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以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为基准,对那阿地区的花岗岩和变质岩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实验室所测得的主量元素结果为标准,将PXRF所测得的粉末状岩石样品数据与其对比.在处理样品中Al2 O3、CaO、Fe2 O3、MgO、SiO2、TiO2这六个主量元素的数据时,发现Spearman方法优于Pearson方法.根据不...  相似文献   
22.
就萤石的放射性是否影响人体健康等问题,利用伽马能谱仪对我国浙江、内蒙和重庆三个地区五个代表性的萤石矿区中不同围岩赋存条件下的的萤石的放射性进行测量,其结果表明:无论岩浆岩地区,变质岩地区或沉积岩地区产出的萤石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均远低于赋矿围岩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天然萤石表现出明显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低值,利用公式计算后发现其放射性值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放射性限值。因此,除了少量有铀矿伴生的紫黑色萤石外,绝大多数天然萤石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危害。  相似文献   
23.
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在萤石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赤峰市林西县水头萤石矿区,利用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对第四系浅覆盖区进行隐伏萤石矿体探测的有效性试验。通过测量数据分析及与已知矿体的对比证明,在浅覆盖区利用X荧光分析仪勘查隐伏萤石体是有效的。该结论为便携式X荧光仪在勘查隐伏萤石矿体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4.
新元古代为距今约1 000~540 Ma的地质历史时期,当时地球处于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期,板块运动和岩浆作用强烈,且伴随全球性气温下降以及大范围的几期冰期作用,形成覆盖整个地球的冰雪,形成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就华南板块而言,在新元古代时期存在有几期冰期冰碛物残留,学者们对其的定年工作成果也相当丰富,但对雪球地球的形成和消融因素方面还存在的一定争议,包括形成与消融时间、方式、影响因素等。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而提出关于华南板块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形成与消融因素,即在当时古地理环境下雪球地球的形成与消融是多因素综合性作用的结果,包括地史早期微生物作用、超大陆裂解以及超级地幔柱、甲烷渗漏、冰期岩浆热液作用。从新元古代以来,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以及在超级地幔柱作用下,海岸线不断增加,大量微生物以及小壳动物繁殖,呈现峰值增加,CO2等温室气体含量迅速下降,从而破坏温室平衡。后期由于冰期岩浆热液作用以及海底温室气体CH4排放,导致温室效应重新加剧,恢复原始地球形貌。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林西县水头大型萤石矿床位于索伦-林西缝合带北侧,产于二叠系火山沉积岩中,矿体主要受N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文中从流体包裹体和H O S同位素研究出发,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与成矿过程。萤石中主要发育液相H2O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20 ℃,盐度变化于0.4%~2.8% NaCleqv,密度平均为0.87 g/cm3。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H2,含有CH4、C2H6和C3H6等有机组分。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 H2O体系。成矿流体的δDH2O SMOW值为-140.1‰~-120.5‰,δ18OH2O SMOW值为-6.7‰~2.3‰,主体属大气降水热液;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为1.2‰~3‰,指示硫的来源可能与岩浆活动有间接联系。综上推断,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被加热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岩反应很可能是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矿床属断裂控矿、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26.
27.
为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猛古岩体的源区性质和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对该岩体花岗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猛古岩体花岗岩的SiO2(69.69%~75.99%)、K2 O(3.55%~5.00%)和全碱含量(K2 O+Na2 O为7.47%~9.65%)均较高,显示二长花岗岩的特征;其Ba、Rb、Sr等元素含量较高;Cr、Ni和V等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Hf和Ti明显负异常,且几个不相容元素比值变化较大(Zr/Sm为11.92~30.81,Nb/La为0.21~1.15),表明岩浆来源为壳源;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两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0.3±1.3)Ma和(192.4±1.6)Ma,属早侏罗世,与周边花岗岩年龄相近(200 Ma左右)但源区深度不尽相同,猛古花岗岩应属后碰撞造山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
刘行  邹灏  李阳  李欣宇  蒋修未  张强  李蝶 《现代地质》2020,34(5):1043-1057
新元古代灯杆坪花岗岩体位于龙门山造山带中段, 处于青藏高原东缘与扬子地块西缘的过渡地带,是研究扬子西缘构造-岩浆事件的典型地区。通过对新元古代灯杆坪岩体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分析以及电子探针测试工作,重点对花岗岩中斜长石结构成因特征、黑云母成分特征、岩浆演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灯杆坪二长花岗岩中斜长石具有简单“反环带”结构,主要为更长石(An12.51Ab47.43Or40.06),正长花岗岩中“熔蚀结构”显著,碱性长石居多,多为透长石(An7.46Ab42.39Or50.16); 花岗岩体中的黑云母具有富铝、富铁、低镁、低钾的特征,属铁质黑云母。同时IFe值为0.47~0.50,表明该岩体中的黑云母未遭受后期流体的改造。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灯杆坪岩体属于过铝质花岗岩,其形成与壳源岩浆有关。结晶压力和深度分别为1.81×10 5~2.23×10 5 Pa、6.58~8.11 km,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750~786 ℃,并且有较高的氧逸度,属于中深成相。这一结果为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800~740 Ma期间的强烈伸展-岩浆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9.
<正>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崛起,对萤石和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萤石消费量将达到771万t,届时全球萤石产量将低于消费量,全世界都将面临萤石资源短缺的情况。氟(F)是1886年法国化学家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从萤石中分离的一种非金属元素,也是现代工业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而萤石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氟来源,氟被称为“第二稀土”。萤石作为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