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从冰川剥蚀作用看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的隆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第四纪冰碛地层划分与同位素测年,发现主峰地区的第四纪冰川分别形成于700~600kaBP、200~140kaBP和70~30kaBP三个时段,指示了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开始大规模隆升,冰川活动加剧,并堆积了相应的冰碛物。根据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基岩地层与岩性的空间分布、不同火成岩和变质岩组合的形成深度和不同冰期冰碛物砾石成分统计研究,发现冰川对基岩剥蚀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隆升过程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本文从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基岩地层的岩石成分和分布的研究,及其对山脉隆升与冰碛物成分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切割及其对山脉隆升的反映。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2.
MOIMS在WebGIS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GIS和WebGIS的基本概念,概述了WebGIS实现的几种方案及各自特点,并结合"地应力和地质灾害网上数据库查询系统"专题分析了ESRI的MapObjects 2.0(简称MO)和Internet Map Server for MapObjects 2.0(简称MOIMS)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探讨了如何用MOIMS技术建立WebGIS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133.
粤西推覆构造系统对金银及多金属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粤西推覆构造系统主要形成于海西-印支期,构造型式属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式为前展式,外来系统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和塞武系,原地系统为泥盆系、石炭系,次级逆冲断裂带多为上陡下缓的犁状形态。在横剖面上推覆构造系统中的构造带组合较齐全,且不同的构造带、构造部位成矿和控矿的作用不同,可分为:①断坪滑覆带中的矿床——新榕锰矿及银铅矿化;②推覆隆起韧性剪切带中的矿床——河台金矿;③断坡突起韧性剪切带中的矿床——大沟谷金矿;④推覆褶皱-冲断带中的矿床——大降坪硫铁矿;⑤盆内褶断带中的矿床——石径金矿;⑥前缘剥离拉伸带中的矿床——长坑金银矿;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所具有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表明除地层岩性外推覆构造系统对该区金银及多金属矿的成矿和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对西藏纳木错全新统扎弄淌组(Q4lz)地层剖面的沉积特征观察,易溶盐、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孢粉分析和14C年代测定等综合研究表明,扎弄淌组湖相地层沉积物记录了约自10000aBP以来的沉积间断和环境变化信息。资料显示该区自9010~8560aBP以来,气候从偏冷干到偏湿再转变为轻湿;在4870~2350aBP期间,气候从暖湿到温暖湿润,又从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转变为较湿润期。表明自全新世以来该区气候在逐渐变干的总趋势的基础上,经历了两次大的气候变化旋回,有过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135.
西藏阿伊拉日居山南麓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及其ESR年龄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西藏札达盆地北缘阿伊拉日居山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 分布着 4 套第四纪冰川与冰水沉积物, 其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结果分别为 1 161~730 ka BP、319~336 kaBP、211 ka BP和105~15 ka BP. 测年结果表明, 在札达盆地北缘阿伊拉日居山南麓所发生的 4 次冰川作用, 其形成时期分别为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中晚期、中更新世晚期和末次冰期.  相似文献   
136.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是目前所知全球冻土带以外,垂直洞穴中保存的冰体规模最大、最多、最好的地区,国内外所罕见。初步研究表明,冰洞洞体的形成,主要与该区第四纪早期冰川作用有关。冰体开始形成于早更新世末的冰缘期。冰体之所以终年不化长期保存的原因,主要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冰体与围岩的热平衡作用形成低温保护层———“冰室效应”、垂直洞穴的存在、冰体与围岩裂隙空气间产生的热平衡作用的结果———“囱式效应”和冰洞周边地下煤自燃(当地俗称“千年火山”)形成的“热力效应”等因素有关。万年冰洞的形成和保存,是当地气候、环境变迁的缩影、真实的记录和见证,为研究该区和华北地区气候和环境演化,提供重要的实际资料和依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田古应力的AE法测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阐述了声发射(简称AE-Acoustic Emission)法测量古构造应力的可行性之后,着重介绍了测量古应力与测量现今应力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作者采用AE法测量了塔里木盆地北部油田古应力,并得出该区喜马拉雅期有2幕主要构造运动;燕山期有3幕主要构造运动;古生代有2-3幕主要构造运动的认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在该区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8.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剖面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反映的沉积岩相,以及不整合面等沉积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初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Ⅰ、Ⅱ)。层序Ⅰ代表上新统地层层序,并进一步区分出退积准层序组和进积准层序组。对应上新世湖相沉积由低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的演化,反映湖泊由源区水系冲积亚相—滨湖三角洲亚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的湖泊,由扩张到萎缩的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化旋回。层序II代表下更新统地层层序,反映一个盆地受构造和气候(冰期—间冰期)双重控制的夭折型冰湖形成演化的由冰水冲积相到冰湖沉积相的不完整沉积旋回,为青藏高原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9.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札达盆地及其周缘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剖面的实测,确定了札达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在喜马拉雅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位置,并从基底构造、盆缘构造和盆内构造三个方面,论述了札达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盆地类型、盆地的形成过程,对札达盆地的构造成因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古格组、古格组与托林组之间两个不整合面的发现,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两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以及上新统褶皱的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运动晚阶段(第Ⅲ幕)的表现形式及新近纪到第四纪时期高原隆升过程、方式等,提供了实际资料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0.
华南及邻区有序变形及其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门山断裂带以东、江南雪峰隆起带以西的华南地区,在断裂、褶皱变形等构造形迹上存在非常规律的有序性。其构造形迹(断裂、褶皱等)大都沿NE-NNE排列,并且变形强度从SE向NW逐渐减弱。这种有序变形规模巨大,仅川东的隔挡式褶皱-冲断带规模就超过了著名的侏罗山式褶皱。这种变形的有序性是与基底存在多层次的倾向SE的拆离滑脱面密切相关的,它们起始于印支-早燕山期,定型于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其形成动力来自于华南板块向NW方向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