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9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32.
邵飞 《铀矿地质》2011,(5):286-292
钦杭古板块结合带抚州—绍兴段及两侧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床密集分布,区域构造环境演化及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表明:它们是中生代相同构造背景下构造-火山岩浆活动的产物,可归属为钦杭成矿带北东段的组成部分。构造是区内火山岩型铀矿主要控矿地质因素,火山构造与断裂构造联合控矿特征明显,不仅表现为构造分级控矿规律,而且各级铀成矿单位均表现了铀矿定向三等距分布规律。依据矿产集中域定向三等距分布规律,开展了铀成矿预测,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勘查的工作区。  相似文献   
33.
相山火山盆地西部SN向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山火山盆地西部已探明多个铀矿床,其中产于NE、NW向构造交接而成的菱形断块内的10个矿床均揭见南北向矿带。文章在阐述相山火山盆地铀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了火山盆地西部SN向构造特征及其含矿性,结合区域应力场分析,认为白垩纪、尤其是早白垩世的NNE向区域主压应力作用,导致NE向构造左旋走滑、NW向构造右旋位移明显,由此形成西部菱形断块构造格局。与此同时,NE、NW向构造的共同走滑作用,使得SN向基底构造复活并贯通至盖层或形成新的SN向构造线。构造表现形式为破碎带或裂隙密集带,其构成了导矿构造的配套构造,成为相山火山盆地西部重要的含矿构造。  相似文献   
34.
桃山铀矿田产于桃山复式花岗岩体内,岩体主体形成于三叠纪—早白垩世,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岩体内发育有NE向断裂构造和脉岩带;从北往南,依次形成了小布—麻田脉岩-构造带、王泥田脉岩-构造带、黄潭—岳源脉岩-构造带、西陂—上罗脉岩-构造带、鸡婆岭脉岩-构造带、王册脉岩-构造带,以及石源岭脉岩-构造带;主干断裂构造控制了脉岩-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这些脉岩-构造带与铀矿化在空间上一致,时间上相近,是桃山矿田铀矿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铀矿找矿预测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
36.
60号铀矿床的成因,前人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研究,并先后提出了多种矿床成因观点。基于矿床独特的水文地质特征,本文以前人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了矿床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研究认为:铀矿化主要分布于两条Ew向的断裂带之间,含矿层与含水层(段)空间吻合,主成矿期与J3-K1交接过渡期淋滤水形成期合拍:伽玛测量成果表明了含矿(水)层固相中的铀被淋出:矿石的矿物成分中见细分散状的菱铁矿,显示了热水沉积特征,还见有高温气热矿物-水铝氟石:矿床地下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比值显示了高比值的特征。60号铀矿床可能属以热水沉积为主、晚期热液叠加的复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37.
赣杭构造带铀边缘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杭构造带是我国一条重要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带,对该带内铀矿田空间定位、火山岩型铀矿床类型及其特征、铀成矿年龄等进行了研究,认为赣杭构造带铀矿在时空分布上具边缘成矿特征。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岩浆岩带、地质体的边缘部位分别控制了矿带、矿田、矿床和矿体,这些边缘部位属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尺度的大地构造单元或地质体的异相交接带。另外,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成矿年龄有两个峰值,即:120~140Ma和80~100Ma,宏观上大体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交接过渡期相当,表现出了铀成矿的时间边缘特征。  相似文献   
38.
江西省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阐述相山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 建立了相山矿田铀成矿模式。认为相山矿田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 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 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和混入的雨水, 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火山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演化孕育了相山火山盆地50Ma的成矿过程, 流体降温、浓缩、混合等成矿机制的耦合, 促使了铀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39.
马岭岩体是大埠岩体的一部分,大埠岩体已发现有铀、钨(锡)矿产。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马岭花岗岩属陆内S型花岗岩,呈钙碱性、过铝质,具富硅[w(SiO2)为73.73%~75.73%]、略富碱[w(K2O+Na2O)为7.63%~8.63%]、高钾[w(K2O)为3.99%~5.60%]和低钙[w(CaO)为0.239%~0.662%]特点,铝饱和指数A/NCK为1.04~1.20。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LREE富集、HREE亏损,具强负铕异常的"V"字型,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Ba、Sr、P、Ti亏损,Al2O3/TiO2比值100,低Sr高Yb的特征表明马岭花岗岩体形成是古老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原岩部分熔融的温度875℃,岩体形成时的压力较低、深度较浅。结合华南成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马岭花岗岩体具铀、钨(锡)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