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质学   8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县火山旋回发育于早白垩世,可以划分出4个亚旋回,具有由西向东迁移,由基性向中基性、中酸性演化的特点,并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级别的火山构造。区内主要为四至六级火山构造,包括火山构造洼地、层状火山、破火山和穹状火山等。不同级别、不同发展阶段的火山构造对化石沉积层的形成、分布和保存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三级火山构造控制了义县火山一沉积岩系呈NE向展布;四级火山构造形成了两大火山洼地,并在两个火山构造洼地中分别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沉积层;五至六级火山构造直接影响了化石沉积层的空间形态和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52.
辽西义县地区黄花山角砾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西地区黄花山角砾岩层的研究表明,黄花山角砾岩是一套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类.黄花山角砾岩的形成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早期阶段以火山熔岩溢流和剧烈的火山爆发作用为主,不同地区形成了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或火山熔岩;晚期阶段,黄花山角砾岩成层性较好,以厚-中层为主,并且向上部韵律逐渐发育,表明这个时期渐变为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了火山碎屑沉积岩.黄花山角砾岩层和义县晚期的酸性火山熔岩同是义县组的顶部层位,二者为同时异相关系(但不是过渡关系).黄花山角砾岩层的定位对正确认识义县组以及研究阜新-义县盆地的演化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内蒙古自治区突泉盆地TD-2井地层时代归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军  张健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地质论评》2019,65(Z1):109-100
正内蒙古自治区突泉盆地因在侏罗系中钻获轻质原油而备受地质学者们关注(李世臻等,2015),然而随着侏罗系油气的重大发现,使得盆地的性质、地层充填情况、基底特征等等一系列基础问题亟待解决。近年,随着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理论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限定地层的沉积下限,进而分析其时代特征成为大多数地质学者识别、厘定"哑地层"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54.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林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中(C20+C21)/(C23+C24)三环萜烷为0.12~0.86,平均为0.50,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为0.41~0.72,平均为0.54,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特征;Pr/Ph主要介于0.16~0.71之间,平均为0.32,指示沉积环境为强还原-还原环境;伽马蜡烷/C30藿烷为0.09~0.35,平均为0.21,反映烃源岩为半咸水的沉积环境;Pr/nC17与Ph/nC18的关系、C27-C28-C29甾烷的相互关系均反映有机质为高等植物和细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合来源;Ts/Tm为0.18~1.03,平均为0.86,C31αβ22S/(22S+22R)比值为0.53~0.62,平均为0.58,均指示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综合认为林西组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强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林西组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5.
大兴安岭南部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查干布拉格村老龙头组(原幸福之路组模式)剖面首次发现孢粉化石18属21种,以Cyclogranisporites sp.,Alisporites parvus De Jersey,Alisporites circulicorpus Clarke,Sulcatisporites rhombicus Qu,Lueckisporites virkkiae R.Potonie et Klaus,Piceites sp.为主。通过典型属种对比,结合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孢粉组合及同位素测年结果分析,确定幸福之路地区老龙头组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即二叠系-三叠系界限存在于这套陆相连续沉积内部。孢粉化石的亲缘母体以发育种子蕨纲和松柏纲的针叶植物为主,指示当时研究区处于暖温带的干旱-半干旱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6.
野外填图证实 ,四合屯及其周边地区热河生物群化石主要产于义县组下部的沉凝灰岩和中部的内陆湖泊相沉积岩之中。综合研究还发现 ,上述化石层之中发育有火山弹、湖泊相枕状熔岩以及数层火山碎屑和火山灰物质 ;在产有珍稀鸟类、爬行类以及早期被子植物化石的岩石中 ,As,Hg ,S的含量明显高于相关的对比层。种种迹象表明 ,四合屯及其周边地区的义县组火山活动所产生的熔岩流和有毒、有害气体以及频繁爆发的火山灰等是造成热河生物群灾难事件并使其得以保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辽西晚侏罗世义县期植物群性质、时代及气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迄今为止 ,在辽西义县—北票地区的义县期植物群中 ,已发现有 72个属的近 14 0个种 ,它们分别属于苔藓类、石松类、有节类、真蕨类、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茨康类、松柏类、买麻藤类及被子植物类等 11个类群。根据植物群性质、组合特征、各已知属种的时代分布、群落演替规律以及同期植物群对比 ,表明义县期植物群的时代最可能为晚侏罗世的最晚期。通过植物各大类群的生态及属种成分分析 ,认为义县期植物群应属于欧洲—中国古植物地理区的东亚省。按照无机界 (含化石的沉积层 )及有机界 (植物群本身 )所指示的生存环境 ,可以推测义县期植物群是生长在半干旱至半潮湿或季节性干旱的亚热带或亚热带至暖温带的气候环境中  相似文献   
58.
内蒙古科右中旗—突泉地区出露一套缺少化石、遭受接触变质作用的巨厚层碎屑岩,其先后被划归为早二叠世索伦组、晚二叠世林西组、下寒武统。取自该套地层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数据表现为2个主要年龄区间:255~354Ma,峰值年龄为263Ma和283Ma;413~529Ma,峰值年龄为485Ma。另有5颗锆石的年龄值分别为625Ma、965Ma、1372Ma、1707Ma、1727Ma。263Ma的峰值年龄限定了该套地层的沉积下限应为晚二叠世,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认为是晚二叠世林西组。该地层年代为突泉盆地下伏第二低阻层为林西组的推断提供了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59.
在系统总结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岩石地层分布情况及近年来同位素测年资料,得出如下结论:阜新组中下部(高德层-孙家湾层)可与营城组对比,时代为巴列姆期-阿普特期;阜新组上部(水泉层)可与登楼库组下部(一、二段)对比,时代为阿普特期;登楼库组上部(三、四段)与阜新组顶部火山岩(张老公屯组)层位相当,时代为阿普特期-阿尔布期.  相似文献   
60.
辽西地区义县组昆虫化石及其生物地层、古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热河昆虫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辽西地区义县组昆虫化石内容独特、丰富,共有49科83属,明显区别于同属热河昆虫群的大北沟组和九佛堂组,生物地层单位称为Epheeropsis trisetalis-Sinaeschnidia cancellosa组合,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昆虫群反映了当时温暖而潮湿的气候环境及因地形不同引起的小气候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