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658篇
测绘学   303篇
大气科学   464篇
地球物理   401篇
地质学   1135篇
海洋学   375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2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福建省是典型的近海山区省份 ,山海兼备是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 ,山海反差为福建省发展大旅游 ,倡导滨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旅游合作提供资源配置优势。旅游合作必须遵循三个导向相结合、平等互利、整体提高原则 ;建立合作机构 ,重组共享旅游资源 ,重新划分旅游功能区 ,重新开发旅游精品 ,推进旅游企业合作 ,滨海城市与内陆城市旅游合作发展是福建省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972.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2004年生长季节对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速率的空间变化为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减小,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加;生长季节土壤呼吸速率晚间维持在较低水平,2:00-6:00最低,在7:00-8:30开始升高,11:00~6:00达到最大值,16:00~8:30开始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平均值介于(0.79±0.60)μmol·m-2·s-12.49±0.9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78月份达到最大值(5.861μmol·m-2·s-1),5月与9月份次之,4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生长过程总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植物根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73.
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定量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变形带力学性质的鉴定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先行基础步骤.近来出现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可用以定量表征变形带的力学性质.天然变形带通常是一般剪切作用的产物,是纯剪切(共轴缩短或伸展)和简单剪切的组合.为了定量说明两者间的相对贡献,提出了运动学涡度(Wk)这一物理量,并简单地定义为cos υ.υ是主变形面内两特征方向间的夹角.纯剪切的υ=90°,Wk=0;简单剪切的υ=0°,Wk=1.一般剪切的υ介于0°和90°之间,Wk为0到1.运动学涡度符号的正负分别代表变形带的减薄和增厚.υ可通过极摩尔圆法求出.主压应力(σ1)方向与Wk的关系为Wk=sin2ξ.ξ是σ1与变形带法线间的夹角.因此,可用以确定变形带的Wk和力学性质.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韧性变形带与主压应力(σ1)方向间的夹角为55°,可用以确定古应力轴的方向,并可能确定变形时差应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974.
伊春地区上游新村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成因及就位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春-延寿花岗岩带上的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是一套呈结构演化系列的岩石,岩石类型按结构可划分出一期结构、二期结构、末期结构的完整系列.岩石中普遍发育同源闪长岩包体,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方面表现出明显I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类产出动力学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其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造山后伸展体制是这期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原因,岩浆就位机制呈现出被动侵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世界四大湾区城市群之一,在国家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多源数据,利用重心迁移模型、扩张演化模型及改进的引力模型探究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演化。结果表明:①在城市演化类型上,澳门、肇庆呈单向型演化,佛山、中山、珠海、惠州、香港呈双向型演化,广州、江门、东莞、深圳呈发散型演化;2008~2017年城市群整体的扩张速度与强度低于1998~2008年。②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城市质量、关联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城市质量与经济发展程度、城市空间呈正相关关系,城市质量高的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联度高;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区位度存在明显“断层”,缺乏合理的梯度等级,并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且部分城市的区位度演化显著。  相似文献   
976.
基于MODIS数据的淮北地区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6年—2015年MODIS云产品数据(MYD06),对淮北地区不同云相态、不同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和云顶温度逐月概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同时对四季云水路径逐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淮北地区夏秋冬季水云出现的概率较高,春夏季冰云出现的概率较高。水云年均发生概率是冰云的近2倍,晴空和冰云相当,混合相态云较少。除7月份,水云有效半径概率逐月分布逐年有所变化,主要分布在5—30μm。冰云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15—35μm,且10年间4、5和8月份概率分布较为一致。混和相云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10—40μm,逐月发生概率在10—20μm和25—35μm出现两个峰值,这与水云和冰云不同,且在春秋冬较为明显。10年间淮北地区上空云水路径年均值低于300 g/m~2。冬季年均云水路径相对较低且逐年呈现减少的趋势。春秋冬季云顶温度逐月概率分布逐年变化较大。春冬季冷云发生的概率较大,夏秋季暖云出现的概率要高于冷云。  相似文献   
977.
聚类结果的可视化是发现数据规律的有效手段。本文给出的过程法PC(Process Clustergram)通过记录聚类过程中各数据簇的数量变化、拆分和重组的情况,可以显式的看出数据集在聚类过程中数据簇的变化过程以及数据簇之间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的可视化方法,本方法可以发现聚类结果的稳定性与数据集的某个维度的关系,这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978.
正一、《措施》出台的背景2018年1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要求,要对标世界银行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先进省区、市的做法,以"提高企业建设经营要素保障能力,减低企业生产经营的用地成本,提高办理效率"为原则,制定多个要素保障配套政策文件。在2018年3月6日自治区召开的研究优化营  相似文献   
979.
后疫情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应对呈现新趋势,突发性、全球性和关联性成为鲜明的特征。当前,要着力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问题,就必须继续务实加强基础研究,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国国情选择自己的气候变化应对之路;进一步处理好减排与增汇、减缓与适应的关系;设立国家碳中和重大专项;制定和实施更大规模植树造林计划;要立足未来,密切关注与气候变化高度关联的人类长期发展议程,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0.
2013年暖季试验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3年,国家气象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暖季试验,探索业务单位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新途径,以实现对业务相关研究的促进并加速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向业务转化。本文介绍支持暖季试验的仿真业务环境、强天气联合会商及凝练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新技术应用测试转化结果。通过暖季试验,搭建起能对业务数据和被测试转化成果产品实时保障的仿真业务数据环境、完全仿业务定量降水预报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仿真业务分析预报交互平台以及能实时评估业务数值模式和测试模式产品的客观检验系统。定期联合会商为预报员和科学家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使得科学家更加了解业务需求并通过分析研究解决部分会商中提出的科学技术问题。新技术应用测试转化试验表明: 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提升强对流和暴雨天气的预报水平有积极意义,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卫星天气应用平台对中尺度天气的快速分析有意义。而预报员与科技成果研发人员能否密切合作是影响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