硫多环芳烃诊断比值在风化60 d内基本稳定,可以用于指示风化60 d内油样是否同源,诊断比值1-MDBT/DBT、C0-BNT/2-+3-MDBT、C0-BNT/1-MDBT和C3-DBT/C3-BNT在风化100 d内不稳定,不适用于60~100 d风化油品鉴定。  相似文献   
64.
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了桑沟湾海域2009年4月-2009年12月的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量。结果显示:该海域贝类中 HCHs 为 N.D.~2.04×10-9,均值为0.30×10-9; DDTs 为(0.13~3.36)×10-9,均值为0.97×10-9;PCBs为(0.01~3.20)×10-9,均值为0.59×10-9,有机氯物质含量均低于相关国家标准值,符合食用安全要求。经济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的组分特征为HCHs中b-HCH占优势, DDTs中p, p′-DDT占相对优势; PCBs中多为5~7个氯原子。与北海等6个海域相比,桑沟湾海域经济贝类有机氯污染物中, HCHs、DDTs和PCBs的残留量都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5.
66.
周文俊  郑立  韩笑天 《海洋科学》2012,36(2):136-142
微藻因其富含脂类、蛋白质和多糖,且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可再生等突出特点,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及生物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2]。但是,如何通过人工大规模培养技术高效率地获得微藻生物量是微藻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现在的微藻培养技术多集中于光自养体系,包括户外开放式养殖和各种光生物反应器。然而,户外的开放式养殖生产效率低、占地面积大且易染菌;  相似文献   
67.
本实验分别针对3株低温藻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ZL-12、四爿藻Tetraselmis chui ZL-33和小球藻Chlorellasp.ZL-45,3株中温藻株: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3株高温藻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JN1、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 JN2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sp.JN3,研究了在通入0.03%(空气)、5%、10%3个CO2浓度梯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同时考察了其总酯及中性脂的累积情况。结果显示,富碳培养有利于不同温度条件下9株藻株的生长,除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最适生长的CO2浓度为5%外,其余8株藻株最适生长的CO2浓度均为10%。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6株海洋富油微藻在通入10%CO2时具有最大生物量产率,在中温条件下球等鞭金藻和等鞭金藻在通入10%CO2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产率,而微拟球藻在通入5%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产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9株藻株的总脂含量和中性脂含量有明显提高。低温和中温藻株的总脂含量高于高温藻株的总脂含量,从中性脂的累积规律来看,9株藻株均在平台期的累积达到最大值,GC-MS分析结果表明,9株微藻适合制备生物柴油的C14~C18系脂肪酸相对含量在不同CO2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90%左右。实验结果显示,所研究的藻株作为富油高固碳优良藻株,具备用于海洋生物质能耦合CO2减排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68.
南中国海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2012年10月采自南中国34个站位的表层、500 m层、底层海水中的16种多环芳烃(16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南中国海海水中16PAHs的含量相对于其他类似广阔水域较低,分布特征大致呈现500 m层表层底层。经特征PAHs组分分析判定南中国海海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69.
为克服岸滩溢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海浪冲刷等不利环境对石油降解菌(群)岸滩定植的影响,本文利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石油降解菌群DC10进行固定化,通过研究细菌固定化微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及石油降解特性等参数,确定石油降解菌群的最优固定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6%PVA,2%海藻酸钠及0.5%活性炭制备的凝胶可以通过蠕动泵方便快捷制备细菌固定化微球,其粘度小、易成型、机械强度高。海洋石油降解分析表明,与游离菌体(FB)相比,固定化菌群12d石油降解率提高了近7%;GC-MS分析显示,石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显著。实验证明,石油降解菌群DC10经过固定化处理,其石油降解活性提高,连续降解能力增强,该研究为溢油岸滩的生物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0.
海洋生物共栖细菌抑藻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常见赤潮藻种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及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通过细胞活体荧光测定方法,研究了15株海洋生物共栖细菌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它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了其系统发生学关系。结果表明,7株细菌的代谢产物对2种微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其中3株海洋细菌NJ6-3-2,QD1-2,ATCI02-4的代谢产物对2种赤潮微藻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具有抑藻活性的海洋细菌中有4株(NJ6-3-1,QD1-2,SSN-6,SS6-4)属于-γproteobac-teria分支,另外3株(NJ5-7-1,NJ6-3-2,ATCI02-4)属于Gram 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